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匯制度困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14日 13:21 和訊網-《財經》雜志 | |||||||||
□布拉德福德德龍/文 在太平洋最東端的舊金山,美國經濟學家們對中國政府日益積累以美元為主的外匯儲備,感到困惑不解。 今年,中國政府將用超過其GDP十分之一的資金購買美元證券和資產——美國短期國債
美國能夠保持如此龐大的赤字,并非由于外國個人投資者認為美國是投資的天堂,而是因為亞洲各國的央行行長希望美國繼續保持赤字。我們知道,到中國動用它掌握的美元資產購買美國的出口產品時,美元兌人民幣的比價很有可能已經下跌三分之一甚至更多;而每當美元比價下跌,對美國出口產品的需求就會增加,美國出口產品的價格就會上漲。這樣一來,如果中國政府決定調整其外匯儲備的結構,現在可以用70美分買到的美國產品,到時候中國可能要花1美元才買得到,中國投資的美元資產的損失將高達三分之一。 中國的美元外匯儲備一旦發生如此龐大損失,結果將會怎樣?從某種異常真實的意義講,中國政府在向美國公民提供巨額貨幣補貼——接近中國以美元購買的美國出口產品價值的30%。這一數額今年就可能高達600億美元,今后有可能進一步增加。 這種補貼的多數流向了購買中國產品的美國消費者。我14歲的兒子腳上穿的跑鞋就產自上海。而由于中國政府購買美元資產抬高了美元的價格,其他來自中國的產品對我來說正在變得更加便宜。 還有一部分補貼流向了美國的貸款者。例如,由于中國政府大量購買美國債券,抬高了債券價格,降低了債券利率,許多舊金山居民們現在正忙于擴建其房屋。對美國人來說,這一補貼是龐大而現實的。作為進口產品的消費者,以及貸款投資房地產的投資者,中國的補貼提高了我們的生活水平。 但是,中國人對此幾乎毫無感覺。中國政府擴大貨幣供給,大量借貸,以此來保障其外匯交易,對可能因美元貶值而遭受不可逆轉的重大損失卻置若罔聞。只有當中國政府決定改革其外匯儲備結構、讓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時候,人們對這種補貼以及可能產生的損失才會有所感覺。這種補貼的規模超過了有史以來任何國家的對外援助項目。 從某種角度看,中國為美國提供如此之大的外援,簡直是匪夷所思。在19世紀和20世紀,美國人已經相當幸運:他們有幸講英語——這是工業革命中最初的發明家和設計家們所講的語言;遼闊的大洋把他們的國土與強敵遠遠地隔離開來(1814年英國人火燒華盛頓特區,是美國國土最后一次被侵略);美國僅僅在19世紀發生過一次短短四年的內戰(只有3%的美國人口在這次戰爭中死亡)。與美國過去兩個世紀的幸運相比,中國的運氣則差得多。 當后人們在歷史課本中讀到中國曾經對美國進行如此之大的援助時,也同樣會感到莫名其妙:本應該是幸運者向不幸者提供援助、分享他們的財富才對。那么,為什么在21世紀初,中國反而開始向美國提供每年高達600億美元的補貼?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我相信,這也是中國國務院中的多數看法——中國除了繼續提供這種補貼別無選擇。 當今中國政府的歷史使命是彌補過去喪失的時間,爭分奪秒地推動經濟發展,同時避免產生過大的貧富差距。但中國的中產階級仍舊人數太少,收入偏低,無法為中國的生產力提供足夠的需求。出口的迅猛增長,至少在短期內還將是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為了保持出口增長,為美國提供的巨額補貼被認為是中國必須付出的代價之一。 取消這種補貼,意味著沿海地區出口增長速度急劇下降,從而導致工人大量失業、內地工業增長放緩。損失可能比給美國的補貼更加巨大。 但總有一天,中國將不得不停止積累美元外匯儲備。到時又如何呢?我將在下一期專欄中具體講述。作為本期的結尾,我認為,中國的美元外匯儲備對身處太平洋兩岸的人們都是關鍵的課題。對于中國來說,如何讓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又不干擾中國的經濟增長,對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至關重要。 這個課題對美國也同樣重要,原因有三:首先是出于對人類共同福祉的追求;其次,作為美國的貿易伙伴,一個富裕而擁有強大生產力的中國自然比貧弱的中國更有益處;再次,出于美國國家安全的考慮,若干年后,如果中國的課本把美國和美國人描述為努力幫助中國經濟發展的伙伴,美國自然會安全得多。 作者布拉德福德德龍(Bradford DeLong)為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