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博鰲4月23日電(記者丘昭 劉華)參加博鰲亞洲論壇2005年年會的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廖曉淇認為,加強對外開放的步伐是世界各國在經濟全球化大潮下的必行之路。
廖曉淇是在23日下午舉行的有關世界經濟增長的高層部長級對話中提出上述觀點的。
世界銀行的報告顯示,2004年全球經濟實現了5.1%的增長,是近30年來的最高記錄。然而隱藏在數字背后的卻是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嚴重失衡。廖曉淇認為,導致全球經濟發展失衡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許多國家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沒有采取合理有效的應對方法。
廖曉淇說,經濟全球化對于世界各國來說既是機遇,更是挑戰。世界各國的成功經驗表明,要想成為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就必須堅持加快對外開放的步伐,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其中。
廖曉淇說,只有在各國充分實現對外開放的基礎上,一個資源充分流動、市場相互開放的公平自由的全球經濟體系才能得以形成,進而為所有參與國帶來實惠。中國自1978年實行對外開放以來,積極有效地應對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在過去近30年里,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高達9.4%,國內生產總值提高了36倍,經濟總規模由世界第12位提高到第7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6萬億美元,增長9.5%。
廖曉淇說,與歷史上許多經濟崛起的國家相比,中國經濟發展的開放性很強。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持續下調關稅,2005年中國平均關稅總水平僅為9.9%,超過了加入世貿組織時承諾的10%的水平,并且取消了所有的非關稅壁壘,提前實現了外貿經營權由審批制向登記制的過渡,履行了服務業對外開放的承諾,貿易自由化和國內市場開放的速度世所罕見。
中國國內市場的大幅度開放和外資的大規模流入,實現了與世界各國的互利共贏和共同發展。從1978到2004年,中國的進口增長了近51倍,占世界總進口的比重從不足1%上升到6%。中國大量的外商投資也給投資母國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并促進了這些國家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