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子鵬 實習記者 袁 茵
北京報道
今年是國家提出西部大開發區域發展的重大戰略第五年,也是“十一五規劃”的制定年,西部省(市、區)要怎樣面對過去五年的發展經驗,如何應對新的發展形勢,現在正是
一個再思考的時機。
3月17日,由國家信息中心、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主辦的“中國歐盟地區政策交流會”在北京釣魚臺大酒店舉行。
在此次會議期間,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辦公室綜合規劃組組長杜平司長,就西部開發和業界人士所關心的問題,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
杜平此前擔任國家計委國土地區所所長,是最早提出制定西部大開發戰略的人士之一,被譽為“西部開發第一人”。杜平認為,實際上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中部崛起互為發展機會。
西部開發體現區域協調
《21世紀》:實施西部大開發對于中國的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及其政策體系有什么意義?
杜平:盡管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只有五年多,但是對于建立新時期的中國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及政策體系已經作出重大貢獻。現在全面總結還早了一點,但是有幾點是有必要提到的。
一,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提出體現了一種“協調性”觀念,這對于調整我國制定區域發展戰略以及區域戰略格局的指導思想來說,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過去,我們確定區域戰略時主要是考慮均衡還是非均衡,是效率多一點還是公平多一點,是以中央為主還是以地方為主。那么現在我們主要考慮的是統籌協調,強調以人為本,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個涵義就要豐富多了,更加符合區域經濟發展本來的客觀規律,更加符合發展市場經濟的規律。
說協調的概念更加豐富和符合邏輯,就是在于只有堅持區域協調發展的區域發展戰略才能讓不同的區域都能發揮獨特優勢,各得其所,相互取長補短,在不斷擴大的分工協作活動中促進共同富裕。
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更加強調的是一個“互動性”。
一個方面是要求西部大開發與中部、東部發展實行區域互動,要求加強東西合作和協調發展。再一個方面是要求中央與地方實現互動。作為支持經濟發展落后地區的發展戰略,中央政府必須要發揮重要作用和支持發展的責任、義務,特別是在提供公平的發展機會方面給予重點支持。
但是,西部各地區要充分發揮其能動性、主動性,不能依然想著“等靠要”等老一套。
還一個方面是特別要求實現政府與市場的互動互補。應該是政府做的事情就要毫不吝嗇地大力去做,而且要做得更好更加有效。但是,關鍵還要靠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在這個方面,目前西部地區還需要做大量工作和努力。
三是,開始表現出“創新性”,實施西部大開發對檢驗中國政府調控地區經濟的能力或水平作出了貢獻。比如,我國在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時,如何在區域政策做到不一刀切,做到分類指導,做到區別對待,西部大開發就是一個很好的實驗基地。有保有壓只是四個字,但是真正貫徹落實起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實施西部大開發畢竟也多多少少創造了一些經驗。
西部開發力度不減
《21世紀》:國家對西部大開發戰略是否會繼續給予支持?
杜平:現在講中國的區域發展格局比較流行四句話,或者說16個字,即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和東部加快,他們共同構成了我國區域經濟四大板塊。
對此,在社會上的確有了很多的議論。比如,有的西部同志認為,西部大開發戰略剛搞了五年,前年有了東北振興,給了許多好政策。去年又提中部崛起,今年“兩會”上中部崛起就是一個火爆的議題。而與此同時,國家的蛋糕就這么大,現在切蛋糕的人多了,會不會影響西部大開發。
也有一些人認為,作為國家來講,在考慮區域發展戰略時總要有一個輕重緩急,或者有一個突出重點的問題。
為了回答社會上的一些疑慮,今年初中央、國務院就組織了一些重要活動,其作用相當于發出一個重要信號,再次明確中央對于西部大開發的基本態度。
今年2月初,胡錦濤總書記專門對西部開發五周年作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批示,緊接著在考察貴州時又發表了重要講話,表明的意思很清楚。一是肯定這五年的成績,證明了中央實行這個大戰略是正確的,深得民心的。二是要求用科學發展觀來統領西部大開發各項工作,要將著力點放在深化體制改革、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方面。
同時,溫家寶總理則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要求開拓創新,扎實工作,把西部大開發推向新的水平。
另外,國務院于2月4日在人民大會堂召開西部大開發五周年座談會的高層次會議。顯然,這是一次組合性的活動,其直接目的就是對西部大開發給一個正面的、積極的說法,表明中央支持西部大開發的戰略不動搖,支持力度不減弱。
東、中、西互為發展機會
《21世紀》:西部大開發與其它區域發展戰略之間,是什么關系?
