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明偉
上海報道
“八大中心”暢想
與零售業相比,上海的批發業相差太遠——幾千家的代理商,平均每家幾千萬元左右的年營業額,與世界上紐約、東京等國際貿易中心城市批發企業幾十億元的年銷售規模相比相去甚遠。
上海市政府正下定決心要改變批發業落后的現狀,這個商業流通領域把得最嚴的“關口”終于要以“大氣魄”的方式被更大地打開。
據悉,今年3月,上海市政府有關部門已經明確決定,要引進世界一流的大型批發商,以與內資企業合資的方式帶動批發業的發展,其思路就是借鑒上海十多年來在零售業市場取得的成功。
這次,上海政府是“非大不引”,一定要是全球批發產業界真正數一數二的巨頭。目前市政府正在做前期的研究,以確定到底由哪一家內資企業來作為引資基體。
除了這個醞釀中的大型引資計劃,上海市政府還正在積極動用外腦,請專家和咨詢機構策劃具體方案,籌建國際級的批發中心。
上海商學院現代流通研究中心主任吳建國是臨危授命的專家之一,他于去年底時接受了上海市經委的任務,要具體拿出籌建國際級批發中心的解決方案。據稱在吳建國等專家之前,上海市經委已經找過麥肯錫做咨詢研究。
吳建國在考察研究了上海批發業的現狀、并與有關部門溝通后,建議上海批發業的總體定位是:為全國乃至世界各國服務,重點不是建立大型的批發市場,而是發揮上海的區位優勢,建成世界級的“八大中心”——商品展示中心、商品信息的交流中心、各類大宗商品定價中心、各類新品信息發布中心、各類大宗商品的交易中心、國際國內商品集散中心、國際國內大型批發企業集聚中心、全國各地出口商品及世界各國進口商品的轉運中心;力爭在2010年趕上香港批發產業的銷售額,到2020年趕上紐約和東京的規模。
具體的操作思路分為七個方面:一是大力發展包括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之內的各類新型的生產資料交易市場和生活用品交易市場;二是大力培育2~3個批零結合、內外貿結合,能在國內、國際市場占據一席之地的大型批發企業;三是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體系從數量快速擴張向穩定或減少數量、提升功能、創新方式轉變,加快實現與連鎖經營等新型流通方式的有效對接;四是精心營造有利于批發業發展的商務、法律、通信、分銷、金融、交通環境;五是加快國際、國內企業的商品采購中心和國際商品的代理中心的建設,培育一批大型代理商,使上海成為國內外知名品牌的代理中心;六是對農副產品和大宗商品批發建立拍賣行;七是吸引國際、國內客商進入上海,爭取在“十一五”期間將上海建成國際、國內商品集散中心、周轉中心和世界貿易中心。
按照以上思路,寶山鋼材交易市場、江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北京路五金機械設備一條街、安亭汽車工業院區、漕河涇化工院區等上海舊有的一些批發功能區將得到加強;而新建世博會展場館區、高陽路、蘆潮港、臨港綜合開發區等一批新的物流批發中心將誕生。
吳建國提交的籌建方案還未得到最后確定,據了解,上海市經委目前又委托了波士頓咨詢公司做方案,前后共邀請三方機構和專家來建言獻策,其重視程度可見一斑,而最后的方案將可能是幾個方案的擇優組合。
加速開放
同零售業1990年代初期就對外開放不同,上海的批發業和全國的批發業一樣,因被視作商業流通的“要害”而控制甚嚴。直到2001年,上海才出現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批發企業——由上海第一百貨和日本丸紅株式會社合資組建的上海百紅公司,而此丸紅株式會社在日本還只不過是中等規模。
由于這種開放的滯后,上海的批發產業還依然停留在傳統階段,批發企業經營觀念僵化、資金匱乏、管理水平和技術含量低、規模有限,其功能越來越難以適應飛速發展的現代市場商品分銷體系的需要。
當代的商品分銷體系一方面打破了傳統的三級批發體制,廠家直銷和商家批零等新形式不斷涌現,另一方面,商品的供應鏈正變得更加多元,直銷、代理、批發、零售、倉儲、運輸、物流配送、售后服務等各個環節,都在日趨專業化,并催生著龐大的市場,但是傳統的批發企業并沒能迅速地切進這些市場。
根據美國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經濟普查處(Economic Census)的定義,批發是指個人或企業單位把自己的商品或者替委托人把商品賣給最后消費者以外的任何購買者的行為,據此,在商品到達消費者之前的整個流程,都可以成為批發業的作為空間。
無疑,這是一個十分龐大的市場,做好了,有巨大的利潤可賺;做不好,則會直接影響到整個商品的周轉,限制上海零售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從而最后影響上?诎吨行、貿易中心的建設。
而上海正在品嘗批發落后之“苦果”。
上海國有批發業流動資本年平均周轉僅為2.3次,與日本非制造業相差6.5至7.8倍,這帶來的是庫存的增加。按照國際公認的庫存商品與國內生產總值的經驗比例,正常發達國家庫存商品占國內生產總值不應超過1%,發展中國家不應超過5%。而上海不算存量,每年僅新增加的庫存就占GDP的3%,按照2003年6250.81億元GDP匡算,庫存率每上升一個百分點,就意味著增加62億元的滯銷積壓產品。
不僅如此,上海至今還沒有同作為全國經濟中心地位相適應的大型現代化批發企業。與內外貿統一、擁有遍布世界各地的批發、采購和分銷網絡的國外批發企業相比,上海批發業的差距太大,這應該也是促使上海下決心必須迎頭趕上的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