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4-28
針對近一時期“蘇丹紅”等多起涉及食品安全事件可能引起食品行業誠信危機的問題,4月23日,在中國消費者協會和中國消費者報聯合主辦的“全國食品安全與企業責任高層論壇”上,食品安全管理、監督檢測部門的專家和食品生產企業的代表展開了研討,并提出整治“良方”。
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質檢總局、中國消費者協會和北京食品安全管理辦公室的專家在研討中認為,影響我國食品安全的主要原因是“三高、三低和一個不完善”。即農藥、化肥的濫用程度高,食品加工中被污染程度高,食品加工中添加物比例高;食品質量安全的標準低,食品生產集中化程度低,食品監管的總體水平低;相關法律法規及標準不完善。此外,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眾多、職能交叉的現象也一定程度影響了食品安全監管的力度。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測部門的專家則認為,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動物防疫檢疫體系不健全,食品質量安全立法不協調等是制約食品安全的重要問題。
專家們普遍認為,要確保食品安全,嚴把入口關,首先,要明確企業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出了事故要追究其責任。第二,要明確企業建立不合格食品的強制召回制度。第三,要建立有別于其他商品的賠償機制。這種賠償,不僅包括有毒有害食品給消費者帶來的有形損失,還必須包括有毒食品的潛在危害。第四,要加大企業承擔行政責任的力度和對違法企業進行刑事處罰與制裁。第五,要完善食品生產加工的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建立更為嚴格的食品企業準入和信用管理制度。會上,康師傅公司和內蒙古伊利集團等23家知名食品企業還就加強企業自控,嚴把食品質量關等向社會發出了食品生產誠信承諾宣言。(中國工商報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