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中行自揭6.45億騙貸案 可能引發房地產業洗牌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04日 08:35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北京消息 京城東部二環內黃金地段一個名為“森豪公寓”的樓盤,因為一起被中國銀行“自揭傷疤”的騙貸案,成為近期的“明星樓盤”。

  針對這起在兩年多以前就被發現、實際作案時間已超過4年、但近期才被媒體曝光并“窮追不舍”的假按揭騙貸案,中國銀行新聞發言人上周六放棄休息,向媒體詳細介紹了相關案情,并且直面此案給中行股改帶來的考驗。

  中行的這起“陳年舊案”,牽出了商業銀行防范騙貸風險的老話題,更引出了走向改制的商業銀行如何編織內控“防護網”、房地產業會否被“殃及池魚”的新問題。

  中行舊案牽出逾6億被騙資金

  就北京“森豪公寓”按揭涉嫌騙貸案,中行啟動“危機公關”機制,在4月2日星期六,借新聞發言人王兆文之口向媒體公開了整個過程。據介紹,2002年9月,中行北京分行在對零售按揭貸款進行內部稽核時,發現“森豪公寓”開發商──北京華運達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員工名義,虛構房屋買賣合同、提供虛假收入證明套取按揭貸款及重復按揭貸款,并將按揭得到的資金移至外地,致使該項目的工程被停工,形成爛尾工程。經查明,從2000年12月至2002年6月,華運達公司采取假按揭的方式,從中行北京分行申請按揭貸款199筆,涉及公寓273套,形成風險敞口64494萬元。

  假按揭頻現房貸業務

  熟悉房地產業的人或許都會有共同的結論:假按揭幾乎是作為一種“潛規則”存在于房地產業。由于房地產業對資金的要求驚人,又有著相對嚴格的準入要求,而且在房地產業直接融資渠道幾乎阻塞、房地產開發資金幾乎全部依靠銀行支撐的情況下,一些房地產商面對相對嚴格的房地產信貸政策,與銀行“迂回作戰”,頻頻藉用假按揭方式,惡意套取銀行資金,在營造房地產業虛假繁榮的同時,也使銀行資金處于高風險的境地。

  來自商業銀行的聲音則更加真切:假按揭是商業銀行房貸業務的最大風險,也是商業銀行開展此項業務面臨的最大障礙。包括中行在內的四大商業銀行的相關負責人,均在不同場合表達了他們的擔憂。

  監管部門對這一存在于商業銀行的風險隱患早已查覺。在中行“森豪公寓”案發生的同一年,“假按揭”這一新型的騙貸方式,正式出現在了官方的視野內。在2002年12月央行公布的當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查處以假按揭方式套取銀行資金的違法行為,成為央行監控房地產業的重點。

  與此同時,央行要求各商業銀行在切實貫徹落實已出臺的房地產信貸管理政策,嚴格審查住房開發貸款發放條件,防范貸款風險,特別要防止一些房地產開發商以假按揭方式騙取或套取商業銀行信貸資金。

  金融人士分析說,盡管“森豪公寓”案發生在4年以前,相關部門已經開始警惕這類風險,但是在房地產業巨大獲利空間并未被擠壓、房地產開發資金仍然由主要銀行支撐,并且針對房地產行業的宏觀調控政策越來越密集的今天,假按揭行為極有可能愈演愈烈。

  銀行內控面臨考驗

  有消息稱,“森豪公寓”案實際上是由房地產公司負責人、中行內部員工以及中介律師共同導演的一起大案。盡管案件離真相大白仍有待時日,中行新聞發言人也沒有就此案與銀行外人員有多少瓜葛作更多解釋,但從他關于“中行一定要配合有關機關和部門對每一筆不良資產進行責任認定和追究,嚴肅追究有關責任人員的責任,嚴厲打擊內外勾結的經濟犯罪活動”的表述中,不難得出結論,“森豪公寓”確系內外勾結所為。

  盡管已事發數年,但是在國有商業銀行改制如火如荼、特別是近期銀行大案高發的情況下,“森豪公寓”案還是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從這一案件中,商業銀行不得不透過這“冰山一角”,重新審視所面臨的風險特別是被稱為優良資產的房貸風險,以及其內控機制如何才能更加嚴密和有效。

  針對此案,金融人士認為,真正將商業銀行推入被動境地的,實際上還是其內控機制評價不夠科學、“防火墻”虛設、內控監督不到位、權力監督真空等等“老毛病”。對于如何根治這些頑疾,相信商業銀行已各有招數,而完善內控機制,必定是他們的共同選擇。

  房地產業可能重新“洗牌”

  在房地產業宏觀調控政策呈現“收緊”態勢情況下重被翻出的“森豪公寓”案,會給房地產業帶來什么樣的負面影響?綜合來自房地產商的多數觀點得出的結論是,此案可能會導致銀行推出更加嚴格的房地產信貸措施,并最終導致房地產業重新“洗牌”。

  首創置業(行情 論壇)業務拓展部總經理胡衛明表示,個人按揭貸款作為商業銀行的優質資產,在近幾年得到了快速發展,因此,商業銀行在風險控制上可能存在疏忽的地方。他說,相信此次事件將促使商業銀行在貸款主體資信審查以及規范貸款手續、防范操作風險等方面,走向更加嚴格。

  胡衛明同時認為,個人按揭貸款總體上不會因為此事而受到大的影響,但卻有可能引發房地產行業內部的又一次“洗牌”,中小房地產商可能由于類似的誠信問題在融資等方面更加受限。他說,隨著去年政府加強對房地產行業的宏觀調控,一些中小地產商的融資渠道大受影響,不排除還有類似情況出現的可能,因此值得警惕。

  保利金成華房地產開發公司總工程師王程也持有類似的觀點。他分析該地產商可能是出于融資需要而“騙貸”,而事件極有可能引發行業內重新“洗牌”。他認為,現在國家采取的各種調控措施,目的就是要重新“洗牌”,借此來淘汰那些不規范的房地產公司。

  王程同時表示,騙貸數額如此巨大,說明是蓄謀的惡意騙貸,這對整個房地產行業的形象都會是一種損壞,也將迫使國家采取更嚴格的信貸政策。他認為,無論是相關監管部門還是銀行,都應當從這件事情中汲取教訓。監管部門應該建立更加良好細化的管理秩序,來保護優秀企業。而商業銀行管理要采取更加嚴密的風險防范措施,比如建立相關追蹤預警機制等等。(記者 薛莉 程勇)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中行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日本謀任常任理事國
第24屆香港金像獎
2005中國國際時裝周
房貸利率上調
本田雅閣婚禮門事件
騎士號帆船歐亞航海
房價高難道錯在百姓
京城1800個樓盤搜索
《新浪之道》連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