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卷設計階段
修改提問方法,實現問卷暗示。問卷設計者可以使用誤導、暗示詞語,影響被訪問者真實意見的表達。如:某某企業在2004年進行了大量改善投資者關系的努力,請選擇您的滿意程度。由于問題中進行了假設——“大量的努力”,構成了對被訪問者直接的暗示。
操縱提問邏輯,導致結論失實。為了能實現傾向性引導,問卷設計者通過調整問題的順序來實現對調查結果的影響,例如:首先詢問“您是否愿意通過本次調查加入某某商場的消費者俱樂部?”然后再問消費者對這家商場的滿意程度。
通過刻意提醒,打擊操縱者競爭對手。例如:2004年一家零售企業曾出現供應商丑聞。而競爭對手操縱的一次調查中,刻意提到食品安全與商業信譽是零售企業的命脈,再詢問消費者評價。
操縱備選項,屏蔽競爭對手。例如:在進行食用油產品調查過程中,將對手產品系列中主力產品屏蔽在選項之外,并根據數據結果繪制市場份額圖表,在渠道商中進行宣傳。
調整選項順序,實施問卷暗示。在一些出示選項的問題中,把操縱者產品名稱放在首位,請消費者進行選擇,或者在無提示問題中進行提示,都可以間接提高“首選比例”。
操縱測量尺度,誤導調查結論。例如:您如何評價某電視產品的售后服務?非常好、略好于平均水平、滿意、需要改進。因為問卷選項語氣和緩,意見又不均衡,客觀上實現了提高滿意程度的操縱效果。
執行階段
縮減執行成本,導致調查精度下降。例如:調查過程中過于倉促、訪問傭金不充足,都可以導致被訪問者回答問題精度降低,按照“馬太效應”的原理,原本很高的數據被進一步提高,結論呈現出夸大的一邊倒,例如:多品牌的零售數量調查中,基數較小的品牌往往被低估。
復核不足,對執行公司督導不利。數據采集擁有嚴密的后期復核程序,這也是對執行過程進行監督控制的主要手法,其意義不只是發現虛假問卷,更多是形成對正在執行項目的威懾。
執行公司陷入價格競爭,執行過程弄虛作假。為了得到業務,目前執行公司的價格競爭已經接近成本底線,出于保證利潤的考慮,很多項目在發包的過程中,已經注定無法按照科學方式執行。
企業通過階段性調整銷售策略,左右監測數據。操縱者為了獲得良好的第三方數據,在調研執行階段可以調整促銷策略和公關策略,通過增加進貨、舉行顧客溝通會等方式實現對數據的操縱。
利用道具、禮品等方式影響調研執行。操縱者利用贈品、改變訪問現場細節等方式,實現現場暗示,左右數據采集。采用協助調查或提供二手資料的方法來誤導數據結果。為了應對國家有關部門、機構的普查,操縱者刻意使用虛假數據進行呈報,以獲得榮譽。例如:地產企業虛報業績獲得TOP評價。
統計分析階段
克隆數據,偽造問卷。調研機構在實行了偷減樣本數量以后,需要在統計分析之前對樣本數量進行處理,以免露出樣本不足的痕跡,例如:盡量使用百分比,減少絕對數的使用,或者干脆對數據記錄進行不規則克隆。
調整數據檢索方式,斷章取義。例如:在一次民意調查中,朝陽區的私營企業對本市的投資環境表示滿意,而其他區域的滿意程度很低。調查機構就把朝陽區的圖表作為全市滿意程度的例證進行解讀,“整體滿意程度很高,僅朝陽區就達到了95%。”而不對外提供整體滿意程度數據。
不執行科學的數據清查,容忍邏輯錯誤和惡意極值。當調查中存在極值(遠遠高出平均水平的數值)時候,一些調研機構不能進行復核,而是直接采用,并只進行平均數分析,形成了數據誤導。
操縱者直接篡改數據。由操縱者參與選擇數據對比、分組解讀方式,誤導受眾。操縱者得到數據分析的初稿,往往對不利數據進行刪除或篡改。
操縱分析人員。操縱者為了包裝經過篡改的數據,往往給分析人員提供虛假的背景資料,參與造假的調查機構也會主動尋找能夠符合數據的證據,來對數據進行合理化包裝。
結論與報告撰寫階段
違規使用不合理的加權權重。一些調研結果是經過加權處理的,而決定權重多少和依據的往往是分析人員,一些研究機構往往在這個階段使用帶有傾向性的權重。例如:首選、次選的賦值。
利用無效的交叉分析來體現出資方的意圖。在常規分析不能體現操縱者目的的情況下,一些調研機構往往使用無效的復雜交叉分析來誤導受眾。例如:某地產企業的報告中聲稱:本企業在22歲-35歲的北京本地私營業主心目中是可信賴的品牌,實際上調查中這部分人的數量還不到10個。
