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揚 上海報道
受長江天塹阻隔,上海至今沒有一條連接崇明島進而溝通長江以北地區的陸路通道。繼去年8月國務院批準上海“南隧北橋”方案的崇明越江通道工程后,今年4月底,連接崇明與江蘇南通啟東市的崇啟大橋工程可行性報告亦將出爐。工程建成后,崇明越江通道將與崇啟大橋、通啟高速連接,形成我國沿海大通道的一部分。
崇明的開發是繼浦東開發之后上海改革開放的又一戰略重點,崇明越江通道的建設,將從根本上改變上海與長江江北地區交通聯系不便的狀況,為上海產業北上轉移鋪平道路,發揮上海龍頭作用和促進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均衡發展。
目前,不僅是南通市,蘇中與蘇北的廣闊腹地也都在等待,越江通道為上海產業轉移提供了空間,但又該怎樣付諸現實?
滬通溝通之旅
就在今年3月,由上海市經委領隊的官員、企業家共23人造訪南通。
據南通市經貿委產業政策處處長胡際春回憶,“上海團此行并不是簡單的合作交流訪問,而是在產業轉移方面有實質性的洽談。”
包括上海輕工集團和紡織控股公司在內的眾多企業均表示出投資南通的意向。上海紡織控股公司副總裁封亞培說,“要把傳統紡織發展成現代紡織就要進行梯度轉移,而真正準備發展的產業,我們就要放在低成本的地方,南通是一個很好的地方。”
土地和勞動力成本上升引發的上海一般制造業轉移已有多年,在惠及蘇南和浙北的同時,南通卻因長江天塹的阻隔,在承接上海產業轉移的規模上一直難成氣候。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南通市與上海市政府層面的互訪愈發頻繁。南通市計委接軌上海辦公室的張建勛說:“世博會和崇明越江通道給了南通前所未有的機遇。”張介紹說,因為世博會的規劃,上海原打算將黃浦江兩岸的制造業企業漸次向外轉移,崇明越江通道的建成又指日可待——坐落在上海北大門的南通當是上海產業轉移的首選之地。
而上海一度計劃在崇啟大橋北端——南通啟東市設立一個方圓100平方公里的上海工業園,作為上海轉移產業的承接之地。據張建勛介紹,上海政府高層亦曾對這個計劃進行批示。雙方對于工業園跨市用地的設想甚至有了一些初步的商談與規劃,卻因為突如其來的宏觀調控而長久擱置起來。“土地審批沒有放松的可能,園區要另做打算。”啟東市計經委的趙劍飛告訴記者。
“崇明是生態島的定位,而崇啟大橋一旦通車,啟東與上海便近在咫尺。”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辦公室合作發展處副處長陳曉云說,上海產業轉移是不可阻擋的趨勢,“但怎么轉移、轉移多遠是需要深思熟慮的。”
上海向周邊轉移的產業集中在一般制造業,“但從現狀來看,這對于南通發展仍然很有幫助。”南通市計委接軌上海辦公室的張建勛坦陳。
“南通需要這個階段,如同工業化初期的上海所經歷過的。這之后,或許還可以由南通繼續向蘇北地區轉移。”南通經貿委的胡際春并不隱瞞自己的設想。
“北上海”愿景
在南通各屆各級領導班子的施政綱要中,在上海的產業梯度中找到自己所處的臺階,“接軌上海”一直擺在相當重要的位置。過去的十年間,既有政府間的牽線搭橋,也有企業自發的投資,如今,南通各區縣與上海的產業聯系正日益緊密。
曾經的南通不具備蘇州、無錫擁有滬寧高速的交通優勢,但南通的自信在于,其本身的產業基礎和工商傳統對于上海的產業轉移有獨特的吸引力。
在中國民族工業史寫下第一筆的張蹇為南通的紡織業奠定了厚實的基礎。上海國有紡織業北上南通的轉移之旅,這其中有技術的輸出也有產能的轉移。發展到現在的階段,有了更進一步的合作,據胡際春介紹,上海市紡織科學研究院正與江蘇亞倫集團進行紡織業技術合作。此外,來自上海的產業資本正滲入南通的紡織行業。
通江達海的港口是南通優于蘇錫常和杭嘉湖地區的另一優勢,在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的同時,南通也在思考自身港口的功能定位。更為關鍵的是,如何從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中找到自己的產業機會。
南通啟東市計經委的趙劍飛向記者介紹,上海中港集團港口機械制造廠看中了啟東的沿江岸線資源,已幾次來啟考察,就港機廠的整體搬遷事宜進行多輪談判。
