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綠皮書呼吁農村政策應做大調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14日 07:03 中國青年報 | |||||||||
本報北京4月13日電 (記者 陳娉舒) 新近出版的《2005年農村經濟綠皮書》(以下簡稱《綠皮書》)呼吁:今后農村政策的調整方向是更積極的城市化政策,并通過土地制度改革加速這個目標的實現。《綠皮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總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出版。李國祥、黨國英、張曉山、于建嶸等20多位專事“三農”問題研究的專家學者為撰稿人。這些學者在《綠皮書》中指出,目前我國城市化政策猶疑不定,說到底是擔憂城市對農村人口輸入的承接能力。
專家指出,其實,從總體上看,我國城市已經大量承接了農村人口,只不過他們處于邊緣化的生活狀態,沒有融入城市生活的主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資金,但資金可以從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中獲得。只是這個分配結構的調整,不是體現在2004年農村政策中的小調整,應是更大的調整。 所謂的“更大的調整”,專家認為,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城市勞資關系的調整,對工人的勞動時間和福利待遇作出約束性規定,并建立民工的社會保障賬戶,強制企業承擔相應的責任。通過這些措施,將產生工人實際收入上漲的壓力,增加農民工在城市的消費能力;二是實行土地交易(包括國家征用)的市場化,提高農民放棄土地的收入,實現“以農村土地換取城市生活保障”,使相當一部分失去土地的農民買得起較低標準的城市住房。 專家認為,實行上述兩方面的政策調整,意味著國民收入結構的深刻調整,雖可能帶來對國民經濟的“消極”后果,例如會增加中國產品的工資成本等等,但這方面政策卻又將帶來一個“更積極的后果”———擴大了國內的市場,從而加快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 《綠皮書》還提出,應該賦予農民自由遷徙的權益。農民工實際上已經成為我國產業工人的主力軍,但由于缺乏融入城市社區的權益,農民工及他們的家屬轉為市民的比例很小。從制度上賦予農民與城市居民同樣的權利,實現公民權利的平等,形成農村人口和農業勞動力數量持續減少與農戶平均經營規模逐漸擴大相關聯的機制,是比給錢、給政策更為基本的措施,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