與相關企業以往公布的數據進行對照調整,增加可信度。例如:明明調查過程中的男女比例為3:7,但是為了報告看上去可信,一些調查機構往往在數據發布之前參照其他權威機構的相關數據,對調查進行修正和完善,讓數據看上去可信度更高。
數據發布包裝階段
數據分析、采集方法,尋求學術掩體。例如:在數據發布會上聘請知名學術機構的專家充當嘉賓或者顧問,同時請人進行研究方法的統計學包裝,直到大部分的受眾根本看不懂的程度,虛假數據的學術掩體才算真正完成。
操縱媒體,打擊競爭對手的商業數據。例如:調動企業的媒體關系,發布對競爭對手不利的數據新聞,既打擊了對手,又能落一個低調的好名聲。
操縱發布,增加數據影響。資助調查機構對數據進行宣傳推廣,增加數據的影響范圍;把數據變成銷售道具,應用到行銷第一線。
讓假數據成為政策。操縱者千方百計把數據提供給有關決策部門或領導,以影響政策法規的制訂。例如:借助名人的演講,提供給行業協會等。
操縱者與調查方相互鼓吹,結成同盟,共同維護數據謊言。例如:操縱者對客戶說:“某某機構是業內最權威的,他們自主調查的數據顯示……”,而調查機構則對外宣稱:“我們完全自主調查,對于某某企業的數據我們完全按照國際標準進行調研獲取……”。
調研機構調整調查日志,配合最后完成的調研結論。統一所有口徑,從調研立項到執行、分析、發布,銷毀真實數據記錄,保證不留下篡改數據的痕跡。
立項階段
操縱調研議題。例如:如果操縱企業的產品口碑很差,那么在調查過程中就盡量減少滿意度評價,或者只進行部分優勢項目的評價測試,只簽協議不寫細節。操縱者所付出的費用不只是發起有利于自己的調查,更重要的是獲得調查好評,一般此類合作都有協議,而調查機構多予以否認。
事先約定數據結果。多數的結論約定是口頭的,或電子格式,很少形成書面的文件。例如:約定市場占有率、客戶滿意程度的比例范圍。但這種形式多用來操縱部分數據。
抽樣階段
抽樣技術陳舊,無法應對新的調研情況。隨著社會人群居住情況、意識形態的改變,很多抽樣的方法已經無法應對現實的調研環境。例如;目前城市家庭的人口數量在逐漸減少,有的小區定位成兩口之家的青年公寓,有的則是老年社區,傳統的抽樣方法無法完成這類的甄別判斷。
抽樣控制存在眾多疏漏、敷衍塞責。市場調查的抽樣部分多在執行公司完成,也有按照執行公司提供的地圖完成初步抽樣,然后交給執行公司完成。為了降低執行的難度,執行公司往往更希望選擇較為配合,且訪問酬金作用顯著的區域進行抽樣。
資金或時間無法執行科學抽樣。目前國內的很多項目因為樣本數量受到預算的影響,樣本量過少,根本無法使用科學抽樣方法進行分配。調研機構為了獲得更多利潤,在調研抽樣過程中減少樣本數量,只保證樣本的相對比例,通過減少樣本數量來節約成本。這種情況在很多的公眾調查中尤其普遍,專項調查中少有發生。
降低人群屬性的篩選標準。人群屬性越是嚴格細致,調研的成本越高,例如:一項針對職業經理人的調查,要求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年齡在30歲-50歲之間,獲取合格樣本的難度很大。調查機構往往在實際執行中放松限制,來保證進程和利潤。
以數據庫為名,從操縱企業調用數據,從而使數據失去公正性。企業以提供數據為名,限制了調研機構的抽樣,但是鑒于成本方面的考慮,部分調研機構多采取自主抽樣與數據庫結合的方式。
(以上舉例均來自2004年真實的公眾調查事件)
你有沒有操縱過數據?
如果想知道:“有多少公司曾經操縱過調查公司的數據?”永遠也不會有答案,因為這問題如同問妓女有多少情人,而中國調查行業公信力所遭受的損失、中國消費者所遭受的欺騙卻歷歷在目,影響深遠。那些曾經操縱了數據的企業,最終對數據供應商的客觀和能力失去信心,導致了商業企業對調研行業的質疑。惡性的競爭,斷送的不只是行業道德,也斷送了行業的未來。
目前在國內盛行的偽調查狂潮卻在逐漸消磨中國調查業賴以生存的公信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