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恩照事件”意味著國有銀行通過改制揭開了過去已封存的丑聞,還是意味著在改制進程中難免會有新丑聞重復上演?
文/本刊見習記者 胡海巖
59歲的張恩照萬萬沒有想到,3年前,也就是他就任中國建設銀行行長4個月后的一次
美國“高爾夫之旅”,會讓自己因為來自海外的一宗受賄指控斷送掉大好前程——3月16日,建行召開董事會,批準了張恩照因“個人原因”辭去董事長的決定。
而按照預定計劃,在今年的某個時候,身為董事長的張恩照本該攜這家中國第二大國有商業銀行海外上市,盡享成功的榮耀。
因為海外訴訟尚在進行、國內的相關調查也才剛剛開始,所以“張恩照事件”離真相大白可能還需很長的時日。但其形成的沖擊波遠遠超過了事件本身。
“張恩照事件”沖擊波
“張恩照事件”發生后,美國《華爾街日報》撰文指出,這個可能涉及中國國有銀行最高層腐敗的烙印,將使這家國有銀行及中國政府遭受更大損失,對建行今年進軍國際資本市場的計劃造成沖擊。
此前,中國建設銀行初定于今年第三季度在香港主板上市,保薦人確定為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花旗集團和摩根士丹利,集資金額為50億至100億美元。相關的上市宣傳計劃也已經啟動。
一般來說,“張恩照事件”對建行上市的影響無外乎以下幾點:第一,上市進程;第二,融資規模;第三,估值水平。
一位國際投行人士對《中國企業家》表示,在政府監管名單中排位如此靠前的一家銀行居然“腐敗”直至最高層,對于這樣一個“事實”,樂觀的投資者可能會因腐敗行為被及時揭露而“看好后市”,但更多的人可能會再次“看空”中國銀行業——技術上已資不抵債;貸款飛速增長,可能不斷積累新的壞賬;公司治理水平低下。他進一步分析,“對中國國有銀行這樣一個封閉的經濟體系,局外人最擔心的是其不可預測性,因為他們無法了解里面到底發生了什么?或者可能會發生什么?他們能得到的信息一般都是片面的,甚至可能是錯誤的,很難作為投資參考的依據。”從而,他們將得出結論,這些國有銀行不值得投資。
“這意味著建行要么推遲上市,要么降低上市價格。”這位人士指出。
建行上市現在面臨的尷尬局面與3年前的一幕有著驚人的相似。2002年1月,張恩照的前任王雪冰因在擔任中國銀行紐約分行行長期間涉嫌經濟問題,突然被撤職并遭到“雙規”。而此時,中國銀行正全力推動在當年一季度完成中銀香港上市計劃。
“王雪冰事件”發生后,隨后又爆出了中國銀行開平支行四任行長抽逃資金5億美元的案件。這一系列丑聞使得中銀香港的上市計劃推遲到當年7月下旬、中行紐約分行在美國的訟案結束后才得以實現。而最終募股也由原計劃向投資者出售33%左右中銀香港股份,下降到24%;由香港、紐約兩地同時上市改為只在香港上市,少募資金二、三十億美元。
中國人壽的前車之鑒
“這件事發生在遞交上市申請表和路演之前,也就是在建行招股說明書出來之前,總比在這之后要好得多。”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如是評價。
前車之鑒便是中國人壽。2003年12月,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人壽”)同時在紐約交易所和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募集資金34億美元,是當年全球最大的IPO計劃。不過,成功上市的喜悅還未散去,一個月后,中國國家審計署報告披露,中國人壽的前身——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存在重大違規行為,涉嫌各類違規資金約54億元人民幣。消息一出,中國人壽在香港和紐約的股價大幅直線下跌,市值損失達數十億美元。
