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印公司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18日 13:57 國際先驅導報 | |||||||||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 安言 報道 去年,當印度8.2%的經濟增長與中國9.5%的增長并列在一起,“亞洲雙子星”的稱號便開始掛在歐美經濟學家的口邊,中國經濟和印度經濟的研究成為西方炙手可熱的話題。 同時,一個由中國和印度組成,擁有24億人口的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也在構想中,
中印貿易的現實離“中印制造公司”這個美麗假設還有距離,但雙方已在快步前進。 中印商人的貿易希望與現實 穆爾蒂執掌著全球知名的軟件企業印度Infosys,英國《經濟學人》雜志認為Infosys代表了印度服務業的高質量,而在美國《商業周刊》2004年10月公布的根據股票表現而編制的“信息技術100強”名單上,Infosys名列第26,排在微軟、戴爾等的前面。 為美國做軟件外包使Infosys成長,但穆爾蒂認為,未來公司重要目標是中國。 Infosys軟件公司主席穆爾蒂接受《國際先驅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市場的角度來看,中國的優勢有三點:第一,大量的跨國公司都在中國扎下了根;第二,中國有著廣闊的國內信息科技市場;第三,中國還擁有巨大的人才市場和人力資源。”穆爾蒂還指出,現在的Infosys還僅僅是關注進入中國的國際跨國公司,下一步將會把注意力逐漸轉移到中國本土公司。 “中國市場不僅重要,而且必要,是非常重要的推動力量”,穆爾蒂強調,“我們非常希望在中國獲得好的發展”。 但是,穆爾蒂的中國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Infosys公司目前在中國的雇員人數僅為20名,規模甚至比不上一些本土小企業。 張先生是一家貿易公司的經理,與穆爾蒂相比,張先生的公司很小,但是對雙方貿易的熱情并不小。當《國際先驅導報》登出有關印度鐵礦砂的報道后,張先生第一時間打電話到報社詢問如何與印度方面聯系。 “我們非常想開拓印度的市場,但是有關的信息很少,我們不敢輕易投資,希望能多提供這方面的信息”張先生誠懇地表示。 中印貿易行路尚難 中國和印度同為世界上最大兩個的發展中經濟體。一個擁有13億人口,另一個的人口也已經超過10億。在相當長的時期里,兩國一直實行進口替代戰略,在封閉的國內市場上各自建立了相對完善的工業體系。同時,又由于兩國經濟比較優勢類似,都是大規模的廉價勞動力,使雙方的經濟依賴性不強。 2004年年底,中印貿易額達到136億美元,使中國成為印度的第二大貿易伙伴。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印度在中國的貿易伙伴排名還十分靠后,雙方貿易額只占兩國對外貿易總額的不足1%,與兩個人口大國的地位不相稱,同時兩國互相投資額和興建合資企業更是“少的可憐”。 社科院亞太所專門研究印度經濟問題的劉小雪博士更告訴記者,中印雙方發生的貿易摩擦相當多,印度是我國產品被反傾銷最多的國家之一。 專家還指出,中印貿易還沒有找到一個能穩定和持續發展的對接點,即使是現在比較熱的“軟件和硬件組合”也會因雙方繼續著力發展自己的“弱項”而逐漸褪色。 解決方案:“中印公司”的兩大車間 “中印經濟,如果各自分散發展雙方都要事倍功半,如果能聯手發展會更好”劉小雪說。 如今中印自由貿易區雖然被提上日程,但是雙方要真正成為緊密的貿易伙伴,還必須尋找更好的對接點。 劉小雪認為,中印都有制造優勢,“中國制造”和“印度制造”如果能利用其生產能力,形成職能分工,連接成一個跨國生產網絡,雙方的合作就能真正各展所長。 在這種模式下,就好比雙方組成一個巨大的“中印公司”,它有兩個車間,中國和印度。兩個車間通過自然形成的分工各有所長,產品的第一道工序在中國完成,第二道工序可以轉移到印度,最后完成產品可以又回到中國,由于雙方之間的自由貿易區,工序轉移成本很低,具備可行性。同時通過工序的轉移和價格杠桿,雙方可以實現真正利益分配均衡。 專家介紹,現在這種“車間模式”已經初見雛形,汽車產業中,就已經有中國生產配件,印度裝配整車出口的案例。此次溫家寶總理出訪印度,印方亦向溫總理介紹了一個印度設計,中國生產引擎的合作項目。 同時,由于中國和印度是能源進口國,生產都需要大量能源發展工業,雙方在全球爭奪能源,如果能在“中印公司”模式下作為買家聯合開發和采購能源,將能達到“雙贏”。 “中印公司”能否成功,取決于雙方企業互相投資的發展,劉小雪指出,由于印度開放程度和非關稅壁壘限制,中國公司在印度要有適應的過程,但堅持之下,會獲得成功。 相信穆爾蒂主席和張先生不久就可以看到這一天:中印經濟聯系熱火朝天,自己的生意在對方國度里快速發展,賺得豐厚利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