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外匯儲備充足是穩定信心的重要因素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26日 02:34 第一財經日報

  李揚:6000多億美元外匯儲備讓我們的心穩多了

  他指出:發展中國家存在“浮動匯率恐懼癥”有其理由

  本報記者冉學東發自北京

  “盡管中國的金融體系有這樣那樣的漏洞,但是一想到中國有6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我們的心就穩多了,這些錢可以增加我們干預外匯市場的能力,影響國際投機資本的預期。”4月23日,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所長李揚在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舉辦的“CCER中國經濟觀察”上表示。

  他說,如果按照國際標準來衡量,中國外匯儲備的收益是很好的。

  他說,研究國際儲備時不能再使用老概念,按照傳統理論,央行對國際儲備的需求有三個動機:一是交易動機。央行為應付國際收支赤字持有國際儲備;二是謹慎動機。中央銀行出于謹慎目的,為應付突發事件而持有國際儲備;還有一個是投機動機。中央銀行為獲取投資利潤而持有國際儲備。

  但是在國際金融市場經歷了三次貨幣危機特別是亞洲金融風暴之后,我們得到了這樣的啟示:一是發展中國家在實體經濟、金融體系方面普遍存在脆弱性,而這些因素誘發國際投機資本對一國貨幣的沖擊;二是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由于國際投資資本規模異常龐大,發展中國家單純依靠外匯儲備來維持固定匯率制度,是徒勞無功的;三是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小的經濟體的小貨幣存在的合理性甚至已經逐步喪失。

  因此,20世紀90年代以來,很多發展中國家宣布放棄各種形式的固定匯率制,轉而實行某種形式浮動匯率制。李揚把當年阿根廷實行美元化制度看成具有極大的標志性意義的事件,他認為該事件“涉及到世界格局的重構”。

  從理論上講,在浮動匯率制下,由于進出口的任何差額均可被匯率的調整所修正,由于資本的跨境流動可以因匯率變化以及由之引致的投資收益率的變化來進行調整,由于沒有了干預外匯市場的需要,各國貨幣當局沒有必要保有大量國際儲備。

  然而,事實卻與理論大相徑庭。盡管發展中國家宣稱實行浮動匯率制的越來越多,然而,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儲備卻在不斷增加,而美國和歐盟國家保有的外匯儲備卻越來越少。

  原因是什么呢?首先是發展中國家存在“浮動恐懼”,害怕本幣升值,不利于資本流入和出口,也害怕貶值,因為這會增加其外債負擔;其次是“原罪假設”,在國內金融市場發展不完全的情況下,面對外匯風險,發展中國家的企業和金融機構要么無法進行對沖,要么對沖的成本過于高昂,因此,本幣一旦貶值,外債的本幣價值將急劇上升,從而導致本國企業和金融機構的破產。

  李揚說,這樣一種名義放棄固定匯率制度而實際上干預匯率的安排,是一種適應全球化進展的制度。這樣的制度安排有三大好處:一是提高貨幣政策信譽,穩定匯率預期。由于這種匯率制度安排沒有宣布明確的匯率維持目標,使得國際投機資本得不到固定匯率制度是否能夠維持的明確信息,進而避免了國際投資資本形成一致性貨幣貶值預期,最終有利于匯率穩定。在這樣的制度下,發展中國家普遍增加國際儲備,是為了增強貨幣當局外匯市場干預能力,以對國際投機資本的預期產生影響。貨幣當局外匯市場干預能夠發送一種信號,即貨幣當局希望匯率朝哪個方向變動,這將影響國際投資資本的匯率預期。

  但他同時指出,使用這種手段的關鍵在于,貨幣當局的匯率穩定政策要有信譽,而信譽是由足夠的國際儲備建立起來的。

  二是弱化貨幣替代的風險,使得本國居民對本幣比值產生信心。足夠的國際儲備就是穩定信心的重要因素。

  三是增加國家財力。李揚認為,那種認為持有大量外匯儲備是“浪費”的觀點是不適當的。他說,從國際收支平衡表中可以間接觀察到外匯儲備的收益。我們是在1998年克林頓政府大規模減少財政赤字、減少國債供應的時候,購買了AAA級公司債券和政府債券等,2000年和2003年的收益都證明我們買對了。

  他說,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由于中國以及亞洲地區國家都將長期處于美元和歐元兩大貨幣區的擠壓下,這個地區持有大量外匯儲備的狀況將是長期現象。

  不過,大量的國際儲備也有一定的風險,包括對貨幣政策的沖擊,幣種風險和資產風險等。他建議國際儲備的管理應該與其他貨幣政策措施相協調,并且亟需編制一個最大最全的國家資產負債表,以避免外界對中國資產和負債的一些錯誤的猜測,“現在輿論過高地估計了中國的負債,過低地估計了中國的資產。”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外匯儲備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 】【打印】【下載點點通】【多種方式看新聞】【收藏】【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2005年上海國際車展
日本謀任常任理事國
圓明園工程風波
定遠號艦重返威海
湖南衛視05超級女聲
珠峰科考登頂復測
2005環球小姐賽
家裝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國特種部隊生存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