隨后,2004年3月,中國人壽又面臨美國投資者提起的集體訴訟,起訴者稱中國人壽及其部分高級管理人員違反美國1934年證券交易法,在募股期間沒有披露不利事實。據有關方面測算,中國人壽可能面臨的索賠額將達到4000萬-6000萬美元。盡管中國人壽對起訴堅決不予認同,但美國證監會已經于2004年12月底開始對中國人壽IPO進行正式調查;上述案件的訴訟程序也還在進行過程中。據報道,中國人壽集團已向中國政府繳納稅金和罰金總計約6749萬元人民幣。剛剛上市、一時風光無限的中國人壽經歷了這一“丑聞”的打擊,大傷元氣。
國泰君安證券金融行業研究員伍永剛認為,盡管“張恩照事件”可能在短期內令建行的聲望受損,并在募股時影響到其發行價,但從長遠來說,現在揭開丑聞等于是為上市之后消除了一個致命的隱患。也許正是出于這種考慮,中國政府才選擇了“適時”對張恩照采取行動。
外資不會輕易撤退
“張恩照事件”目前可見的直接影響是: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推遲了在首次公開募股前公布國外戰略投資者。按照原來第二季度或者下半年上市的計劃,兩家銀行本該在年初公布戰略投資者名單。
據稱,兩家銀行擬向戰略投資者出售各自不到5%的股份,作價10億美元。根據管理層的想法,兩家銀行的戰略投資者至少應滿足以下條件:長期持股,能在銀行上市后至少三年內不拋售股票;能帶來先進的公司治理經驗;在業務上合作,引進急需的管理經驗和技術;相關領域不存在直接競爭。
“目前,有意參股的機構正試圖借助復雜的交易來控制兩家銀行某些頗有賺頭的業務,如信用卡業務等。”某國際投行人士告訴記者,“潛在的投資者正在和兩家銀行進行激烈的討價還價。”
事實上,“張恩照事件”發生后,外資的風險意識有增無減。近兩三年,發生在中國銀行體系內的丑聞接連不斷,而那些躍躍欲試的外部投資者得到的答復都是“我們正在改進我們的體制”。顯然,他們不會對這種答復滿意。
不過亦有觀點認為,“張恩照事件”對外資參股國有商業銀行有影響,但不會很大。德意志銀行有關人士認為,“外資參股國有商業銀行很多是為了買‘門票’,是一種戰略上的選擇和考慮。”
這在以往的中央大型國企海外上市過程中已略見端倪。比如2000年10月18日,中石化在香港、紐約和倫敦上市時,英國石油、埃克森美孚和殼牌三家歐美石油巨擘斥資18.3億美元購買中石化41%的H股股份。但禁售期過后,英國石油和殼牌于2004年2月和3月將其持有的中石化股份拋售一空。埃克森美孚作為中石化最后一名戰略股東,也已在近期撤退。現在看來,三家國際戰略投資者在投資中石化之后不僅獲取了不菲的賬面收益,而且取得了在中國部分城市石油終端銷售領域的零售權。
這位德意志銀行的人士還指出,目前在外資參股國有商業銀行的價格上存在一個“調價機制”。簡單地說,如果當初確定的價格基礎發生改變,那么中國政府要為此承擔損失。這在新橋投資參股深發展、匯豐入股交通銀行當中都有所體現。
可以預見的是,“張恩照事件”不會徹底顛覆兩家國有銀行海外上市的計劃,但它帶來的沖擊波在很長時間內不會消失。人們會反復提出這樣的問題:這一事件是意味著國有銀行通過改制揭開了過去已封存的丑聞,還是意味著在這一進程中仍然會有新的丑聞重復上演?誰又將是下一個?