杜平:國家提出振興東北、中部崛起的同時還是強調西部開發。國家強調支持西部大開發,也并不是說振興東北、中部崛起的戰略就可以動搖了,支持力度就可以減少了。五年來實施西部大開發的實踐證明,西部大開發不僅對西部帶來好處,也惠及到中部和東部地區。
比如,中央在西部投入了4600個億的建設資金,這里面的許多設備、工程技術人員都是來自中東部地區的企業,有些工程本身就直接在中部地區開工建設,如渝懷鐵路,西氣東輸、退耕還林等工程;西部地區產出的一部分能源和原材料以及農牧副產品又由于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而增加了輸往東部或者中部地區的份額,緩解了這些地區的供需矛盾。
同時,東部地區也通過開展對口支援和區域合作,為一些企業到西部開拓了新市場,為一些資本到西部找到了新的投資空間。西部大開發,中央除了增加建設資金外,也支持了約5000億的各類轉移和財政補助資金,他們都以不同的轉換形式最終增加了西部地區廣大城鄉居民的實際購買力,從而對于東部和中部地區生產的一些商品的需求也就擴大了。
現在看,東中部企業到西部投資和貿易是一個擴大的趨勢,實際進入西部地區的資金有人統計說累計超過3000億元。我以為,如果考慮到一些個體戶小老板到西部地區做一些小本生意的情況,則可能這個數字還是比較保守的。
《21世紀》:其它區域發展戰略對西部大開發提供了什么樣的機遇?
杜平:從產業的空間轉移和資本的流動規律來看,隨著西部地區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和東部地區資本報酬率相對下降,許多東部的企業家和閑置資金就會感覺到要做一個空間的轉換或者轉移。
因為沿海地區很長時期來,依靠幾乎低成本外來勞動力,已經發展起來了大量的以生產中低檔產品、“三來一補”產品、貼牌加工制造產品等為主的制造業,產品出口就有錢賺。
但是,現在新情況越來越多。一是沿海制造業的低工資對一些外來民工的吸引力開始降低。二是沿海的土地成本開始升高,這也會逼著這一部分閑置資金要到處尋找能夠實現增值的地區。
顯然,西部大開發也好,東北振興和中部崛起也好,都會有更多機會承接東部沿海地區的產業推進和資本流動。另外,從區域功能看,東部加快發展可以多上繳稅收,以擴大中央財政進行再分配的“蛋糕”,從而擴大對落后地區轉移支付。我認為如果排除國際因素,這就是中央確定的,需要東部地區承擔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
當然,對于其它地區而言,也同樣需要在體制創新、在推動全國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上承擔不同的功能。
比如,東北等老工業基地,需要在重整裝備制造工業、搞好資源衰竭地區經濟轉型、穩定東北大糧倉等領域發揮國家意義上的功能作用。
中部地區要崛起的是對于全國具有重大意義的領域,比如建立國家級糧食基地、穩定能源供應、發揮南北東西大通道作用、提高大中城市競爭力、發展有基礎的原材料加工工業和制造業等等,而不是簡單地在一切方面與西部、東北競爭中崛起。
西部大開發,簡單地說,需要承擔維護國家邊境穩定、民族團結等方面的政治功能,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和老少邊窮等弱勢群體穩定脫貧致富等方面的社會功能,加大重要戰略資源、農牧副特色產品等供給、提供近4億人消費需求市場,以及鞏固和發展與周邊國家區域合作等經濟功能。
因此,發展這樣的區域經濟新格局,對于各地區而言很明顯是互惠互利、各有所圖,對于國家而言則很明顯是通過統籌協調來持續提高全國的整體發展合力和實力。
共同做大財政蛋糕
《21世紀》:蛋糕應該怎么切?
杜平:說到最為敏感的“切蛋糕”問題,也需要公正、公平地看待之。
的確,在一個時間內,國家的“蛋糕”總是一個定量,要照顧的戰略重點區域多了,則相對分配到某一個區域時就會少了。首要的,還是要在統籌區域發展過程中共同做大國家財政收入這個蛋糕。同時,要真正考慮如何按照國家確定的區域功能來調整和優化對地區的支出結構問題。
比如,在西部地區,當最基本的公共產品和服務還嚴重欠缺的時候,當生態環境惡化已經嚴重影響人們生產生活甚至生存時候,我們的中央財政是有責任加大支持力度的。
再比如,在東北地區,當幾十年來為國家工業化作出重大貢獻的企業和工人處于困境時,當經過幾十年資源開采后已經造成礦區大面積塌陷和依此而建的城市面臨衰敗時,中央財政是應該補償這些過去已經長期為國家作出貢獻的企業和職工,特別是要幫助和支持他們減少長期遺留下來的包袱。中部崛起,同樣也需要研究制定一些優惠的政策措施,支持其發揮國家所需要的功能。
總之,中央在“切蛋糕”時,主要的依據是國家定位的區域功能要求,而不應該是均衡分配或者大家都照顧一點。
杜平:研究員,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辦公室綜合規劃組組長(正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