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蔡一飛 上海報道
一個法國人的愿望
2005年4月1日,上海浦東,新國際博覽中心。
機器轟鳴,不斷吞吐著成型的產品,或是瓦楞紙板,或是瓦楞紙箱,空氣中彌漫著混合了機油和瓦楞紙微微潮濕的味道。儼然是工廠車間熱熱鬧鬧的生產場景。
這里是2005中國國際瓦楞展。
機器聲轟隆,絲毫沒有影響人們談生意的熱情,盡管所有人都得大聲說話。
法國人Michel Heuze的幾單生意都是在一刻不停轟隆著的機器邊談成的。Michel是一家有25年歷史的法國制造企業(yè)的總經理,該企業(yè)的主要產品是“半自動或全自動的紙箱成型機”。
盡管已經是這場瓦楞展的最后一天,但是Michel還是和前幾天一樣,早晨8點半就出現(xiàn)在浦東新國際博覽中心,為9點半開始的展覽做準備。他最主要的工作是和有意向的參展者交換名片,交談,并帶他們參觀機器。
Michel的殷勤是可以理解的。
他第一次來到中國,是1990年參加了一場在北京的展會,此后就一直致力于在中國市場尋找銷售機會。但這個結果是“0”,Michel比了個手勢,臉上是無奈的表情——他覺得自己無法了解當時的中國市場。
而這次,他千里迢迢帶到中國來的,有他們公司在法國生產并運到中國的機器,也有和中國本土企業(yè)進行技術合作后生產的新機器,他管它們叫做“MY BABY”和“OUR BABY”。他顯然不想把這些BABY再次拉回法國。
值得慶賀的是,他的這一愿望在今年的瓦楞展上得以實現(xiàn)——Michel帶來的兩臺機器都找到了買家。也許是受到了鼓舞,Michel已經開始制定其2005年的計劃:在中國市場賣出10臺機器。
Michel覺得這個目標的完成是可能的,他的理由之一是,他帶來的1000本企業(yè)產品介紹早就發(fā)放一空,他甚至無法為記者再找到一本。
而此時,他的名片也只剩下了最后一張,而且,就是這張名片,背面還涂滿了電話號碼。深感抱歉的Michel指著桌上的一疊名片告訴記者:“你不會想到,我在這里碰到還很多中國以外的客戶對我們的產品感興趣。”“甚至還有歐洲的。”Michel說.
Michel一張一張展示他收到的名片,歐洲和亞洲儼然是這些名片主要的來源地,比如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時、馬來西亞、印度等等。
在面積達到4萬余平方米的展會現(xiàn)場, Michel并不引人注目,因為在這個展會上穿梭往來的外國人實在是不少。
據(jù)展會的主辦方上海勵華國際展覽有限公司提供的資料顯示,此次參展商的數(shù)量將近500家,其中約有180家來自國外,80家來自港臺地區(qū);而這個數(shù)字在上一屆展會分別是302、84和55。其中國外參展商的增幅已經超過100%。
從展會規(guī)模上看,此展已經位列全球三大瓦楞展之一,另外兩大展覽品分別在美國和法國。
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國際)市場營銷部潘宇向記者介紹說,衡量一個展會是否是國際展會,公認的標準是參展商和專業(yè)買家的國際化比例達到15%-20%。而目前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的展會,國際展會的比例高達90%。
這僅僅只是縮影。
上海的夢想
從某種意義上說,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自身也是國際化的產物。
這個被認為是亞洲規(guī)模最大的展覽中心,也是中國第一個合資建造和運營的國際展覽項目。它是由上海浦東土地發(fā)展(控股)公司和來自德國的三家專業(yè)展覽公司——德國漢諾威展覽公司、德國杜塞爾多夫展覽公司和德國慕尼黑展覽有限公司聯(lián)合投資建造。這三家股東在中國市場舉辦的展會,多選擇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
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正式開業(yè)于2001年11月2日,1-4館也在當時建成開放。然而盡管投資方被認為是“小心謹慎”的,但是3年多來這個展覽中心的快速擴張幾乎可以佐證整個展覽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2002年3月1日,5號館建成開放;2004年3月1日,6、7號館建成開放。
數(shù)據(jù)顯示,新國際博覽中心2002年共舉辦了43個展會,而2005年預計展會數(shù)量將達到63個。潘宇還介紹說,目前新國際博覽中心2005年的展覽日程已經全部排定,其中絕大多數(shù)都是固定在該博覽中心的展會。也就是說,這些展會2006年也會在新國際博覽中心開展。
這已經是新國際博覽中心現(xiàn)有7個場館可以承受的極限。目前該展覽中心室內展館面積80500平方米,室外面積45000平方米。
于是,加快擴建計劃再次被提上議事日程,為“滿足現(xiàn)有客戶不斷增加的面積要求”。新的擴建計劃將投資超過2.25億美元,到2006年,擴建完成后室內總面積將達到103500平方米,室外面積100000平方米。
新國際博覽中心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和德國杜塞爾多夫展覽機構副總裁弗蘭克·哈特曼說,“如果會展業(yè)的發(fā)展勢頭能保持下去,我們將在2010年完成所有的建設。”
屆時,整個展館室內總面積將達到200000平方米,室外面積130000平方米。
上海的會展行業(yè)已經具備國際博覽會聯(lián)盟認定的“強勢增長”的條件,從幼稚期轉向成熟期。來自行業(yè)的說法是,上海已經成為世界會展產業(yè)最火爆的區(qū)域,任何一個要累計國際會展經驗的會展公司,都把上海當作一個超級大蛋糕。
有例為證。根據(jù)會展公司環(huán)球資源2004年第四季度的報表顯示,其凈營業(yè)收入比上年增加了2950萬美元,其中源自中國市場的是1500萬美元,占到整個公司總收入的51%,在這1500萬美元中間,直接來自3次在上海舉行的China Sourcing Fairs的收入就高達450萬美元。
這同樣是上海的夢想。
今年早些時候,上海市副市長周禹鵬曾公開表示,上海正在努力建設國際級會展城市,力圖成為中國乃至亞太地區(qū)的會展中心之一。據(jù)周禹鵬介紹,2004年,在上海舉行的國際性展覽會已經達到284個,展覽面積超過300萬平方米,其中展覽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的有109個,超過5萬平方米的有10個。
來自上海海關的統(tǒng)計資料顯示,2004年前11個月,上海地區(qū)舉辦國際展會和技術交流會的數(shù)量較去年同期增長了近五成;在海關備案的展品貨值高達3億多美元,境外參展商有13499家,同比增加20%。
有評論說,上海會展行業(yè)的行業(yè)帶動比值大約是1:9,其對航空、旅游、賓館、商業(yè)、運輸和電信等的拉動,高達上千億元。
拉動的顯然不止于此。據(jù)了解,自2002年8月,上海成立跨國采購中心以來,上海四大展館之一的上海世貿商城就作為跨國采購中心的駐地,并成為其常年展示場館;而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的責任是建立全球電子采購市場平臺。
更重要的是,在這背后,跨國公司在上海的采購量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