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美元做市商 完善匯率形成機制的重要一步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08日 03:45 第一財經日報 | |||||||||
劉勘 在當前房地產價格上漲幅度過快中不難看出,其中有相當部分是境外投機“熱錢”流入房地產市場所致,而這其中,匯率剛性是因素之一。中國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實際是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在這樣的匯率制度下,美元持續貶值傳導至國內,就導致了資本價格的扭曲。因此央行及時出臺調整房貸政策,來抑制房地產價格上漲過快的現象。
在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壓力下,央行仍然擔負著匯率穩定的任務,基礎貨幣供應被大量外匯占款,影響了央行貨幣調控能力,因此必須加快匯率改革步伐,將外幣做市商制度引入國內外匯市場。 做市商通常是指有實力的和有信用的商業銀行,外匯市場的其他參與者通常向這些商業銀行來詢問所能提供的匯率,充當做市商的商業銀行,通常愿意承擔匯率風險并從事交易,市場上一部分外匯也會分流到美元做市商手里。外匯做市商參與報價,外匯會分流到做市商手里,央行不再是匯市的唯一的買家,央行逐步減輕外匯市場的壓力,進而促使我國外匯儲備增幅下降,減少外匯占款,緩解央行貨幣投放過大過快的被動局面,有利于增加央行貨幣調控能力,通過做市商制度來形成我國自己的市場化匯率機制。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已決定:擴大國內外匯市場外匯交易品種及交易辦法,方案將于今年5月份正式啟動,同時推出8個可交易的外匯幣種,改變目前只有美元、歐元、日元、港幣這4種的局面,同時引入做市商交易制度,9家做市商銀行已被指定負責安排交易,這將鍛煉中資銀行對匯率的判斷能力,或許這是試驗做市商制度的序曲,為今后人民幣做市商作準備。 據業內人士預計,美元/人民幣做市商制度,有望在今年第三季度推出,不過央行仍是外匯市場上最大的做市商,央行用指導價的調控方式予以保留。 推出美元做市場商制度是為了改變美元兌人民幣的交易規則,將銀行間市場從撮合競價交易轉變成由做市商連續報價交易,由集中交易變成分散交易模式,并不是放松對人民幣匯率的控制力度,而是旨在探索深化外匯市場改革和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試點美元做市商制度的一段時間內,現行的結售匯制度和美元做市商制度,還是兩個相對獨立的系統。國內銀行參與試點對以后開展人民幣衍生金融品種,提升外匯市場業務水平大有裨益。 外幣做市商制度不但要求做市商實力和信用度高,還要持有比較充裕的外幣頭寸,有較強的外匯風險管理能力,因為外匯做市商風險是很大的。在國際市場上一秒鐘成交3000萬美元、5000萬美元是很平常的事,當前在國內市場上還不可能實現,中資銀行業務不熟,條件有限,所以9家做市商包括了荷蘭銀行、德意志銀行、匯豐銀行等外資銀行。 實行外匯市場美元做市商制度,人民幣匯率的基準價格和浮動范圍依然受到央行的嚴格控制,因此做市商報價不會比現有的集合競價有多大變化,但是日常交易必須有一定套利空間存在,做市商要賺取點差,還要冒敞開頭寸的風險。可以預計人民幣匯率波動區間,可能從現在的正負0.3%范圍,擴大到正負0.6%到1%的范圍。 實施美元做市商制度后,將美元兌人民幣交易轉為場外交易,交易量擴大且信息分散,央行對外匯市場分析難度增加,可能造成匯率干預能力有所減弱。加之我們缺乏與人民幣有關的外匯風險對沖工具,如銀行間的外匯遠期、互換的期貨、期權等外匯衍生產品,還有國內做市商風險管理能力有限,一旦美元做市商制度伴隨著匯率波動幅度有所加大,外匯市場在缺乏外匯風險管理工具情況下,將使市場參與的主體承受不必要的風險,同時也給金融系統埋下新的隱患,這是市場參與者和監管者需要高度注意的問題。 (作者系華林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本文不代表本報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