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經營不善的銀行注資只會增加危險中國幾大銀行的資產負債表看上去好多了。比如,中國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已從16%降至約5.1%;中國建行的不良貸款率僅為3.7%。但在很大程度上,這種改善是表面的。決策者應該意識到:給經營不善的銀行注資,只會增加而不是減少危險。
作者: 王明(Mure Dickie)
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銀行出現一次工作失誤,多付給我幾百美元。當我指出這一錯誤時,這家身列“四大”的銀行不肯收回多付給我的錢。
當時,在中國銀行北京的一家主要營業廳內,柜臺出納都不想惹上麻煩,處理這次轉賬錯誤。他們讓我不斷排隊,每個隊都移動地非常緩慢。后來,我告訴第三位出納員,我已無法忍受并準備回家,她表示感謝我的好意,但對此無能為力。
這次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體會到中國最大的金融機構功能是多么不完善。中國的銀行業改革已經持續了十年,而且,與中國銀行同屬“四大”的中國建設銀行,正在準備價值數十到上百億美元的海外首次公開上市。如今,中國的銀行系統仍然十分混亂。
至少,這可以作為近期一系列事件中得出的教訓。在中國東北部城市哈爾濱任職的中國銀行某支行經理被指控挪用10億人民幣(1.2億美元)。今年1月以來,中國當局一直在努力尋找這位經理。本月,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張恩照因涉嫌貪污而辭職。2004年9月以來,超過50名中國建設銀行員工被指控金融違規。
這些并非孤立事件。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的管理狀況被認為更糟。就在本周,監管機構指控中國農業銀行內蒙古兩家支行數十名員工涉嫌非法貸款及其他濫用職權問題,涉案金額近1.15億人民幣。
我引用這些案例,并非否認中國銀行業已取得的巨大進步。十年前,我不得不排隊等候服務的那家中國銀行營業廳骯臟灰暗,組織混亂,態度粗魯,顯然人浮于事。如今,這類主要營業廳裝修亮麗,顧客拿號排隊,有舒適的座椅,體現出銀行對服務新的重視。自動柜員機得到廣泛應用,互聯網服務也日益普及。資產負債表看起來也好得多。中國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從僅僅是1年前的超過16%,去年年底降到約5.1%。中國建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甚至更低,僅為3.7%。兩家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都超過8%的基準水平。
但在很大程度上,這種改善是表面的,是將債務轉移給國有資產管理公司和財政資金注入的結果。比如,2003年財政部為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注入了450億美元資本金。良好的資產負債表更容易吸引外國戰略投資者和首次公開上市的股票認購人,但無法糾正銀行在公司文化、治理和領導方面存在的問題。
中央政府當然清楚這一點。實際上,政府官員將海外上市視作提高銀行監管和銀行吸引專長的手段。甚至總理溫家寶也強調,需要更好的進行銀行核算,并增強透明度。中國銀監會積極發布一系列指導方針,提出銀行提高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所必須采取的步驟。目前,從行政上講,幾大銀行已經擺脫國家對貸款決策的干涉,幾大銀行擁有了更大的利率浮動自由。
這些改革應該使得銀行擺脫中央計劃經濟工具的角色,作為真正的商業實體運作。然而風險隨之而來:銀行爭相進入消費貸款領域,擴大了貸款決策失誤和濫用職權的范圍的擴大;比如,報告顯示有的人成功申請到數十筆住房按揭貸款和車貸。
中國銀行高管在談及員工重組和加強控制等領域取得的進展時,表現得非常自滿。然而,哈爾濱事件卻暴露出改革進程不平衡。
政府控制銀行的這一本能,還可能與銀行商業獨立的需求發生沖突。建設銀行的張恩照先生很快就被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郭樹清取代。
所有這些都有力表明,外國投資者在考慮將資金投入中國銀行或中國建設銀行之前,應該三思而行。中國小型國有銀行中的戰略投資者至少可以希望扮演轉型的角色,但“四大”國有銀行的規模會導致出現管理層雷區或本質上的道德危險(moral hazard)。
最近的丑聞事件對決策也有影響。中國銀行擁有全國金融系統60%以上的資產,因此,解決中國銀行存在的問題,對中國金融系統的持續發展至關重要。無人置疑財政資金的注入確有必要。但決策者應該在改革的基礎上再幫助銀行解決問題:給經營不善的銀行更多資金,只會增加而不是減少危險。
去年的一次親身經歷,使我感受到挑戰之巨大。當時,我想要通過中國工商銀行的自動柜員機取出2000元人民幣。工商銀行是下一個財政資金注入對象,通常,我認為其服務質量還不錯。但當發現自動柜員機清點完我的現金卻拒絕支付時,我開始擔心了。
起初,銀行員工堅持認為交易被取消了,但最終確認錢已從我賬面劃出,于是承諾返還給我。實際上,我只是最近一系列投訴自動柜員機出現故障的客戶之一。當我問為何不關閉那臺自動柜員機時,值班經理拒絕了這一提議。“有時還能用。”她說道。
本文作者是《金融時報》駐京記者
譯者/郭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