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搶占知識產權保護高地 外資企業亮出狼牙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20日 19:29 新華網

  新華網上海4月20日電 (記者 楊金志、劉丹)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人們總說“狼來了”。被國人看作“狼”的外資企業,最鋒利的牙齒莫過于知識產權。

  近年來,外資企業屢屢以知識產權法律保護作為武器,將我國企業推上被告席,并取得了大多數官司的勝訴。有關人士表示,外資企業已經開始在中國搶占知識產權保護的“高地”。

  外資企業大多擁有“立體知識產權”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副庭長須建楚說,外資企業的品牌保護意識非常強,他們是有備而來,有較為成熟的品牌保護措施。例如肯德基、麥當勞這樣的洋快餐,其商標、風格、設計等多方面都有明顯的標志,不是申請了注冊商標,就是申請了專利,或者是有著作權保護,其他商家很難找到“下手點”從中作梗。

  而且,人們對于這樣的洋品牌,已經近乎迷信。國內企業想要在類似領域與之分庭抗禮,現階段幾乎是不可能的。

  外資企業進入中國,首先進行知識產權保護。這種保護,不是大而全的粗放型保護,而是以能控制局面、把握主動權為目的。比如,企業在申請專利時,有些大的跨國公司擁有幾萬甚至幾十萬個專利,若都申請,需要繳納的維持費非常昂貴,而且不便于管理。所以,不少外資企業干脆只將核心技術申請專利。

  可以說,在知識產權方面,不少外資企業已經“武裝到牙齒”,而不少國內企業還是赤手空拳、被動挨打。

  對中國法律爛熟于心、運用純熟

  外資企業一進入中國,會馬上聘請最優秀的律師,一般都有強大的法律顧問團隊。他們對中國的法律運用純熟,甚至對所有的司法解釋都爛熟于心。外資企業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利用法律為自身服務,他們也毫不避諱研究中國法律的滯后性,從中“鉆空子”。

  與其他法律領域相比,知識產權法律條例很細很專業,只有深入研究條例、熟悉條例,才能利用好條例保護自身權益。一些細微的技術性問題,只有熟練掌握者才會運用自如。

  比如,一個侵權案子,從商標、著作權、專利等角度都可以起訴,哪一樣好,這就需要經驗。與外資企業相比,中國企業缺乏對現行知識產權法律條文的研究,缺乏對法律證據的收集意識。

  對于法律保護,大多數中國企業抱怨的多,研究的少,不善于拿起商標撤銷、專利無效等法律武器維護自己權益。更有甚者,有的中國企業構成侵權尚不自知。比如,有的貼牌加工企業私下多生產貼牌產品,自己拿到市場上銷售。

  在保護手法上,外資企業經常是行政、司法手段一起上。這是因為,公安、工商、文化稽查等行政執法比較靈活,手段比較多。有些侵權案件,外資企業是先到公安機關報案,作為刑事案件進行偵查,當公安查處有難度、不適合時,他們再掉轉方向到法院起訴,而公安部門先期調查的證據,都可以派上用場。

  打官司不惜工本、志在必得

  知識產權案件,最常見的問題是證據保全。比如,狀告別人對自己的計算機軟件進行非法商業性使用,如不及時固定證據,開庭時舉證就很困難。為了搜集證據,外資企業都是不惜工本,在上庭前就準備得十分充分。

  2003年2月,美國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迪士尼公司和環球城市制片公司遠涉重洋來到上海,以普通消費者的身份,分別從上海雅圖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三家商店購得美國電影《紅磨坊》、《X檔案4》、《蟲蟲特工隊》、《侏羅紀公園III》等盜版DVD影碟。他們還邀請公證部門到場,對購買過程進行公證。在此基礎上,三片商將不法商販告上法庭,上海二中院判決被告賠償人民幣2.7萬元至6.5萬元不等。

  審理此案的法官表示,由于我國在知識產權賠償上實施“填平性原則”而非“懲罰性原則”,如果僅從賠償金額看,三家片商很有可能“得不償失”,但這一舉動在國內外造成的影響很大,無形效果無法用金錢計算。

  為了防止被告在法庭審理期間繼續實施侵權行為,知識產權案件的原告有時會向法庭申請臨時禁令。臨時禁令有一定的風險,原告必須支付相當金額的擔保,一旦原告敗訴,擔保歸被告所有。外資企業在申請臨時禁令時,支付擔保十分“慷慨”。2003年,上海一中院知識產權庭共作出11起訴前禁令裁定,其中有5起是兩家日本企業申請的,接近一半。事實上,這幾起官司日本公司全都贏了。(完)


評論】【談股論金 】【打印】【下載點點通】【多種方式看新聞】【收藏】【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日本謀任常任理事國
圓明園工程風波
2005年上海國際車展
定遠號艦重返威海
湖南衛視05超級女聲
珠峰科考登頂復測
2005環球小姐賽
京城1800個樓盤搜索
中國特種部隊生存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