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資本突圍 非公經濟36條出臺給熱錢帶來福音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31日 13:41 瞭望東方周刊 | |||||||||
“非公經濟36條”出臺, 石油、金融、公共設施、社會事業等許多扇大門一起打開,這無 疑給熱錢帶來了福音 2月27日,《瞭望東方周刊》記者撥通了曾參與炒房團、炒車團等多個投資聯盟的溫州商人葉明的手機。一陣寒暄之后,沒等記者正式發問,這位對國家政策動態十分關心的溫州商人反而問起了記者。他想知道新近出臺的國務院非公經濟36條中的一些條款,有關部委到
葉明很坦率地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我和我的伙伴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參與過至少四個行業的投資,但一直是雜牌軍,現在國務院發文表態放開一些壟斷性行業,給民間資本以國民待遇,我非常興奮,希望能盡快把雜牌軍改造成正規軍,把投資團改造成投資公司。” 事實上,像葉明這樣希望能得到國家承認,完成從游擊隊到正規軍轉變的民營老板,并不只是孤例,而是一種普遍的心態,他們對國務院非公經濟36條普遍報以期望。 熱錢出路堪憂 民間投資聯盟為什么會在全國民營經濟最發達的浙江、蘇南等地勃興?20多年來,一直為溫州民營經濟鼓與呼的溫州大學經濟學教授馬津龍的觀點是,“中國民營經濟將近30年的快速發展之后,資本的邊際效用逐漸遞減,浙江溫州等地的傳統產業的投資回報率已遠不如20世紀80年代。而將資金存放在正規金融機構,因為通貨膨脹的因素,實際上是在貶值,因此,民間游資通過投資聯盟的形式,向投資回報率高的行業,比如房產、原材料、能源等行業轉移,以獲取高額利潤。” 2004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溫州市中心支行的一份名為《溫州民間資本的發展與引導研究》的報告中透露,截至2003年末,溫州轄區內民間資本存量約2770億元,其中貨幣資本約占35%,實物固定資本占42%,實物流動資本占23%。而溫州人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資本總量,很可能遠超過這個數。但哪怕光是在溫州轄區內,資本仍在以每年400億元以上的速度增加。 這僅僅只是溫州市的統計數據,關于整個中國到底有多少民間游資,曾有過多種版本。一種被廣泛傳播的是,光浙江一個省在全國的游資就有7000億元。這些資本多數以投資聯盟這種形式在全國流轉。 2005年3月,浙江省銀監局公布的數據也令人深思。浙江省銀監局對該省906家企業進行問卷調查,截至2004年6月底,問卷調查企業的省外總投資額為493.39億元,其中房地產投資244.55億元,占49.57%,而浙江企業的傳統強項制造業,投資總額只有139.53億元,占28.28%。 數以千億計的熱錢以民間投資聯盟的形式在全國擴散,如果長期以“游擊戰”、“雜牌軍”的姿態出現,不但不利于民間資本本身的增值與提升,各種弊端也已初見端倪。 那么,以投資聯盟為主要形式的熱錢,到底路在何方呢?馬津龍認為證券市場正常穩步發展,將有利于熱錢的疏導。他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民營企業家和投資者許多都屬于風險偏好者,在巨額利潤刺激下,哪怕是明知風險較大的行業,他們也要投資。幾乎所有市場經濟國家,風險偏好者投資都主要集中在證券市場上。無論是短期風險投資,還是長期戰略投資,都可在證券市場實現。但中國證券市場由于種種原因,近年來一直徘徊不前。如果證券市場能正常穩步發展,那么,炒房團也好、炒煤團也好,大部分的游資肯定會流向證券市場。” 對于成規模民營企業聯合而成的大型投資聯盟,以及部分資本實力雄厚的草根投資聯盟,馬津龍認為,發展最終方向應該是完全意義上的投資銀行。但這需要國家在金融領域內,給民間資本以完全的國民待遇。 李華芳認為,要想讓民間投資聯盟發展到投資銀行這個地步,除了給民間資本以完全的國民待遇之外,中國還需要一套健全的民法、經濟法體系,以及比較健全的市場經濟制度。李華芳的理由是:“現在中國的民間投資聯盟,維持的信用制度安排,主要是靠血緣和地緣,是人格化,浙江的各種投資團內部運作機制就是如此,但投資銀行存在的制度環境,是需要以契約為基礎的,對現階段的草根投資聯盟來說,近期實現向投資銀行或投資基金轉換,是不現實的,盡管他們從事的業務有些接近西方的投行。” 寄望“36條” 證券市場正常化發展也許能解決熱錢出路問題,但對于急于尋找資本出路的葉明們來說,遠水解不了近渴,顯然不是最佳選擇。越來越多參與投資聯盟的商人們,把目光投向了國務院在2005年2月頒布的“非公經濟36條”。 溫州商人葉明的話說得毫不保留。他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我對民營經濟是否真的能享有國有經濟、外資經濟一樣的地位,并不看重,我看重的是,民間資本到底能否進入原由國有資本或外資壟斷的行業,比如石油業、金融業等等。” 事實上,早在國務院“非公經濟36條”頒布之前,中國的民營企業家就開始向壟斷行業沖刺。如2004年以民營資本金為主體的浙商銀行成立;2005年2月1日,概算總投資約12億元的浙江萬向集團石油儲運岙山油庫被列為舟山市2005年度重點工程項目等等。 但浙商銀行、萬向集團僅僅只是特例。事實上,民間資本想進入壟斷行業,可謂壁壘重重。據國家發改委的調查,非公經濟在近30個產業領域存在“限進”情況。在沿海某省,國有經濟可進入80多個行業,非公經濟中的外資可進入60多個行業,而民資僅可進入40多個行業。各銀行對中小企業的拒貸率超過56%。 葉明認為,“盡管浙商銀行、萬向集團等已進入了壟斷行業,但畢竟他們實力雄厚,各級政府也給予了關心與支持,但對我們普通小老板來說,期盼的不是特例,而是常態,我們希望的是,進入石油、金融等壟斷行業,準入條件能放得像紡織品等傳統輕工行業那么低。” 《瞭望東方周刊》在采訪過程中發現,那些以投資聯盟為主要方式投資的商人,普遍對“36條”表示感興趣。他們關注最多的是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壟斷行業、公用事業和基礎設施領域、社會事業領域、金融服務業、國防科技工業建設領域等等。也有一些資本實力比較雄厚的商人,對《意見》中鼓勵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有經濟結構調整和國有企業重組,表示了濃厚興趣。 馬津龍認為,“改革開放后,溫州等地的民營經濟就得到了迅速發展,但他們的投資主力主要是制鞋、服裝等傳統產業,這些產業的資本邊際效益正在降低,民營資本希望轉移到新的行業中,以獲取更高的投資回報率。但是,新行業的資本壁壘、人才壁壘、技術壁壘甚至是政策壁壘,都比原有產業高許多,溫州民營企業的投資聯盟化,其實是在沖擊壁壘。” 李華芳認為“非公經濟36條”出臺非常及時,他告訴《瞭望東方周刊》,“非公經濟36條”出臺,打開的不是一扇大門,而是石油、金融、公共設施、社會事業等許多扇大門一起打開,這無疑給熱錢帶來了福音,給民間資本開辟了新的戰場,也規避了大量熱錢集中于極少數過熱行業的風險。” 但他認為,“‘非公經濟36條’還只是一個《意見》,國務院各部委、各級地方政府要將該《意見》貫徹執行,乃至制訂相關配套政策,出臺具體文件,尚需時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