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脈臺灣經濟:臺灣需要更加開放的環境和心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24日 14:21 中國新聞網 | |||||||||
中新社記者 趙江濤 董會峰 中國大陸二十多年前開始的改革開放造就了今天令世界矚目的經濟成長,而在一灣淺淺海峽之隔的臺灣,業界目前面臨經濟轉型、產業升級的十字路口,似乎也在重新衡量“開放”的價值。
IBM臺灣公司總經理許朱勝今天在此間指出,臺灣需要更加開放的環境,包括政策法令上的開放和心態上的開放兩個方面。他認為只有開放才能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吸引各地的優秀人才,造就臺灣經濟未來的競爭能力。 “IBM論壇二00五”今天在此間舉行.許朱勝在發言時表示,臺灣未來經濟的發展自有其優勢所在,但要審慎分析核心競爭力,不能自外于市場的需求。 城邦出版控股集團董事長詹宏志持相似觀點。他認為,兩岸政策開放不夠對島內產業發展形成一定阻礙,應該讓臺灣成為一個夠自由的地方。詹以出版業為例指出,目前大陸出版業與臺灣尚有差距,但大陸有人才、有實力,要趕上也是很快的,如果島內出版業不能積極到大陸拓展市場,前景就很難說了。 如今,臺灣眾多傳統優勢產業正在進入微利時代,加上近期新臺幣的升值,使很多本已經利潤微薄的企業更是如履薄冰。事實上,資本追逐利潤、規避風險、降低成本,原本就是資本既有的特點和運動規律,人為設限從長遠看難以做到。 同樣是在今天舉行的“臺灣產業結構與資本市場發展的挑戰與策略”研討會上,很多嘉賓也抱持相似觀點。 摩根士坦利此間高級主管何資文認為,臺灣一些產業紛紛移向大陸是非常自然的,有降低成本的優勢,同時市場機會又非常好,對于這個現實當局要認真面對。 作為研討會主持人,財訊文化事業執行長謝金河有一段話更是講得明白。他表示,當今世界任何產業的發展似乎都無法離開大陸這個市場,對于大陸經濟發展所創造出來的機會不可掉以輕心,很多產業會在大陸找到“曙光”。(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