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開發回首來時路 快樂并痛著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12日 13:52 《小康》雜志 | |||||||||
進入21世紀,西部人搭上了飛馳的列車,“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給他們帶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可就在他們歡呼經濟高速前進的同時,災難和困惑也不斷出現在西部人面前,帶來深深隱痛。 本刊記者 秦俊勇 報道
災難與政府轉型 西部廣袤的草原正在縮小。自從1985年內蒙古阿拉善出現第一場沙塵暴以來,由西向東的狂風就沒停過。沙粒卷著烏云,呼啦啦地刮向東方,沖入北京城,甚至遠囂到日本、韓國和北美地區。這不僅給中國西部已經貧瘠的土地帶來災難,也影響到整個北方地區的環境和發展。 然而,這只是西部眾多“尋常事”中的一件。 2001年7月17日,一個值得西部人記住的日子。這一天,廣西南丹縣大廠礦區發生特大透水事故,造成80人死亡,1人失蹤。事故引起中央極大重視,先后處理了一批嚴重違法違紀人員。2003年末發生在重慶開縣的井噴事故,又給了西部人另外一個驚醒。230多條人命在一夜間消失,引發10萬人大逃亡,眾多親歷者至今記憶猶新。礦難,就如隱藏在西部人背后的一顆炸彈,隨時都會在這個地區發生爆炸。甘肅、青海、貴州、陜西,在這些主要以資源為生的地方,幾乎每年都在上演礦難事故。 西部河流縱橫、江河當道,可是曾幾何時,這些人類賴以生存的“血液”也開始遭受到不同方式的污染。2004年四川沱江遭到嚴重污染,大批魚類死亡,沿江城市開始缺水,持續的污染導致上億元的損失。沱江的兄弟河流也染上這一頑疾,安寧河、金沙江以及岷江等都無一幸免。即便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也被污染,其中尤以2004年4月22日的蘭州黃河污染事件最為嚴重。事件發生后,中央政府強烈譴責。 2003年,全國缺電,西部開始大量引進水力發電站項目,社會上的閑散資金也積極進軍西部,進行“圈水運動”——為的當然是發展當地經濟。到目前為止,四川、西藏、貴州等水資源豐富的地區已經基本被“瓜分”完畢,各種大小規模的建設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中。 由于修建水電站而進行移民,也早在三峽工程開始前就展開了。但移民并不僅僅因為修建水電站,那些和沙塵暴作戰的省份也開始進行移民。人們為了躲避大自然的災害,遷移各地,逐水草而居。 當然,在西部發生的不僅僅是這些。地方政府都在力圖改變當地現狀,經濟、政治改革隨著社會的發展而進行。而一些不和諧的符號逐漸顯露出來:貴州省委書記、云南省長因腐敗落馬;蘭州市則因甘肅首富被查政壇大亂?? 風云莫測、人事變幻,不論結果是好是壞,進行中的每一件事似乎都無法阻擋,它們隨著歷史車輪的前行而正在發生。西部的一切都在變化,其最初的開端類似20世紀80年代的沿海開放地區。不過,可以猜測的是,所有這些的背后都各有深層次的理由。 適者生存的規律同樣適合發展中的地方政府。 南丹礦難發生初期,地方政府試圖憑借自己的力量隱藏這起天大的災難。按照以前的慣性,一個縣委書記、縣長足以擺平發生在本地轄區的一切禍端。即使被新聞媒體揭露以后,他們仍然有信心平息這場意外,不停地給勞工、記者甚至上級的調查人員制造麻煩,力圖隱瞞事實。 可是南丹縣的領導班子很不幸地撞在了槍口上。處在大開發初期的西部不再是孤偏一角,隨著各種優惠政策和資本的進入,世界愈發關注這塊土地上發生的任何微小變化。西部剛剛開始轉型,“南丹事故”正好給地方政府上了生動的一課。舞權作弊、瞞上欺下、人治政府已經成為歷史,“公開、公平、公正”是發展所趨之勢。 哪里去挖“第一桶金”? 不過,轉型的過程總是比較漫長的。2001年底山西運城發生礦難,死傷多人,當地政府依然希望蒙混過關。此種行為明顯是在自欺欺人,最終還是逃不脫應有的懲罰。 于是,在一連串血的教訓中,傳統的思維模式開始改變,“政府系統”開始更新。此后,江西豐城礦難、重慶開縣井噴事故以及河南大平事故、陜西陳家山礦難,地方政府轉而采取一種積極的態度,設立預警機制,及時發布相關信息,向社會公開。責任追究制度也在逐步完善,所有的這些改變,都離不開中央政府不斷加大的政策壓力。 轉變了,但并不徹底。在某種程度上,甚至還顯得有點賴皮。讓貧窮的人富起來,讓落后的地區繁榮起來,這一切都需要錢。他們仍舊需要在一定階段內“經濟掛帥”。而此時,政府的冒險精神也往往會在經濟的誘惑面前體現得淋漓盡致。 四川沱江嚴重污染,起因是上游一家國有化工廠違規向江中排放污染物。事件發生后,全社會一片討伐之聲,中央對于地方領導和企業進行了處罰。專家認為,處罰應該在市場經濟秩序的框架下進行,責任企業該倒閉的就讓它倒閉,毫不留情。然而在善后的過程中,當地領導則希望掌握好“度”,能讓企業生存下去,畢竟它關系本地的經濟發展和近萬人的就業問題。在地方政府的“關心”下,闖禍的企業總算得以繼續發展。 地方政府的每次冒險幾乎都能成功。 近年來,隨著東部經濟發展,電的缺口愈來愈大,使經濟發展落后的西部看到了機會:這里有著豐富的水電資源。在招商引資中,西部向外來投資者拋出極為優惠的條件,只要在自己境內修建水電站,除了國家稅收,其他都可以商量。在大渡河邊的一個鄉村里,當地政府甚至許諾可以終生使用自己投資的水電站。轉戰各地的資金看到了巨大的投資潛力,紛紛西進“圈水”。但他們對于即將造成的生態破壞熟視無睹。西部地處各條河流的上游,各省在“水面”上揮刀動槍,稍有閃失,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對下游城市帶來沉重打擊,甚至是毀滅性的打擊。為此,一些處在河流下游的境外國家也提出異議。 形勢嚴峻。在2005年新年交接之際,環保總局掀起“環保風暴”,喊停了30多座水電站的修建,這包括一些國家級的水電公司。但隨著事態的發展,這一次行動也草草了事。西部地區靠出賣資源為主要“謀生手段”,不能盲目、粗暴地就斷了人們的活路。 西部人確實有著自己的苦衷。就在東部發達城市高喊綠色GDP的同時,西部人卻還在為進行原始積累奔波、忙碌。 是啊,西部人怎樣才能挖到自己的“第一桶金”,既能促使西部飛躍,又能不影響大局呢? 系列組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