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6條誘發機構遷址熱 金融中心爭奪戰再升級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03日 10:18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李利明 孫健芳 北京報道 馬志剛在做出公司是否遷址這一最后決定前需要等待和權衡的,是北京市在4月即將出臺《實施細則》能給企業帶來多少益處。 2月7日,北京市發改委、財政局、地稅局和人事局聯合發布《關于促進首都金融產業
這個信號使得不少在外地注冊的金融機構對遷址北京充滿了興趣。馬志剛擔任總經理的天同基金管理公司只是其中之一。2001年,考量了諸多因素(當然包括對金融機構的優惠政策),天同將其公司注冊地和總部均放到了上海市;而且置辦了專門的辦公樓,這在基金公司中頗為少見,三年下來,這一物業增值不少。 在2001年前后,原本在北京注冊的4家基金管理公司分別改遷到上海和深圳;而許多新成立的金融機構也將總部設在滬、深兩地。 現在,也許是它們回來的時候。當然,能讓這些心動的金融機構最后做出決定的還是那“十六條”《實施細則》。 回遷和北遷 今年2月后,北京金融街品牌推廣中心的電話變成了金融機構的咨詢熱線。 原因很簡單:《意見》中的第八條“對在京注冊的金融企業購買辦公用房給予一次性購房補貼,補貼標準為每平方米1000元人民幣;租用辦公用房的,實行三年租金補貼”和第九條“在金融功能區設立金融創新發展基地。對進入金融創新發展基地的中小金融機構,在其初創階段可向金融創新發展基地申請周轉辦公用房,三年內免交租金”均在金融街試點。 優惠條件之下,各金融機構聞風而動。另一些金融機的構做法更加徹底,將注冊地從上海或深圳遷到北京,這樣就能直接享受隨之而來的各種優惠政策。 目前,注冊地在上海的天同、中外合資的海富通基金公司,注冊地在深圳的銀華基金公司,注冊地在廣州的中英人壽保險公司,注冊地在武漢的合眾保險公司等均到北京相關政府部門做過咨詢,并表達出北遷北京的意向。 注冊地在深圳市的博時基金管理公司是一個特殊的例子。該公司有關人士表示,深圳的金融人才儲備和金融市場環境不像前幾年那樣具有優勢,如果北京吸引外地金融機構入駐的優惠政策引發的金融人才環境、金融稅收環境以及金融監管環境足夠好,該公司回遷北京也是可能的。 2001年,原本注冊地為北京的博時,在深圳優惠金融政策和寬松的金融環境吸引之下,將注冊地包括公司總部全部遷至深圳。與博時同樣做法的,還有富國、長盛、大成、嘉實等四家基金公司以及中信證券。 2003年4月,原海南省委書記王岐山調任北京市市長,北京的金融業生態與上海、深圳相比,開始發生了某種微妙的變化(見本報2003年5月《王岐山下一步:北京重構金融中心》)。 “北京信心” 如果說王岐山的到來使金融界對北京大力發展金融產業開始產生信心的話,那么,經過兩年時間,王岐山已經通過一系列的行動證明金融界對北京金融產業的大發展可以充滿信心。 在業內人士看來,王岐山為金融界樹立的“北京信心”體現在:通過舉辦北京國際金融論壇等規模空前的大型論壇來凝聚北京金融業的人氣;通過撤銷北京市金融工委而對市屬金融機構和非市屬金融機構做到同等對待;通過出臺《關于促進首都金融產業發展的意見》鼓勵外地的金融機構入駐。 2002年下半年以來,各地紛紛設立金融辦,與當地的金融工委合署辦公。在實際的運作中,金融辦往往成為當地國有金融機構出資人的代表,成為地方政府控制當地國有金融機構的一個機構。而在金融機構股權的日益多元化的情況下,這一定位的金融辦(金融工委)已經無法勝任促進金融產業發展的工作。 北京也不例外。2002年12月27日掛牌的北京金融辦,實際上扮演了北京市屬金融機構國有金融資產出資人的角色。這并不符合北京金融產業的具體特點,一位北京金融業界人士指出,北京與其他城市有著顯著的區別。 在其他城市,地方性金融機構是該地金融產業的主體,因此地方政府對其加強控制并進行扶植十分正常。而北京,正如王岐山在“2004北京國際金融論壇”開幕式上表達的:“北京不僅是國家中央銀行和國家金融監管機構的所在地,而且是國家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國有保險和再保險公司等大型國內金融機構的總部所在地,是眾多海外金融機構的聚集地。” 與北京采取措施吸引外地乃至海外金融機構到北京開設分支機構相比,北京市屬金融企業在金融產業中的地位并不重要。出于此方面考慮,2004年12月23日,北京市撤銷了金融辦,把市屬金融企業的出資人職能合并到北京市國資委。 等待《細則》 務實的金融機構最希望得到的是優惠政策。在業內人士看來,政府有力的政策扶持是金融業健康、快速發展的重要保證。 但與國內其他金融發達地區相比,北京在加快金融業發展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較小,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北京金融企業的競爭力。這直接導致了近年來新注冊北京的金融機構數量極少,部分金融企業從北京遷到滬深;而原準備在京注冊的金融機構改往上海,部分投資銀行總部設在北京而交稅卻在外地。 不少金融機構認為這主要是由于北京的金融政策環境不夠寬松造成的。有分析稱,正是基于這些考慮,北京市才出臺《關于促進首都金融產業發展的意見》。但《意見》更多只是提供了一個方向。按照北京市副市長陸昊的說法,《意見》制定的原則是“為金融機構提供的優惠程度總體上不低于上海和深圳”。但它并不具備太強的可操作性。對于看重北京金融產業的長遠發展空間,又要考慮短期的經濟利益的金融機構來說,促使他們北上的還是制定什么樣的實施細則。 “北京還是比較有號召力的,但關鍵在于這些政策的實施力度。”天同基金管理公司總經理馬志剛如此表示。 據了解,北京市對于《實施細則》的盡早出臺非常重視。2月7日《意見》正式發布之后,北京市政府就安排由市發改委牽頭,財政局、國資委、地稅局、人事局以及西城區金融產業辦公室參與,共同商討實施細則的具體內容。春節過后,這些機構的相關人士已經舉行了多次會議,商討實施細則的具體內容。 由于需要對框架性的《意見》一條一條地研究、討論,非常費時,一位知情人士估計,《意見》的實施細則最快能夠在4月份發布。 一旦具有可操作性《意見》實施細則出臺,并且這些規定真正能夠為來京的金融機構帶來實惠,那么,外地金融機構競相北遷的熱鬧局面將會出現。 2004年年初,在政協北京市第十屆二次會議上,有代表提出的《關于改善北京市金融環境、大力提高銀行競爭力的建議》(第0001號)中提出“最急迫的是盡快推出營業稅及附加和所得稅稅前扣除及納稅政策調整,使北京與上海、深圳的地方金融政策拉平,保護現有資源,盡可能吸引國內外金融機構落戶北京”。 一旦北京“與上海、深圳拉平”,必然打破目前三個城市間現有平衡格局,那么,三地新一輪競爭能不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