南通市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提供的一份調研材料建議,把南通建成制造業基地和上海工業的加工配套區,是建設“北上海”的基本戰略取向。“南通要緊緊抓住上海成功申辦世博會、實施黃浦江兩岸綜合開發的機遇,參與場館建設;南通的企業要主動掛靠上海的大企業、大集團,主動向上海企業讓權(股)、讓利,部分國有企業可以由上海企業控股、租賃、代管甚至“零資產”轉讓,吸引上海資金、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加快向南通轉移,共建滬通工業走廊,通過構筑沿江低商務成本工業走廊,全面實現產業聚集和升級。”
由上海產業轉移帶動的資本、技術與人才輸出在南通的土地上有了越來越多的案例。
據南通市計委接軌上海辦公室介紹,南通鋼廠于1992年加入寶鋼集團,改制后又吸引日本新日鐵株式會社、日本三井物產株式會社等國外資本成立了南通寶鋼新日制鋼有限公司。其產品廣泛用于重點工程建設,如浦東機場、上海地鐵線、蘇通大橋等等。
南通市和上海的楊浦區為友好區市,雙方在科技、衛生、文化、教育、旅游等領域全方位合作,南通利用楊浦知識創新區內的研發優勢為企業服務:建筑業是南通支柱產業,而同濟大學在公路、橋梁領域擁有很強的科研優勢。同濟約定負責為蘇通大橋等重大工程提供研究支持。上海水產大學與南通市海洋與漁業局簽訂了合作意向協議,以推動當地農牧業的發展。
南通如皋市委、市政府聘請上海工商界、學術界的各路精英擔任經濟發展、招商引資、城市發展顧問,已有165名上海智腦先后進入如皋市的決策圈。
產業轉移下一步
南通接軌上海,只不過是整個長三角承接上海產業轉移的具體體現。上海的產業轉移由最初單純淘汰式的轉移演變到現在資本與技術的同時輸出,長三角地區也由被動承接發展到主動規劃尋求產業梯度中的定位。
寧波市計委規劃和區域發展處的金戈將寧波與上海的合作概括為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源于20世紀80年代上海工業結構大調整和產業大轉移,寧波憑借體制優勢和血緣感情優勢,充分利用了上海的工業技術優勢和產品擴散機會,推動了寧波鄉鎮企業和民營企業蓬勃發展;第二次高潮源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上海浦東大開發和經濟結構的大調整,寧波憑借對內對外開放優勢成為上海城市功能輻射和產業轉移的受益者;第三次高潮源于進入21世紀后,隨著以上海為龍頭的長江三角洲經濟一體化和上海國際化進程加快,寧波可以通過接軌上海,走向世界大市場而成為接受國際產業大轉移的受益者。
金戈所言的第三次高潮才剛剛開始,在上海優先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背景下,上海的產業轉移下一步將會怎樣?長三角怎樣經由上海“成為接受國際產業大轉移的受益者”?
多年從事對外經濟協作的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辦公室向記者提供了一種思路。
對于目前上海的各個園區而言,制造業正在進行“騰籠換鳥”的改造:
一方面對于新進駐的企業在要求上發生了變化:原先的標準設定在每畝土地的投資金額上(比如每畝土地投入不得低于40萬美元),而現在改為對每畝的投資收益和產出規模設定標準,達不到產出標準的項目將被請出園區。據統計,目前上海的落地項目和洽談項目比不足10%。
另一方面,對于過去已經入駐的企業進行淘汰。據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辦合作發展處副處長陳曉云介紹,現在上海的各個區縣都擬定了第一批企業動遷轉移的名單,對于那些環保不達標、能源消耗量大和投入產出比較低的企業照樣請出園區。
這些項目必然要另覓安身之所。對于蘇北乃至長三角的欠發達城市而言,這些轉移的項目依然具有誘惑力。
據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辦透露,對于這部分企業的動遷以及招商項目的轉移,上海將利用自身的信息優勢與周邊城市合作,實行分類定向導入。比如中小企業的轉移與外地一次分成,而大企業的搬遷或大項目的牽線搭橋將采用稅收分成模式進行合作。
目前這樣的合作正在上海各區縣悄悄實踐,據了解,奉賢區和連云港市、盧灣區和湖州市的合作已經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