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行業專題--房地產業 > 正文
 

居民購房的承受力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28日 19:15 瞭望東方周刊

  文/徐滇慶

  抑制房價上漲是表層現象,核心是防止出現泡沫經濟沖擊金融體系

  當前,中國的房價有沒有超出居民的承受能力?

  漲跌各有因

  中國的房價已經出現了顯著的上漲。除了需求方面的原因之外,推動房地產價格上升的力量還來自于其他五個方面:

  第一,來自于購房者。房地產與一般商品不同,屬于耐久性商品。一般住房的壽命可達50年以上,折舊率很低。別看買房子的人嘴上抱怨房價太高,實際上他們內心希望在購房之后,房價繼續上漲。

  第二,來自于已經擁有住宅的人。無論好壞,90%以上的人有房子住。住房是一般人的核心資產,在固定資產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越是窮人,房地產在他們的資產中占的比重越大。當房價上漲的時候,人們會感到他們的資產總值在增加。

  第三,來自于房地產開發商。房價上升會給房地產開發商帶來額外的利潤,毫無疑問,他們是推動房價上升的主要動力。

  第四,來自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官員往往把房地產價格上升當作經濟繁榮的指標。房地產市場活躍會給地方政府帶來更高的財稅收入,因此,地方政府樂于見到房地產漲價。

  第五、來自于新聞媒體。從社會心理學角度來分析,新聞媒體往往順應社會的預期而本能地回避反潮流。當供給方、需求方和地方政府都趨向于房價上漲的時候,順應潮流的文章吃香,而擔憂房地產泡沫,揭示潛在風險的文章會被認為是烏鴉嘴。

  究竟房地產市場的漲勢還能維持多久?導致房地產價格下降大致有三種原因:

  第一,由于產業轉移造成局部地區居民大批外移,出現房地產過剩。

  第二,環境污染、瘟疫流行、地震海嘯等災害,嚴重損害居民的生活品質,有錢人紛紛逃離,當地房地產價格也會下降。

  第三,遭遇金融危機。在泡沫經濟崩潰之后,房地產價格一落千丈。在日本、泰國等地的房地產市場都曾經出現過非常嚴峻的崩潰。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日本的房地產價格幾乎跌了三倍。

  當前,央行采取措施抑制房價上漲過猛趨勢,無可非議。在提高了房貸利率之后,有人擔心,說不上什么時候房地產價格會暴跌,說不定誰會成為最后接棒的冤大頭。這樣的顧慮不能說沒有道理。

  然而,從中國目前的情況來分析,房地產的需求繼續保持旺盛,供給方面也沒有什么障礙,產業轉移是局部地區的事情,環境污染問題即使沒有好轉也沒有明顯惡化。這些要素都不會扭轉當前房價漲勢。

  房貸利率的提高有助于減緩房價漲勢,卻不可能導致房價下跌。

  惟一要認真考察的是,房地產市場是否已經出現了嚴重的泡沫,會不會導致泡沫經濟,如果已經形成了泡沫經濟,還要考察這個泡沫經濟會不會在近期內崩潰。

  在2005年2月,商業銀行發放的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為16508億元,占中長期貸款的23%。 從國際經驗來看,只要房地產市場占有金融系統的資金比例不超過40%,就很難將整個經濟認定為泡沫經濟。

  房地產二手市場并不十分活躍,規模也較小,尚不足以對整個金融體系產生顛覆性的沖擊。目前還看不出房地產市場崩潰的征兆。

  因此,可以作出如下判斷:在短期內房價肯定還會繼續上升。

  抑制房價上漲是表層現象,核心是要防患于未然,防止出現泡沫經濟沖擊金融體系。說到底,房地產價格飛漲固然會給社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只有泡沫經濟才可能給國民經濟造成致命性的傷害。

  承受力到底多大

  世界銀行和聯合國人居中心常常用“房價收入比”(中等房價和當地居民平均年收入之比)來考察居民購買住宅的能力。一般地說,如果房價是年收入的3-5倍,老百姓具備購買住房的能力,房地產市場基本上能夠做到供求平衡。

