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私車:一根筋還是兩頭堵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10日 13:21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張火召虎 與1999年的在用車加裝電控補氣、兩廂車不許上長安街的一刀切政策相比,北京最近提出的綜合治理私車政策總算有了軟化的味道。但是離科學的政策仍有相當長的距離。 一刀切往往是由于政策制定者頭腦中只有一根筋。不加區分地對所有汽車進行限制
現在值得慶幸的是,北京的政策限制有了軟化的味道。“我們既不控制私家車的發展,也不限制私家車的發展,但要抑制私家車的發展。”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裴成虎的一句“抑制”,其實就是傳達了軟性限制的意思。軟性限制的方案北京已經有很多種,比如增容、部分限行、城市中心分流等等。 但要說明的是,對北京而言軟性限制并非是最高明的手段,它是一種無法治本時的權宜之計,是下策中的上策。 專家們早有共識,由于北京市在上世紀50年代沒有接受梁思誠的城市生活區與職能區分開的建議,被迫接受了類似東京式的中心輻射、攤大餅建環路的模式,成為今后發展的一大遺憾;90年代又沒有按照原國家計委“九五期間不在二環內發展職能性項目建設”的政策進行發展,使城市中心交通環境更加惡化。北京已經失去了徹底解決環境安全和交通效率問題的主動權,只能通過綜合治理來控制城市規模膨脹帶來的壓力,而這種綜合治理又要考慮消費與環境諧調發展、高效率與低污染同步實現的原則,所以只能進行軟性限制。 目前北京在做的事似乎只有環保限行這一種,然而,這種限制本身和其他法律法規有形成沖突的可能,比如《交通法》規定,“機動車報廢期為15年”,《大氣法》又規定不能強制進行在用汽車的技術改造。而如果北京市單方面將環保標準不斷提高,并落實到年檢標準的話,不改造的車型年檢很難達標,實際報廢期就要提前,在二手車市場無法突破的前提下,實質性的提前報廢對于消費環境來講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其實,地方政府是可以綜合考慮的。比如在購買端通過稅收杠桿來調節,消費端通過燃油稅來調節,這比強制性不讓上路要軟性,也比只治一頭要科學。綜合治理不是不能,就怕不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