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增長驅動力推動中國經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24日 16:28 經濟觀察報 | |||||||||
Stephen Green/演講 對所有經濟學家來說,經濟增長是神秘的,我們并不真正了解是什么使得經濟增長。但我們的確知道,經濟增長與如下因素緊密相連:高存款額、較好的教育體系、先進的科學技術、較低的通貨膨脹、受保護的財產所有權、擁有正確的動機、增長的貿易、政治穩定及健康的人民等等。
而且,我們即使知道有些因素會引起經濟增長,卻不知道哪些是最重要的因素,它們在什么時候有效。即使將這些因素放在一起,我們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會出現經濟增長,什么時候不會。 成功與挑戰 中國經濟成長非常迅速,這有兩個原因:第一,政策的大方向正確。中國政府在1978年開始打開國門,實行貿易自由和吸引外資,政府預算做得較好,同時進行了一些土地和農村改革,并嘗試法制改革;第二,中國的運氣很好,例如,中國擁有數量龐大的勞動力;又如,中國處在開放的全球經濟中,這與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國際環境很不一樣;再如,海外華人都愿意回國投資,他們從新加坡、美國等地帶回技術和知識,這在俄羅斯和其他國家并不多見。 中國經濟已經有了25年的快速增長,現在,中國政府是否仍會做正確的決策,中國的運氣是否會持續好下去呢? 我的回答是:是,也不是。 我說“是”,是因為中國經濟增長保持在6%-8%水平;我說“不是”,是因為一些因素的作用越來越弱,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力量越來越小。 中國經濟成長可以分成三個基本部分: 第一,資本。中國是發展中國家里儲蓄率最高的國家之一。1978年以來,大約四分之三的經濟增長來源于資本增長;第二,勞動力。富余的農村勞動力遷移到發展的城市中并隨著工業不斷成長,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勞動大軍;第三,生產力。目前生產力以每年2%-3%的速度成長,這主要基于廉價農村勞動力進入工廠、技術引進、更好的教育體系、更有效率的銀行機構、更完善的法律條款、更好的基礎建設。 從表一可以看出,從1971年到1998年,資本積累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是最重要的;也可以看出,在1980年代,勞動力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非常重要,但到1990年代作用開始變;而在整個時段里,生產效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越來越重要。在歐洲、美國,資本和勞動這兩個因素非常穩定,基本保持不變,所以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大都依賴生產效率的增長。這將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未來。 目前,中國經濟增長正面臨著挑戰,即舊有驅動力正在弱化。 中國的純收入將會下降。首先,年輕人的消費力很強,不像老人一樣保守,他們的存款意識正在下降;其次,農村居民的儲蓄率遠遠大于城市居民,因為中國農村的社會保障不是很發達,但當城市化程度加深時,這部分人的存款將會下降;再次,資本市場越來越發達,資金除了被存放到銀行,有了更多的投資渠道,這也會影響到儲蓄率。 另外,勞動力增長正在變慢。 因此,生產力的變化將變得更為重要。我們要提高生產率,就需要更多具有挑戰性的政策,需要堅定的改革。 增長驅動力 未來,中國經濟增長將有三種新趨勢:城市化、輸出農產品和國有企業產權改革。 今天的中國是一個農村國家,城市化率只有約40%。經濟增長會自然帶來城市化趨勢,而中國政府鼓勵這個進程,這會完全改變中國經濟。目前,中國GDP的56%來自于城市,這個比例會繼續增長。20年后,城市GDP將占到全國GDP的85%。 中國的農民比城市居民收入低,缺少社會保障,這是事實,但如果說中國農村居民是世界上最困難的居民,也言過其實了。和其他國家比較,中國農民的生活不是最糟糕的。近20年來,農民的生產效率每年提高2%,糧食產出每年增加4.6%。中國農業是發展中國家中最發達的農業之一,中國人的平均壽命為71歲,而印度人是63歲。中國農村也有一個好的未來,土地改革已經開始,2003年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使農民可以把土地承包權轉移給其他人,有人估計在浙江省30%的土地已經被轉讓。這非常重要,它會導致分散的土地被集中起來,鼓勵農村人投資土地。 中國農業的未來是出口。中國缺少可用耕地,糧食壓力非常大,所以中國要成為一個糧食出口大國似乎不可思議。但中國有比較便宜的土地和便宜的勞動力,把這些因素放在一起,和其他國家對比,你會發現中國有勞動密集型優勢。比如,中國生產橘子的成本只是美國的10%。 所以,中國進口糧食,但也出口很多農產品,比如水果、蔬菜和肉類。從經濟角度看,中國應盡量多種水果、蔬菜,生產肉類和魚類以用于出口,減小土地密集型的糧食生產。這種政策取向能最有效地提高農民收入。 到目前為止,中國有數萬家國有企業,但它們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同私有企業相比不是很好。中國國有企業是一個重要的就業來源,從1990年代以來,國有企業雇員占城市勞動力的比例持續下降(見表二),目前,20%的城市就業來自于國有企業。 關于國有企業和其他企業利潤率的對比有很多研究,一些研究認為國有企業的利潤率最低。目前,對于國有企業產權改革是有爭議的。不過,中小型國有企業的內部出售已經在順德等地展開。截至2000年底,63490家小型國有企業中81%已經被出售,其中絕大多數是管理層收購,管理人員大約占20%-30%的股份。管理層收購很簡單,但從經濟上來說并不一定合適,主要存在一些有關盜取國有資產的指控。大型企業產權改革有許多不同方法,比如成立公司,或者建立企業集團并將少部分的股權出售。但目前仍有159000家國有企業沒有變動,國資委大約管理著其中最大的70家。大部分國有企業現在屬于地方政府,尤其是省一級政府,但國有企業資產45%屬于中央,屬于國資委。 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和轉型國家已經實現大規模私有化,中國國企改革已經進行了20年,現在到了關鍵時刻,改革成效直接關系到中國經濟的未來。 很多人認為,俄羅斯和一些東歐國家的私有化是失敗的,中國不能跟隨東歐國家進行私有化。但世界銀行和其他研究機構的研究也說明,私有化有助于提高經濟增長率和生產效率。私有化本身并非不好,關鍵在于一些東歐國家和俄羅斯的私有化方法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