  按照北美的許多城市的統計,每平方米住宅的價格大約等于當地一個月的平均工資。人們認為這個住房價格水平在居民可支付的范圍之內。

  換句話說,人們使用大約5年的工資總額可以買到一套面積為60平方米的住宅。由于美國人的儲蓄率不高,他們在首期支付20%以后,大約要用15-20年時間才能付清貸款。

  據報道,中國房地產市場價格和上述標準偏離很遠。在2004年,重慶“房價收入比”達到7.66。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的“房價收入比”就更高了。

  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04年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5萬元,商品房平均售價每平方米5000元,一套60平方米的民居,30萬元,相當于一個人20年的總收入。

  如果想買一套100平方米的住宅,一個人就是不吃不喝,一輩子的總收入也買不下來。一般工薪階層幾乎完全沒有能力來購買這樣的商品房。

  可是,令人奇怪的是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非但沒有萎縮,反而需求急速上升,推動房價不斷攀高。

  按照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數據,在2004年商品房平均價格增長14.4%。北京、上海、杭州市區每平方米住房的價格在突破了10000元以后還在繼續上升。“房價收入比”如此之高而住房需求依然攀高不下,究竟如何解釋這些反常的經濟現象?

  首先,收入數據的準確性值得懷疑。眾所周知,中國統計數據中工資的定義并不等于居民收入。在許多家庭中,工資收入只占總收入的一半左右。除了工資之外,還有不少類似獎金、回扣、福利,還有第二職業等灰色收入。

  從下表可見,在2002年以后城鄉居民儲蓄存款增加額居然超過了職工工資總額。在2003年工資總額為14743億元,可是銀行城鄉居民存款總額上升16631億元。如果職工工資總額就是收入的話,豈不是存進銀行的錢比工資總額還高,儲蓄率達到了112%?這只能說明職工工資總額只不過是居民收入的一個部分。

  隨著市場化的進展,居民收入來源多元化。在下一步改革中應當規范居民收入,這樣不僅可以避免低估居民收入,同時也有利于完善個人所得稅的征收。

  由于目前中國的稅收體制尚未健全,因此灰色收入很難統計。考慮到收入被嚴重低估的因素,盡管我們觀察到的“房價收入比”很高,但是卻未必有表面數字所顯示的那么高。

  不過,即使我們將平均收入的估計值提高一倍,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房價收入比”依然超出正常范圍。

  導致中國房地產市場畸形發熱的主要原因在于貧富差距很大。

  聯合國和世界銀行常用基尼系數來度量貧富差距。貧富差距比較合理的基尼系數應當在0.35-0.40之間。可是中國的基尼系數已經超過了0.48。這意味著最富的10%的人的收入可能高于平均收入4倍。最富的20%居民可能擁有80%以上的銀行存款。

  按照基尼系數判斷,在北京居民當中,家庭年收入超過6萬元的人數超過100萬。這些家庭的月收入在5000元左右,和每一平方米住宅的售價基本相符。僅僅這批居民就足以把北京的房地產市場抬起來。

  更何況在北京、上海還有一大批企業家群體。他們的收入水平更是大大高于工薪階層。在北京、上海的一些豪宅令海外來人也嘆為觀止。

  由此可見,目前房地產市場上的需求并不是虛幻的,也不是幾個房地產開發商能夠炒出來的。換句話說,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僅僅是為那些高收入人群服務的。房價之高遠遠超出了80%以上的一般居民的承受能力。

  有的房地產商聲稱,由于房地產市場上需求依然非常旺盛,市場供求基本平衡,因此房地產價格沒有超出居民的承受能力。

  這種說法是沒有道理的。高房價必然加大房地產市場的投機性。而一般居民連購買最簡單的住宅的能力都沒有,更談不上在房地產投機中獲利。如此之高的房價只能進一步加大貧富差距,不利于社會平等和安定,所以有必要采取措施平抑房價。(作者為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終身教授)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房價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 】【打印】【下載點點通】【多種方式看新聞】【收藏】【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2005年上海國際車展
日本謀任常任理事國
圓明園工程風波
定遠號艦重返威海
湖南衛視05超級女聲
珠峰科考登頂復測
2005環球小姐賽
家裝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國特種部隊生存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