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滯脹降臨尚未結束 中國須警惕金融風險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09日 14:01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佚名 2005年以來的原材料市場價格異常堅挺:任何不利的傳言或行動都會構成價格進一步上漲的動力;任何有利的承諾或信號卻對抑制其上漲無能為力。金融市場上的投機性操作給市場價格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穩定價格的各種產品設計反而成了價格波動的罪魁禍首。除了糧食類產品外,原材料價格上漲并未出現緩和的趨勢。
憑漲價輕松贏得巨額利潤的全球最大礦業公司必和必拓BHP Billiton近日再次要求提高鐵礦石價格。這一要求被中國16家鋼鐵廠拒絕。然而,國際市場并不會因此認為,消耗了全球鐵礦石80%增量的中國在價格談判上擁有核心話語權,有能力阻止價格升勢。 2005年第一季度,全球原材料價格一路飆升不止,以及市場價格表現出來的明顯不對稱性,使人們更趨于相信:今年原材料價格將持續高位振蕩。全球資源的有限性和經濟增長無限性之間的矛盾再度成為國際社會爭論不休的話題。 價格盛宴尚未結束全球經濟滯脹降臨 本輪原材料價格上漲早在2002年就已啟動。迄今為止,歐佩克(OPEC)一攬子石油價格上漲了117%;英國鋼鐵統計組織(ISSB)統計的鐵礦石價格上漲了116%;英國MEPS國際咨詢公司提供的全球鋼鐵價格也上漲了77%;倫敦商品期貨交易所的銅(資訊 論壇)產品價格上漲了127%。 2004年末,石油等原材料價格的短暫性回落使當時的市場預期相信,伴隨著世界經濟的向下調整,2005年的原材料價格也將延續高位下調的過程。然而,市場反映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前不久,日本新日鐵公司先后與巴西和澳大利亞的鐵礦石供應商達成協議,致使2005年的鐵礦石價格上漲71.5%終成定局。 70年代石油危機的陰影尤在,原材料價格的持續上漲將給世界經濟的長期穩定增長帶來威脅。從中長期看,支持原材料價格高位運行的需求動力非常強勁。由于石油、天然氣、鐵礦、銅礦等戰略資源的日漸稀缺,各國之間圍繞資源進行的爭斗剛剛拉開大幕。 中日之間的資源角力因為政治上的原因而格外引人注目;新興市場國家,特別是印度、巴西這樣的發展中大國對資源的需求將進一步加劇這種競爭的態勢。2004年印度的鋼材消費僅為中國的12%,石油需求也僅為中國的40%。作為一個與中國擁有相當人口數量的大國,在經濟快速增長的條件下將形成對資源的迅猛需求,印度最有可能成為中國下一個資源爭奪戰的對手。 價格沖擊不對稱發展中國家比發達國家高10倍 原材料價格上漲對全球經濟的沖擊強度主要取決于四方面:第一,原材料價格上漲幅度有多大;第二,原材料價格上漲將持續多久;第三,各國經濟的增長方式對原材料的依賴性;第四,各國財政貨幣當局對原材料價格沖擊的政策反應。 從上漲幅度看,各種原材料價格上漲超過了100%;從持續時間看,原材料價格上漲已經兩年有余,超過了以前的價格上漲周期。 從對原材料的依賴性看,發達國家對原材料依賴性有了明顯下降,而發展中國家基本上是一種高能耗、粗放型的經濟增長,特別是一些低收入貧困國家對原材料的進口過分依賴;從政策反應看,運用緊縮性貨幣政策有利于控制物價水平,但它同時必須輔助于一定的積極財政政策以保持經濟增長,維持適宜的速度。根據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估計,高油價對發達國家宏觀經濟的影響有限。而對于發展中國家,特別是資源匱乏的貧困國家來說,原材料價格沖擊帶來的負面影響要強烈得多。從相對量上,原材料價格沖擊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影響的不對稱性高達10倍以上。 輸入型通脹壓力大中國須警惕金融風險 原材料價格上漲引起全球對經濟滯脹的擔心,國際聲討紛紛把矛頭指向了中國。不得不承認,在全球原材料價格上漲的需求動力中,中國扮演了重要角色。近年來,中國在石油、鋼材、鐵礦石、銅等初級產品上的消費需求巨增,中國消耗的各種主要資源占到了全球消耗總量的10%~30%,增量上的貢獻甚至更加驚人,從30%到70%不等。由于自身的資源匱乏,初級產品的巨大需求不得不通過大量進口來滿足,并帶來相關產品的價格大幅度上漲。 中國背負了罵名,卻并未得到實際收益。尤其嚴重的,原材料價格的大幅度上漲,帶來進口導入型的通貨膨脹壓力,給我國的宏觀經濟穩定造成巨大沖擊。目前看來,輸入型通脹壓力非常明顯:從石油進口價格上漲到燃料價格上漲,已經給我國的CPI帶來持續向上的壓力;從鋼材到房地產價格的上漲,因為房地產市場的巨大消化能力被掩飾了,但價格上漲的負擔最終轉化到了中國的普通購房者身上;從農產品(資訊 行情 論壇)進口價格上漲到CPI上升的渠道已經基本結束;從生產資料價格到生活資料價格的渠道似乎被阻滯了。但筆者認為,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時滯,另一方面可能我們對生活資料價格的統計存在問題,即實際的CPI被低估了。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生活資料的供給普遍過剩,價格無法傳遞到最終產品。雖然價格傳遞渠道被阻滯了,但是企業的利潤邊界也被侵蝕了,企業的財務狀況可能會持續惡化,銀行部門的呆壞賬可能會持續上升,從而由原材料價格上漲最終累積為銀行部門的金融風險。這是我們最須警惕之處。 自從1972年羅馬俱樂部發表《增長的極限》以來,全球資源的有限性和經濟增長無限性之間的矛盾一直是國際社會爭論不休的話題。各國之間的資源爭奪常常演變為沖突與劫難的惡果,握有權利魔杖的經濟大國成為“貧窮的汪洋大海中的富饒孤島”。新世紀的資源爭斗中,中國即將跌入“貧困的汪洋大!边是躍起為“富饒孤島”,中國將面臨智慧的考驗。 “經濟聊齋”是由六位博士及博士研究生組成的研究小組。成員余樂安、李建平、周城雄、覃東海、張明、黃濤分別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和清華大學。本文由覃東海執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