幅員的遼闊和人口的密集,使得中國東部很多地區,都有可能形成相對獨立的區域市場和產業群體。沿青藏高原東側的橫斷山脈,經秦嶺、太行山、燕山、遼西山地到大興安嶺可以劃一道線。此線以東,除云貴高原外,大都是適合工農業發展的平原地區,產業選擇的余地很大。山地和丘陵構成了天然的市場邊界,河川則成為區域市場之間的自然紐帶。此線以西,除大河流域附近的少數地區,只適合畜牧業的發展。盡管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城市位置和人口規模的選擇余地卻很小。環境地理條件、自然資源稟賦上的差別,不僅決定了不同地
區城市人口密度和區域市場規模上的差異,而且強化了各個地區之間經濟上的相互依賴。
中國歷史上多次的人口向南遷移,使江南地區集聚了深厚的華夏文明遺存。其中包括細作農業技術、精湛的手工藝技能和勤儉、執著的經商傳統。近代以來,西方入侵對中國經濟、社會、政治等各方面的影響(例如鴉片戰爭后的五口通商);以及前述人口增長引發的閩粵百姓“下南洋”等;對于今天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經濟發展,以及廣東、福建兩省的外向型經濟發展,依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此外,傳統計劃體制時期的大規模工業建設,為中國東北和中部地區奠定了門類比較齊全的現代工業基礎。“文革”時期的三線建設,則為中西部省份今天的工業發展,創造了技術和人才方面的條件。所有以上這些因素,決定了今天我國區域經濟的基本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