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汪生科 王艷華
上海報道
人民幣匯率,是中國當前經濟領域最詭譎的一個問題。
4月1日,中國上海舉辦東亞思想庫網絡金融合作會議,東盟“10+3”成員國代表50多人再次就東亞匯率穩定等問題進行討論。
到2004年底,東亞國家已經累積了將近23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其中日本8000億,中國6000億。這是2000年東亞國家10200億美元外匯儲備的2倍。
“東亞在短期內會遠離經濟危機,這有機會讓我們將精力放在金融系統的改革和合作上。”韓國三星經濟研究院Park Bun-Soon 說。
會議進行了兩天時間的討論主要圍繞三個方面問題展開討論:東亞金融合作的前景及可行性分析,東亞金融合作進程中的機遇與挑戰,及推進東亞金融合作的措施與政策建議。
不過在討論前,中國前駐法大使、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還是給會議規定了一個“調子”——“東亞合作有很多事可做,有些事是后天做的,有些事是明天做的,有些事是今天做的,重點放在今天能做什么。”
吳建民所在的中國外交學院是這次會議的主辦方之一(另一為上海社科院),而吳建民是東亞思想庫網絡中期協調員。
據介紹,東亞思想庫網絡會議,是東亞合作的“二軌”。所謂二軌,相對于一軌(政府)而言,是指跟政府聯系的學者,通過他們向政府建言。是亞太地區處理地區間國際關系的一種多邊合作方式
而東亞思想庫網絡會議,是東盟“10+3”工作組中,唯一能向領導人會議提出政策建議的思想庫。
“這次會議的成果,將以研究報告的形式提交給今年底在馬來西亞舉行的第一次‘東亞峰會’!眳墙裾f。
“這次會議的成果,將以研究報告的形式提交給今年底在馬來西亞舉行的第一次‘東亞峰會’。”吳建民說。
加強匯率協調 擴大亞洲債券市場
會議報告起草人、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幼文介紹,會議主要談了三個方面的內容:加強匯率協調,即是釘住美元還是一攬子貨幣;擴大清邁協議關于貨幣互換的規模;擴大亞洲債券市場。
“清邁協議和亞洲債券市場是東亞金融合作取得的最重要的兩項成果!迸c會的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助理何帆博士評價說。
清邁協議是2000年5月東盟“10+3”財長在清邁簽署的成立區域性貨幣互換網絡的協議(貨幣互換,是一項常用的債務保值工具,主要用來控制中長期匯率風險)。截至2003年12月底,中、日、韓與東盟10國共簽署了16個雙邊互換協議,累計涉及金額440億元。
清邁協議對防范金融危機、推動進一步區域貨幣合作具有深遠意義。但何帆博士認為,此前清邁協議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如對加強區域貨幣合作的動力不像危機剛過后那么迫切,規模和貸款條件受到批評等等。
“清邁協議,大家都比較認同它的作用,在過去幾年有比較實質性的作用。”張幼文博士說。
清邁協議之所以能得到廣泛認同,原因在于東亞地區相互貿易量較高。統計數據顯示,包括日本在內的東亞國家區內的貿易額占到了51%(2001年數字),雖然比不上歐盟的62%,但比北美自由貿易區的46%強。
“互換貨幣適應于這個地區的經濟特征!睆堄孜恼f,“雖然大家對怎么去擴大這個規模還沒有談得的那么具體,但是擴大本身應該是認同的!
關于亞洲債券市場,最早是在2003年東亞及太平洋地區的11家中央銀行出資10億美元成立。
亞洲國家的金融資產結構和中國很類似,直接融資比重較少,比如中國,根據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高堅介紹,中國金融資產30萬億,銀行貸款占了20萬億。
成立亞洲債券市場,有助于亞洲國家的直接融資,促使資源在本地區更好地利用。
誰是主導貨幣
貨幣互換和亞洲債券市場,共識較多,匯率協調問題則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有中方代表提出建議,亞洲國家要加強匯率合作,雖然沒有必要像歐洲那樣實行統一的貨幣,但亞洲國家貨幣可以實行共同浮動。
有論者指出,亞洲國家匯率共同浮動,有三個好處:一是區域內投資貿易不受影響;二是中國一國對抗美元升值壓力很難,如果實行匯率共同浮動,人民幣升值就要協調東亞其他各國,對抗美元升值的力量就大些;三是一半持有美元,一半持有歐元,可以抵消外匯儲備的風險。
但是究竟實行什么樣的匯率穩定機制,卻遠沒有達成共識。一個關鍵問題是,匯率共同浮動,釘住美元還是一攬子貨幣?正是釘住美元才有了近兩年美元貶值帶來的問題,但要釘住一攬子貨幣,一攬子貨幣里面包括哪些貨幣呢?
而在一攬子貨幣里面,人民幣起多大的作用,扮演什么樣的角色,是不是主導貨幣,這些問題引起了爭論。
例如新加坡國立大學黃昭瀚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就表示:“希望東亞兩個經濟強國,日本和中國,組成一個亞元,這樣有美元、歐元、亞元三角就穩定了,亞元區就能保證自己的穩定!
而張幼文等人傾向于認為:要讓人民幣單獨去承擔一個地區的穩定是不可能的。
“我們人民幣處在升值貶值的反復過程中,反映了我們的經濟是波動型的。跟美國和歐洲不同,這種波動不是基于經濟自身的波動,而是隨匯率的波動而波動。”張幼文說。
在張看來,東亞地區包括日本、中國在內,整個地區的經濟是制造業經濟,經濟規模大、塊頭大,但金融是弱勢。
“我們保持穩定的基礎不是我們的經濟健康,而是靠一種堅定的政策和戰略,靠政策來緩和并吸納外國經濟帶來的沖擊,而且關鍵還在于不可兌換!睆堄孜恼f,“人民幣用不可兌換來應對外部的沖擊,但不可能一直都堅持不可兌換。只有是可兌換貨幣才能成為主導的,成為地區合作的核心!
醒得早,起得晚?
東亞網絡思想庫金融合作會議本身是“10+3”工作會議,目的是提交今年8月份思想庫年會,再提交給東亞領導人峰會。
“這次會議還是專家層面的一種交流,被峰會領導人采納還有個過程。不過在金融合作領域,專家的意見還是有些作用!睆堄孜膶Ρ緢笥浾哒f。
其實最早的東盟“10+3”會議,只比歐盟晚了10年,但直到2004年11月,“10+3”領導人會議才把建立東亞共同體作為長遠發展目標,在一體化程度上遠遠落在了歐盟后面,被認為是“起得早,醒得晚”。
這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在于東亞國家各不相同的地域文化、政治環境,這導致東亞合作困難重重。
就像印度尼西亞大學東亞合作研究室執行主任MakmurKeliat說的那樣,“我們必須謹記,地區性的金融合作不是存在于政治真空之外的。在很大程度上它依然依賴于政治動力,不管是國內的或是國際的。”
不過新加坡國立大學黃昭瀚教授對這些問題還是給出了一個樂觀的估計:“東亞經濟差距大,發展方向不一樣,協調需要很長的時間。但如果起步的話,應該會很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