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家:外企在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現狀調查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30日 15:06 《中國企業家》 | |||||||||
根據跨國企業的經驗,在中國市場通過控制生產流程確保產品不被侵權是最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手段 報告/馮凱樂 韋健 丁可思 編譯/胡媛 中國的成本優勢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將生產轉移到中國,然而大量仿冒產品的
一般來講,知識產權保護涉及兩個方面:工業產品的知識產權保護以及版權保護。羅蘭·貝格公司此次有關知識產權調查關注的重點是工業產品的知識產權保護,比如工業產品的設計,而非單純的版權產品比如音像制品和圖書的版權保護。調查涉及的行業包括汽車、衛生用品、化學制品、電信、電子以及建筑機械等。在羅蘭·貝格公司看來,工業產品的知識產權保護與音樂、電影等版權產品的保護是有區別的。版權產品的盜版可以通過個人,小量的投資來實現,對于政府或企業來說,幾乎很難掌控,與此相比,工業產品的侵權行為則需要仿冒者擁有更高的技能、知識、管理技巧以及更多的資金,但是企業可以通過采取一定的防護措施來減少侵權行為的發生。 意識高但效果有限 在許多知名企業看來,中國市場中產品侵權行為發生的概率比較高,幾乎每個行業都無法從中幸免。根據羅蘭·貝格公司此次調查的結果顯示,大部分進入中國的跨國企業已經充分意識到在中國市場保護本企業產品的知識產權不被侵犯的重要性,但是大部分跨國企業所采取的保護知識產權的措施在中國市場發揮出的作用也比較有限。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67%的受訪企業意識到知識產權保護在中國市場很重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仍然有33%的受訪企業對保護產品知識產權的關注度并不高。有83%的受訪企業表示,已經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來保護本企業產品的知識產權不被侵犯,而至今沒有采取與保護知識產權有關措施的受訪企業為17%。 在此次調查的跨國企業看來,產品侵權行為對本企業帶來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仿冒產品帶來的價格壓力;二、仿冒產品對市場的侵蝕造成企業利潤率下降;三、為防范產品被侵權造成的成本增加;四、由于仿制品的出售和出口對本企業造成的潛在的責任風險。根據調查的結果顯示,目前,在汽車和機械制造行業,由于知識產權遭受侵犯對企業造成的危害比較嚴重。如何能夠在降低產品的制造成本和保護產品的知識產權之間尋找到一種平衡,跨國企業面臨艱難抉擇。 雖然大部分跨國企業已經意識到在中國市場保護知識產權免遭侵犯的重要性,并且有專門的機構來處理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的事宜,但是這種防范意識還未在最高管理層那里引起足夠的重視。在此次調查中,39%的跨國企業通過設置專門的法律機構或聘請法律顧問在中國市場處理與知識產權有關的事務,這種做法基本上與這些企業在全球其他市場保護知識產權的策略相同,是跨國企業的傳統策略。此次調查中,只有9%的受訪企業表示,在中國的最高管理層承擔了知識產權防護方面的工作(圖一)。但是,許多跨國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將與知識產權保護有關的工作僅看作是額外的職責。 中國政府已經逐步加大對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最近幾年中,一系列有關商標、版權、專利方面的法律和法規陸續出臺,并積極與國際標準接軌。然而,在許多地區,由于各地方政府對于知識產權保護的執行力度不夠,讓中央政府的努力減色不少。因此,在這樣的外部環境下,僅僅通過法律的手段來對侵權行為進行補償的效果并不是很顯著。在中國進行知識產權保護的相關措施應該被提升到最高決策者的高度,而不應僅被局限在某個機構或職位。 絕大多數企業對于來自本企業之外的威脅看作是知識產權保護的最大威脅,有高達85%的受訪企業將企業外部的威脅看作侵權行為發生的最可能領域。然而,對于那些僅僅模仿產品的某種設計風格或者某種工藝的模仿者來說,他們來自商業伙伴或者合作企業的比例更高。而這種模仿對于企業產品的危害更加嚴重。此外,由于員工離職造成知識產權流失也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