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崛起 概念掩飾不住尷尬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27日 23:54 中國經濟時報 | ||||||||
本報記者 王彧 從去年底中部崛起被熱議,到今年初仍熱度不減,在3月的兩會期間更是達到高潮,“中部崛起”四個字在媒體和坊間成為高頻詞。 2005年中部地區經濟被前所未有地關注,中部六省也受到“崛起”信號的巨大鼓舞。
經濟向好 難點不少 今年一季度,中部六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大多數都達到了兩位數,不難看出,中部的發展仍延續了去年的好勢頭。安徽,接受長三角的輻射明顯增強,在已經到位的省外投資中,有八成來自長三角地區,同時,非國有投資增長較快,能源工業投資增勢強勁;江西,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增強,私營企業發展加速,民間投資首度成為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的主力,社會商品銷售活躍;湖南,經濟發展呈現速度、效益和質量同步提高的態勢;湖北,農民收入大幅增長,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上升幅度在中部省份中排名首位,城鄉市場繁榮活躍;河南,農業生產形勢良好,輕工業增長高出重工業,且經濟效益繼續提高,消費需求趨旺,城鄉居民收入快速增長;山西,經濟保持了速度快、運行穩、效益好、活力強,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工業增長的帶動,農業、第三產業在全省經濟中所占比重持續下降,全社會投資中工業投資比重高達69.9%,增長速度高達40%,農業投資的比重僅有3.2%。 中部六省經濟雖開局良好,但仍有許多問題和難點困擾著經濟發展。如固定資產投資一產“冷”、二產“熱”、三產“低”;煤電運仍然制約經濟發展,在江西、安徽、湖北、湖南、河南都對經濟發展構成了壓力;工業經濟效益不高,受到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漲幅高于工業品出廠價格漲幅影響,企業生產成本增加,利潤空間受到擠壓,各省都面臨著提高工業效益的考驗;能源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不高,經濟發展的環境壓力較大;融資難題仍然突出,雖然各省都實施大開放戰略,引進大批企業和項目,但融資難仍困擾著大量中小民營企業,另外,有些招商引資項目發展資金也面臨不足;實現農民增收目標任務艱巨,今年中部六省均實現了農業稅減免,在一定程度上會促進農民增收,但如何建立農業生產的長效機制在各省的農業政策里似乎提及的不多。 上述難點中除了體制這一老問題,不外乎結構問題和增長方式問題。今年中央提出建立節約型社會,發展循環經濟,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現實已經逼迫中部地區必須在這方面有所作為。 中部六省 尚缺合作互動 在經濟的平穩發展中,中部各省都花了大量筆墨去謀劃在中部崛起中的藍圖。安徽稱與長三角“無縫對接”,在區位優勢上,中部其他地區的確無法與其抗衡,而且事實已顯現其接受長三角資本外溢的效果。江西,早就提出做長三角的“后花園”,現又有泛珠三角概念,其優勢也不言而喻。而湖北武漢則提出優先發展以武漢為核心,連接黃石、鄂州、孝感、黃岡、咸寧、仙桃、潛江、天門等周邊八個中等城市的大武漢經濟圈,成為中部崛起的戰略“支點”,并規劃沿長江產業帶,欲帶動并輻射其他五省進而共同推進中部崛起。河南則提出了“中原崛起”的發展思路。加快工業化進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把工業這條“短腿”伸長,并充分發揮城市的聚集、輻射帶動作用,欲形成以鄭州為中心,包括洛陽、開封、平頂山等省轄市的中原城市群。湖南則提出靠“兩條腿走路闖出取勝之道”,一條腿加速推進工業化,加快制造業發展,走一條優勢帶動,重點突出,全面興旺的工業化之路;另一條腿加快“長株潭”一體化進程。以“長株潭”城市經濟圈為點,以京珠高速公路湖南段的城市(岳陽、長沙、湘潭、株洲、衡陽、郴州)為線,做活中部崛起的湖南篇。與此同時,利用毗鄰廣東的區位優勢,接軌珠三角,融入華南經濟圈。 中部六省各自為戰,合作互動難見,誰都想在中部拔頭籌,成為龍頭,但是由于各自經濟發展的特點和差異又決定了誰都無法引領誰,正像中部人自己形容的,中部六省是一條藤上的六只苦瓜。可見中部六地各自理念多多,卻難掩尷尬。 中部崛起到底用什么樣的模式,在中央的具體政策未出臺前,人們尚難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需要一種區域化的思維,需要資源共享的理念。從其他地區的發展情況看,中部地區似乎也需要一個龍頭,“龍頭之爭”也時常見諸報端,但換一種思維、換一種模式來思考,也許中部會有一個不一樣的舞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