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央行調整個人住房信貸政策 > 正文
 

房地產業非理性繁榮 央行再試政策傳導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23日 00:32 21世紀經濟報道

  央行副行長吳曉靈近日在接受中央臺經濟信息聯播采訪時表示,日前央行調高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的新政策之目的,主要是為了抑制房地產的過度炒作,不是打擊低收入的老百姓。新房貸政策是否可以對目前氣勢洶洶的房價迎頭一擊,還需一段時間,因為一項政策出臺之后,市場有延后觀察反應。如果注意到此前央行對房地產的調控政策主要是對供給方面的調整,而這次的調整是首次從需求的角度對房地產進行調整。新房貸政策之主要意圖應當是要求各大國家商業銀行注意房貸質量,以警惕房地產泡沫對銀行產生的不良貸款風險。

  但新房貸政策并不可能徹底抑制當前虛高不下的房價。因為造成高房價的根本原因乃在一些地方政府壟斷城市土地市場,土地收入成為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從而形成地方政府的“第二財政”。由于地方政府獨家壟斷土地,會在需求集中,經濟景氣的時候,加快催高地價。高房價催高地價,高地價催高房價。這是“兩高”循環原理。所以,在央行宣布這一調整的同日,新華社播發時評,質疑部分城市政府在以“有形之手”“操盤”,與開發商合謀而大力推動房價飛漲。

  另外從抑制房地產過度炒作角度看,新房貸政策作用也有待于進一步觀察。0.2個百分點的利率上調(公積金貸款利率上調0.18個百分點),對于以投資為目的的購房者,也就是俗稱的“炒房者”來說,不過增加千分之二的資金成本。首付比例從兩成調高到三成,對個人炒房者來說,因為資金限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對集團炒房者來說,例如有名的“溫州炒房團”,進入成本實在可以忽略不計。有專家指出,只要我們這個高房價后面的利益機制存在,投資人預計投資房產仍然能帶來較高的投資回報,同時市場上仍然缺乏其他投資機會,炒房活動就不會因為這次加息而偃旗息鼓。相反,炒房資金成本提高,反而會刺激投資人預期更高的炒作回報。

  如果要平抑房價,更有力的手段應當是收緊對房地產的信貸總量。目前房地產市場發展高度依賴銀行貸款,例如上海,截至2005年2月末,全市中資金融機構商業性房地產貸款余額3715億元,占全部貸款余額的29.3%,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余額2599億元,同比增長43.5%;今年1-2月,商業性房地產貸款新增214億元,占全部新增貸款高達87.7%,房地產貸款占新增貸款將近九成。房地產市場和商業銀行如此緊密的關系,要控制對房地產信貸總量談何容易?更深層次的問題是,因為控制對房地產市場的信貸,就會影響房地產市場流轉資金,降低大家對投資房產的投資回報,使得房價回落,這樣房地產商利潤減少,銀行不良貸款增加。房地產泡沫和金融風險,實際上是多個力量合伙哄抬出來的,10年前的東南亞就是。所以,央行新房貸政策之目的,重點在于警示商業銀行注意信貸質量,減少銀行的不良貸款,防范金融風險。

  我國房地產市場過于復雜,是一個系統工程。央行副行長吳曉靈就坦誠,這次僅靠央行是不夠的,還必須要國土資源部等多部門來出臺相關政策來配合。她指出,“現在實際上房地產價格是不正常的上升,除了當前的宏觀經濟中的一些具體問題以外,還有一些制度性的問題:比如我們的土地供給制度、比如住房問題上財稅政策和金融政策應該怎樣合理地搭配。如果我們不注意這些制度的改進,那么銀行今后的風險也難以很好地控制。”中央要下決心治理房地產市場的非理性繁榮,必須從制度性結構入手。

  與此同時,我們也關注另外一種聲音,針對央行此次出臺新房貸政策的過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魏加寧指出,央行政策的出臺應進一步規范化和透明化,應加強對政策制訂部門的監督管理機制。在國外,每隔一段時間,金融政策的制訂機構都必須向公眾公開前一時期所出臺的重大政策的制訂程序、參與人等,讓公眾了解該政策出臺的必要性和具體的操作環節,這種公開性、透明性和規范性的要求可以促使政策更好地被公眾了解。

  政策出臺公開、規范、透明,既可以防止創設政策租金,使得政策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被人為扭曲,同時可以使公眾更加了解政策制訂過程,理解政策意旨,形成更清晰和穩定的市場預期,有利于政策制訂目的之實現,最終有利于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順暢。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賺錢
彩 信 專 題
雙響炮
詮釋愛情經典漫畫
水藍幸福
海螺愛情精彩圖片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