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秩序保障:浦東社會管理紀實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15日 08:11 第一財經日報

  社區事務受理中心是浦東新區的“發明”,將在今年內建立1個區級政務辦理中心和11個街道、13個鎮的社區事務受理中心,把不能下放的30多個部門、400多項辦事項目集中到區政務辦理中心,街鎮10多個部門70多項辦事項目集中到街鎮社區事務受理中心

  本報記者 翟宇 發自上海

  傳統社區管理方式遇挑戰

  “很幸運,我目睹了浦東的巨大變遷。”說起浦東開發開放已將近15年,漢斯頗有些感慨。因為細細數來,他到浦東已經有7個年頭了。作為某跨國公司的高級經理,他也是當年該公司第一批派來上海的外籍人員之一。

  最初他住在碧云國際社區,兩年前,搬到了離公司更近的仁恒濱江園。這是浦東近兩年新崛起的國際社區之一,因推舉了兩名“老外”擔任居委會干部而聲名遠播。

  2003年底,仁恒濱江園成立居委會,梅園街道派了兩名通外語、懂管理的居委會干部,并選舉澳大利亞人杰森和新加坡人呂麗蓮為居委會委員,這在中國尚屬首次。

  而中國傳統的社區管理方式也在此遭遇挑戰。復旦大學的浦興祖教授認為,中國傳統的社區管理都提倡“串門”、“關心到家”;可國際社區的居民大多數都是外籍人士,他們都非常注重自己的獨立空間和個人隱私。因此,居委會的管理要適應這種觀念。

  仁恒濱江園居委會也正在進行嘗試,把原有居委會的工作重點,如安全、衛生、民政,以及諸如免費修自行車、扎拖把、理發、量血壓等便民服務,轉向“以服務為先、以文化為媒”,經常組織繪畫展、學做中國菜、親子教育、漢語口語班等文娛活動,開展文化交流。

  管轄仁恒濱江居委會的梅園街道宋占義書記表示,梅園街道對國際社區的管理可概括為“兩進”,即促進交流,促進理解。梅園街道和居委會將通過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促進國際社區居民對小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這其實也是他們對浦東新區、對上海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浦興祖教授認為,除國際社區外,很多商品房小區內集中了很多白領,而這部分人群的觀念也隨著浦東的國際化而發生轉變。他們對“上門”的居委會服務也表現出反感,保護個人隱私的觀念日漸加強。這也向社區管理部門提出了新的問題。

  其實,無論是梅園街道還是濰坊街道,還有位于楊浦大橋東側的金楊街道,都面臨著其管轄范圍內不斷出現的各式小區的管理問題。新興的住宅小區在傳統小區旁邊不斷興起,還有新的寫字樓、新的階層的出現,對街道和居委來說,都是一個新的問題。

  居委會的管理范圍已由原來只管理小區居民擴展到小區范圍內的所有居民、商店、學校以及公司等,形成社區的概念,管理的重點也由原來的居民管理擴大至社區管理。

  宋占義表示,梅園街道在管理新興的、生活水平較高的社區方面,將著重建設教育基地、文體活動園地,以提高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提高居民的整體素質。

  而針對類似嶗山地區的老公房小區,梅園街道則通過扶貧幫困措施,改善居民的生活條件,保證他們的基本生活,保證在他們遇到急、難、愁問題時能得到及時救助。

  “中心”的本質

  據統計,浦東新區外籍居民占總人口比例的0.63%,由此可見,浦東新區的社區國際化進程才剛剛開始,絕大多數的居民仍然需要街道和居委會的“關心”。這意味著到街道辦理如民政、房產、計生等事務的居民并沒有因國際社區的興起有絲毫的減少。

  2004年底,濰坊街道成立了“社區事務受理中心”,成為浦東新區和上海市第一個試點街道。

  社區事務受理中心是浦東新區的“發明”。按照“1+24模式”,浦東新區將在今年內建立1個區級政務辦理中心和11個街道、13個鎮的社區事務受理中心,把不能下放的30多個部門、400多項辦事項目集中到區政務辦理中心,街鎮10多個部門70多項辦事項目集中到街鎮社區事務受理中心。

  目前,除濰坊和金楊街道外,滬東新村街道也正在推行。濰坊街道的陸先生表示,如果區級的政務辦理中心建成,街鎮受理中心的辦事效率將大大提高。因為現在大部分的后臺工作仍然需要工作人員在受理中心和新區政府之間來回跑動方可辦結。

  在濰坊街道的社區事務受理中心,勞動、民政、計劃生育、房產辦、工會、綜合治理等21個辦事窗口的工作人員背靠背坐成一個圓圈,陸先生將其稱為“環島式”。

  據陸先生介紹,到目前為止,還有公安、工商和稅務等部門還未進駐受理中心,但是“位置已經給他們空出來了”。

  隨著受理中心運行的日漸成熟,濰坊街道也正在對其流程進行優化。如武裝部的事務只在每年9月份集中出現。濰坊街道已計劃到那時把“武裝部”的牌子掛到受理中心。

  據記者在現場觀察,真正到受理中心辦事的人并不太多,絕大多數的人都是來咨詢的。這點也得到陸先生的確認。他表示,由于某些事務的周期性,受理中心的人流量很不穩定。

  他曾經在3月3日和3月4日對受理中心同一個窗口的人流量進行統計,發現3日到該窗口的咨詢或辦事的人次達90人;但4日,這個窗口全天只接待了一個人。受理中心運行至今,平均每天的人流量為500人次。當然,這并不妨礙受理中心為市民提供便捷的服務。

  新區民政局調研顯示,普通市民日常需要到街道辦事處辦理的事項多達70余項,因為部門分散,加之信息不對稱、辦結時限過長等因素,每個辦事項目平均需要走5個步驟,多的甚至需要22個步驟。而受理中心的建立將大大提高政府和街道的辦事效率。


評論】【談股論金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繽 紛 專 題
春意融融
綠色春天身臨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場啦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