“張恩照事件”由來
早在今年2月中旬中國政府獲知張恩照海外涉訴的消息之前,張的有關問題就已進入高層視野
文/本刊見習記者 胡海巖
3月10日晚,身為中紀委121名委員之一的張恩照在家中被中紀委調查人員帶走。第二天,中國建設銀行向中高層內部傳達了張恩照被“雙規”的消息,但沒有說明被“雙規”的原因。當天晚上,所有與建設銀行有業務合作的證券、基金公司都接到建行對應部門領導的電話通知。通知內容即是張恩照正在接受調查,希望這些相關業務公司做好心理準備。至此,張恩照被“雙規”的消息在金融界傳開,并由于媒體曝光在隨后幾天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3月16日建行召開董事會,通過張恩照因“個人原因”辭去董事長的決定,改由行長常振明代行董事長職權。3月17日下午,中組部有關人士到建行宣布了由郭樹清擔任建行黨委書記的決定。在數日后建行召開的董事會上,郭樹清被選舉為董事長。
根據有關媒體報道,張恩照的“落馬”與去年底發生在美國的一場訴訟直接相關。這是一起牽涉到中國建設銀行信貸管理軟件系統進口項目的合同糾紛案。一家注冊地在中國、英文名稱為Grace & Digit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的公司,于2004年12月9日在美國加州蒙特雷縣高等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控告美國著名金融IT服務供應商Fidelity National Financial(FNF)及旗下子公司Fidelity Information Service(FIS)合同違約,違反了誠信和公平交易原則,同時其向張恩照的“行賄行為”,違反了美國相關法律;而張恩照等人的行為則構成蓄意干預合同實施。
起訴方曾于2001年協助FIS向中國建設銀行銷售銀行管理軟件系統。根據合約,如交易達成,Grace & Digit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有望獲得近6000萬美元的傭金。但起訴方指控,FIS公司于2002年5月款待時任中國建設銀行行長的張恩照進行了一次加州“高爾夫之旅”,在此行中雙方簽署了新合同,導致原告未能獲得FIS此前承諾的傭金。
起訴方還指控,在香港創業板交易的上市公司長達科技(8026.HK)執行董事兼總裁葉向平及公司員工周建華陪同張恩照共赴美國之行,并參與簽定了新合同。而FIS向張恩照支付的100萬美元回報,則以咨詢費的形式通過長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轉賬支付。
不過,香港長達科技公司日前發布澄清公告,否認有關公司通過長達科技對張恩照進行賄賂安排。涉嫌向張恩照行賄的FIS公司國際部總裁吉姆威爾遜也發表聲明指出,該公司于2002年5月聘請長達科技代理本地銷售。長達科技協助安排FIS與張恩照進行會談,最終促成了與建行高達1.76億美元的軟件交易。在此前,FIS業已解除了與起訴方的合同。
作為民事被告,美方并無強制張恩照赴美國法院受審的權利。目前,起訴方提供的張恩照受賄的證據并未達到將其定罪的地步。當然,案情展開后,也不排除當事人被提起刑事追訴的可能。
另外,根據《聯合國反腐敗公約》有關規定,中方有權在尊重無罪推定原則前提下,將涉嫌賄賂罪行的公職人員撤換。即使在國內,接受100萬美元海外賄賂也是刑事犯罪。只要有確鑿的證據,無須等待美國法院的審判結果,有關部門也可直接啟動司法調查程序。即使涉嫌行賄一方不在國內,按照司法協助條約,中方一樣可以請求美方協助完成部分調查、取證工作。
據有關人士透露,中國政府是在今年2月中旬左右,也就是張恩照以“個人原因”辭去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前的一個月左右,獲知此消息并得到案件的法律文件。“不過在此之前,張恩照的有關情況就已進入高層視野,并由中紀委一位副書記全權負責。”某知情人士透露。隨著近兩年金融界腐敗案件的頻發,中央加大了對涉嫌職務犯罪的金融企業高管的監控力度。據信,早先啟動的對張恩照的調查正是其中一部分。
據接近中央紀檢部門的有關人士表示,張恩照的問題還包括其擔任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分行行長時的違規行為,亦有涉及其親屬的經濟問題。不過目前調查仍在進行之中,還沒有最后的定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