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中國GDP增長與宏觀調控 > 正文
 

水泥產量增長回落引熱議 中國經濟經歷多種過渡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09日 01:19 中華工商時報

  新文

  中國官方日前發布報告,宣布去年經濟過熱期間熱度最高的行業之——水泥生產在今年第一季度產量增長大幅度回落的消息后,引起了外國媒體和經濟學家的關注。專家們認為,中國整體經濟在第一季度繼續了去年的高速增長,中國經濟是否能夠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并且長期持續下去,將不僅關系到中國百姓的切身利益,也將影響到全球經濟的發展前景。

  大趨勢保證經濟增長

  中國發展改革經濟運行局5月3日表示,今年第一季度水泥產量僅增長1.2%,比去年同期回落22.6%;實現利潤也從去年的31億元轉為虧損3.5億元。稍早時候,中國官方還報告說,中國第一季度經濟增長9.5%,固定資產投資今年第一季度增長了22.8%,雖然比去年同期的43%大為降低,但依然被專家們認為偏快。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在一篇報道中指出,投資反彈的壓力依然存在,地方政府投資沖勁依然相當強勁,對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和持續性構成威脅。

  中國經濟增長能否持續下去?海外專家和業內人士普遍都非常關心,并經常舉行專題討論。美國高盛集團亞洲地區總經濟師胡祖六在近日哈佛大學中國評論舉辦的中國經濟討論會上表示,中國經濟正在經歷著工業化、城市化、私有化、全球化和技術升級。他認為,這些大趨勢給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提供了堅實的保證。胡祖六說:“現在中國的基礎已經發生了變化,不再是農業,而是工業。農業在中國GDP中所占的比例不到15%,制造業的附加值部分的比例超過了50%。中國工業化的速度之快,在世界經濟發展史上都是沒有先例的。”

  胡祖六表示,隨著工業化的快速推進,中國人口也大量地脫離了農業進入制造業,進入了城鎮。在過去10年中,城市人口從25%提高到38%,城市人口凈增加1.7億。中國出口產品中的高科技含量也在快速提高。現在高科技產品在出口產品中的比例已經達到50%,遠遠不再是人們印象中的鞋子、玩具之類的低技術產品。

  胡祖六指出,在過去5年中,中國的研發投資增長了6倍,科技發展的速度正在提高,這些因素給經濟持續增長提供了動力。

  三種因素推動內生增長

  中國國務院研究發展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對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問題也持肯定的態度。馮飛在美國訪問期間接受了采訪。他認為,現在中國經濟存在某些過熱的成分,短期來看,水泥、固定資產投資等過熱的領域會出現一些降溫,但是中國經濟內在的增長勢頭將會持續下去,外力很難改變。

  馮飛說:“中國經濟內生的增長力量是很強的。內生增長主要是由三個因素推動的。一是居民的消費結構升級,這非常明顯,從過去的吃穿到住行的升級,對汽車、房地產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中國的產業結構演變中一個很明顯的趨勢,是消費結構升級推動產業結構的演進。”

  馮飛提出的第二個因素是城市化。最近5年,城市化推進的速度是每年增加1.4個百分點,估計到2010年,中國城市化將從現在的近40%增長到60%。城市的大規模基礎建設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第三個因素是全球化。全球的制造業往中國轉移,使中國成為世界制造業的一個重要基地。

  馮飛認為,這三個因素形成了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基礎。在今后相當一個時期內,中國經濟可以在一個較高的速度上發展。

  盡管高盛集團經濟師和中國國務院研究員雖然都相信中國經濟具有持續發展的潛力,但他們同時也認為,潛力不等于實現,中國政府如果不能夠妥善處理經濟面臨的一些嚴重挑戰,經濟就可能會脫離增長的軌道。

  中國經濟多種過渡

  胡祖六說:“中國經濟到目前的發展是了不起的。但是前面的道路可能非常坎坷,充滿風險。中國正處于多種過渡階段,從計劃經濟過渡到自由經濟,從農業經濟過渡到以工業和服務為基礎的經濟,從農業社會轉變為城市社會,從封閉經濟過渡到開放經濟。”

  胡祖六強調,世界經濟發展史顯示,這些過渡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俄羅斯從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出現了劇烈的震蕩;拉美國家在經過其他三個過渡的進程中,也都出現了重大的反復。胡祖六表示,中國要在同一個階段完成這四種轉變,其風險和挑戰之大是罕見的。能源問題、人口老齡化問題、銀行業問題、兩極分化問題、腐敗問題等等都給當局構成了嚴峻的挑戰。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經濟過熱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繽 紛 專 題
快樂五一
快樂五一放松心情
母 親 節
溫馨祝福送給母親
圖鈴狂搜: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