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并購中如何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30日 10:17 解放日報 | ||||||||
主持人:本報記者 馬海鄰 主持人:“2005年中國并購年會”前天下午在北京開幕,據會上透露,到2004年底,中國已經成為亞太地區(日本除外)并購交易最活躍的市場。2004年中國公司的海外并購金額接近70億美元,比2003年增長了50%,而今年可能達到140億美元。
無論跨國公司并購中國企業,還是中國企業“走出去”并購國外企業(例如最受矚目的聯想-IBMPC部門、上汽集團-韓國雙龍汽車),都是一把雙刃劍,有積極作用也有負面影響。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如何在國際并購中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值得深思。我們來聽聽會上的嘉賓怎么說。 主持人:跨國公司這一強有力的組織,是否對各國國家經濟安全構成威脅? 劉吉(全國工商聯并購公會名譽會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名譽院長):全球公司的另外一面就是正在影響著國家的經濟安全,因為全球公司本身就是一個全球性的獨立王國,這種獨立的王國對于人類走向世界和平是有重要意義的。但是它的本質卻是具有反國家干預,或者是對于民族的主權具有巨大的沖擊。這種沖擊對于發達國家也是會有的。但是對于我們發展中國家這種沖擊就會更大一些。 全球公司具有技術、金融、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全面的優勢,所以對于發展中國家中處于弱勢的民族工業是一種競爭的壓力。 全球公司掌握了全球資源,所以可以及時地規避和轉移風險。同時也就把風險留給了所在的國家和地區。那么現在中國情況怎么樣呢?中國的情況是并購正在影響著經濟安全。一些全球公司和跨國公司已經在中國的許多行業中間形成了隱性的或者是顯性的壟斷地位。比如說美國的微軟占中國的電腦操作系統的95%以上,還有比如說美國的柯達對中國的感光材料市場也占50%以上的份額。跨國公司的產品已經占中國市場的三分之一,但是這還是顯性的,還有很多隱性的。全球公司有很多的子公司,他在收購的時候是用子公司的名義。所以雖然都占三分之一,但是實際上內部他們是壟斷的。特別是跨國公司在許多方面還影響著我國許多重大的經濟信息,比如說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幾乎壟斷了我國海外上市企業的全部審計業務,而這些行業又往往是我國的關鍵行業,比如說能源、金融等等,那么既然要上市就要審計,經過審計了,這些機構就可以獲得我們關鍵行業一線的信息,從而使國家的一些重要的機密信息很容易外泄。還有我們很多地方把水、電、氣、通訊這樣重要的基礎設施統統的用外資建設,那么國家安全防御系統在很多地方都是名存實亡的。所以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面對著鋒利的雙刃劍,我們在參與和經營跨國并購的時候還必須有清醒的頭腦,固然要趨利,還要避害。當代很多先進的國家在法律上提出了《反壟斷法》,還要設立一些機構來設立防范措施。我們也應該盡快改變當前中國對跨國并購完全敞開的局面。 朱利(全國工商聯并購公會輪值主席、中國銀河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總裁):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中國原有的保護體系受到了沖擊。跨國公司紛紛在中國建立生產基地,這些外資在技術管理上先進,依靠中國勞動力和大規模的生產優勢,實現了全球的競爭優勢。與此相反,中國企業原先的優勢正在喪失,而其他方面也隨著國內市場的改善和外資對中國的了解,正在不斷地削弱。在需要一定技術支撐的行業,外資在中國也處在支配性地位。 另外某些行業里面呈現壟斷的態勢,使本土企業民族工業遭遇高強度的競爭,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競爭最激烈的市場。目前在我國輕工、化工、醫藥、電子、機械等行業,跨國公司所生產出的產品已經占據中國國內三分之一以上的市場份額,形成壟斷趨勢,并使其獲得巨大的壟斷利潤。 主持人:對此我們需要采取什么措施來進行自我保護? 劉吉:在我國的反壟斷法出臺之前,如何解決外資的壟斷問題已經成為了非常重大的問題。 我們提出這樣的建議:第一應該趕快制定和執行《反壟斷法》為主體的一些法律法規,這樣使跨國的并購能夠建立在一個完整的法律基礎上面。 第二我們應該設立跨國并購的審批機構,像美國的外國投資委員會等等,對于阻止維持國家經濟安全的跨國并購給予必要的限制。我們聯想去并購IBM的PC的時候,美國就進行了審議。我們應該趕快學習這樣的做法。 第三應該建立跨國公司并購保障體系。這樣促進中國的企業向海外投資和并購來保障他們應有的合法利益。 第四應該充分發揮國內投資銀行、中介機構的作用,凡國內投資銀行中間,中介機構可以做的,應該讓他們先做,并且讓他們投入到跨國并購的浪潮中,成為跨國并購浪潮中的弄潮兒。 胡景巖(中國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司長):大家關心的外資并購對某些行業壟斷的問題,我國的方針政策是非常注意的,大家看外商進入有明確的產業目錄,政府審批機關在審批中對這個問題要嚴格把關,事實上外資進入到我國的領域,大部分還是競爭性行業。比較多的也是新興的一些行業,是我們過去沒有或者是很少的行業,外資還沒有形成壟斷或控制。當然作為壟斷問題,任何國家都會有這個問題。在并購的暫行規定當中,對于外資壟斷這個問題我們專門有明確的規定,你要達到一定的程度,要并購多少家企業,達到什么樣的程度,要上審批機關進行申報和備案。而且國家也在盡快地制定《反壟斷法》,所以在這些問題上,我相信外資在通過并購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擴大外商投資,各地中國的投資者,不管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我也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跟外國投資者進行很好的結合和合作。 主持人:另一方面,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會有什么風險需引起注意? 謝其龍(香港德勤總裁):中國企業在海外的并購活動越來越頻繁,最常見的問題,就是我們中國的企業對國外的法律環境和會計制度都缺乏一些了解,而且對于一些非上市的國有企業來講融資的渠道非常有限。 朱利:中國企業的海外并購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應該如何防范風險,在海外市場的深海中,暗礁可能隨時出現,其中可能包括政策風險,整合成本,中外企業文化導致的沖突,員工被綁架乃至公司被驅逐等事件也已經成為中國公司在海外的現實。美國和日本在上世紀50年代和70年代都建立了海外投資的政府保障體系,有力支持了本國企業的全球化運作,我國政府有關部門應該在中國企業的跨國并購和海外投資過程中,不僅要提供信息,進行市場協調,而且應該要有投資擔保,企業經營支持乃至外交協調等方面,提供一系列保障性措施。 夏斌(國務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我們出去的價值在哪里,我想可能從產業鏈上下游的鏈條角度來說,我們可能要從財務的并購慢慢發展成為戰略性的并購。就是微觀企業要長期發展下去,可能不能簡單地先并購人家一個品牌開拓銷路。比如說海爾,海爾剛開始出去在美國注冊企業,可能更多的還是利用當地的一些銷路,最后慢慢地用技術發展自己。我們現在更多的出去可能比較難,當然可能更多的是買人家的品牌。 那么服務行業我們的銀行上市,我們的中石化、中石油這樣的企業在海外上市,我們的中介服務都是海外的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和投行。要不要培養我們自己的服務行業,和他們一塊走向世界,培養我們自己控股的一些投行公司或者是證券公司,或者是優秀的律師事務所,都應該引起我們認真的思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