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南日報
海口晚報網4月24日訊 4月23日,博鰲亞洲論壇2005年年會舉行全體大會,大會主題為“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亞洲新角色、印度洋災后重建和亞洲的發展、亞洲社會的和諧發展”。參會國家和地區政要在會上作主旨發言,德國寶馬集團、中國寶鋼集團、印度工商聯合會、微軟等企業領袖在會上演講。
企業應放眼長遠
龐克(德國寶馬集團董事長):企業應放眼長遠,亞洲的公司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形成了一批亞洲的跨國企業。但是企業在發展當中不應該忘記一點:要有長遠的視角,不能像19世紀加利福尼亞的淘金熱那樣短視。
以寶馬公司為例,25年前開始在亞洲進行投資,建立了自己的網絡和附屬公司,現在在亞洲擁有6個附屬公司,應該看到所有這些成績都不可能靠短期行為取得。中國有一個消費電子公司海爾集團,現在是一家跨國公司,他們在美國的小冰箱市場方面獲得了50%的市場份額,這表明他們有清晰的戰略,像這樣的亞洲公司在全球市場上留下了他們的足跡,而且正在發揮著新的作用,他們代表了亞洲的新角色。
亞洲各個行業都在崛起,汽車行業也不例外,我們在這周初的時候參加了上海車展,我們看到有一些中國的汽車生產商正在走出中國,把他們的產品銷售到世界各地,華晨公司就是一個例子,他們把汽車賣到了德國,這就說明中國的產品在國外是有市場的。對于亞洲公司來說,應當立足長遠,將技術、研發、生產、銷售網絡一項一項建立好,沒有一個長遠的視角,企業將很難走向強大。
企業戰略三個轉型
謝企華(中國寶鋼集團董事長):企業戰略三個轉型隨著中國企業發展戰略的加速轉型,其國際合作方式及路徑也同樣需要加速變革。但我們清楚地看到,目前中國企業的國際合作總體上還處于初級階段,合作層次較低,合作方式單一,地域目標還局限在國內市場。中國企業發展戰略的進化與轉型,主要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從“粗放增長”向“可持續發展”轉型。中國已經將走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工業化道路”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由追求經濟的增長數量轉向增長質量和效益,并逐步提高到追求社會和經濟的全面發展,追求更合理的經濟結構、更有效的資源配置、更先進的技術、更有效率的資本運作和管理等。第二個戰略轉型是從“比較優勢”走向“競爭優勢”。中國的比較優勢產業由于起點較低,缺少核心技術與自主品牌,只能徘徊在價值鏈的中、低端。有必要突破比較優勢,加速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過渡,從生產環節向研發和營銷環節靠攏,以及從低端生產環節向高端生產環節進化。以往的“引進來”戰略這種資本、知識單向流動的引進方式,其分工地位、層次和方式,大多以跨國公司為主導,往往容易使引進方處于被動地位。特別是在高端技術及產品方面,往往形成了技術及產品依賴,不利于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及技術創新。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正逐步由生產加工、設備引進的合作,轉向技術開發、市場整合、資本運作、規則建設、組織學習等高層次的合作。中國企業必須實施“走出去”道路,“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才是完整的國際化。
發展應依靠創新
康瓦爾(印度工商聯合會主席):發展應依靠創新亞洲的巨大變革是從日本的技術革新開始的,此后亞洲四小龍和東盟國家快速發展,中國和印度近年來也是表現十分出色。但是我們不能被這些現象迷惑,從而失去了理性的思維。美國經濟增長的80%都是基于生產力的發展,而不僅僅是生產要素的積累。現在印度和中國的增長則主要依賴于生產要素的積累。保羅·克魯格曼也指出一種經濟的增長如果僅僅是基于投入的擴張,將是不穩定的。我們回顧蘇聯的增長就可以看出這一點。所以對于21世紀的亞洲,我的第一個提醒就是印度和中國應該重新審視自己的發展模式,更多把注意力放在研發方面。如果只是照抄照搬西方的成果,就不會走得特別遠,可能會停滯不前,在未來五年當中我們可能會碰到發展的瓶頸。
另外,我們要培養一種創新思維方式。亞洲人有很高的素質,非常勤奮,肯學習。但是我們如果不能培養創新思維,為我們的將來以一種新的角度或者方式來規劃,那將是一種缺陷。
利用通訊普及教育
克雷格·蒙迪(微軟公司首席技術官、高級副總裁):亞洲許多國家人口眾多,所以這些國家的領導人有一個很繁重的任務:讓住在偏遠地區的人民能夠接受教育。如果我們要采取一些積極的措施,解決這些問題的話,通訊和計算機技術就是重要的機會和工具,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有力的工具普及教育。
另外一個領域也是亞洲可以扮演領導角色的領域,就是知識產權的保護。
作者: 袁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