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3日電
剛剛過去的一年,河南省以全國經濟總量第五的實績,繼續領跑中部六省。對于擁有近億人口,背著“三農”包袱的河南來說,要付出更多的汗水,承載更多的艱辛,才能負重健行。
產業化:變農業弱勢為強勢
10年前,鄭州花園路的王大媽想買新鮮肉,惟一可去的地方是緯四路集貿市場路邊的“屠戶攤”,黑黝黝的秤鉤子,明晃晃的砍刀,和穿梭的汽車人群,是最深刻的記憶。現在都變了。在她家周邊,有兩個“雙匯連鎖店”,窗明幾凈,隨到隨買,而且新鮮放心。像這樣專賣新鮮肉制品的“雙匯連鎖店”,全國有2000家。
中國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河南雙匯集團,瞅準“農”字做文章,把涉及千家萬戶的養豬養羊等分散生產,圍繞肉類加工做大做精做強,做出了一個國內聞名的大產業。雙匯集團依托工業優勢拉長產業鏈條,形成了農業產業化集群,每年可消化生豬2000萬頭,帶動周邊地區種植業、養殖業、屠宰加工業形成260多億元的產值,吸納150多萬農民走出農村。去年雙匯集團銷售收入160億元。
作為河南經濟發展的戰略措施,農業產業化被列為實現中原崛起的三大支點之一。近年來,河南通過農副產品的精深加工和產業化經營,使比較效益低的弱勢農業,逐步成為強勢產業,農業產業化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一批河南的“農”字號品牌,叫響全國。
目前河南的糧食、肉類精深加工比例分別為63%和45%,居全國前列;“華英”鴨、“三全凌”湯圓、“思念”水餃、“雙匯”火腿腸、“蓮花”味精等已成為消費者普遍認可的名牌。
工業化:鍛造經濟發展脊梁
河南安陽彩色玻殼集團公司董事長李留恩,走到哪里都是一口河南話,但家鄉話并不影響他敏捷的國際化思維。他說:“做產品就想做得最好。我們的目標是‘頂天立地',頂國際技術之天,立國內外市場之地。”安彩集團開始是成套引進國外技術,在消化吸引的基礎上,從二期開始便自主設計開發,自任技術總承包完成了所有的續建工程,結束了中國成套引進國外彩玻制造技術的歷史。2003年,安彩集團將玻殼業鼻祖美國康寧公司9條生產線收購囊中;此前,天津玻殼、成都紅光等國內玻殼廠家被安彩集團兼并后煥發勃勃生機。安彩集團目前玻殼生產規模世界第一,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46%,并有三分之一的產品出口。去年企業實現銷售收入93億元,增長24%;利潤6.6億元,增長51%。河南的速凍食品、公路客車、電力保護裝備、氧化鋁、農用工程機械、重型礦山設備、超厚超薄玻璃等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和整體競爭力,均位居全國同行業前列。
近年來,河南省在結構調整過程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用國內外領先的高新技術,不斷改造傳統產業,初步探索出了一條農業大省推進工業結構調整升級的路子。2004年與1999年實施工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之初相比,全省工業增加值增長了1.2倍,年均增速達14.3%。工業對全省經濟的增長貢獻率年均增長1.34個百分點。統計顯示,去年河南工業增加值突破3800億元,居全國第六位;實現利潤350億元,增長36%。工業化已成為推動全省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量。
干群情:用更多的付出贏得民心
河南的優秀黨員干部,像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鄉黨委書記榜樣吳金印,全國勞模史來賀,濮陽市村干部李連成,人民藝術家常香玉,人民警察任長霞……他們要付出比常人更大的努力,想出比別人更多的辦法,才能安一方民心,富一方百姓,追上全國小康建設的步伐。
2001年初,河南省委抽調4萬名機關干部到1萬個行政村蹲點一年,密切干群關系,發展農村經濟。干部駐村,連派3年。駐村工作隊走了,留下了新修的道路和校舍,留下了改良的品種和項目,留下了不走的精神和思路。首批駐村干部、時任省新聞出版局副局長的劉建生說:“到了安陽縣南馬辛村,才知道山里的條件這樣艱苦,也才體會到群眾這樣容易滿足,駐村把老百姓與政府的距離拉得更近了。”
10年前,豫東南一些農民因賣血交叉感染上了艾滋病病毒。當人們“談艾色變”時,2004年2月,衛生廳副廳長劉學周帶著由干部和醫生組成的工作隊,來到了上蔡縣文樓村,指導艾滋病人接受治療,幫助解決生產生活困難。駐村伊始,劉學周用兩周時間把全村900多戶人家跑了個遍,聽大家想法,看誰家有困難,沒事時與病人拉拉家常。不到一年時間,文樓村的公共設施有了極大改善,健康體檢、就醫明白卡、免費治療等“七個一”制度的建立,大大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質量。
去年9月開始,河南還開展了4萬名機關干部“帶案下訪”活動,集中4個月時間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歷史信訪積案和矛盾。民政廳一位下訪干部說,干部駐村、官員下訪可能不是長久之計,駐村干部要付出更多的艱辛,但它對密切聯系群眾,促進貧困地區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等方面,卻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據新華社北京4月3日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