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今年中央預算確立穩健財政政策加大公共領域支出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15日 02:34 第一財經日報

  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批準2005年中央預算

  本報記者陳黛發自北京

  據新華社14日報道,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審查了國務院提出的《關于200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及200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及2005年中央和地方
預算草案。會議同意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的審查結果報告,決定批準《關于200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及200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下稱《報告》),批準2005年中央預算。

  《報告》對200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作了總結,并對200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作了安排。

  《報告》稱,2004年全國財政收入達到26355.88億元,全國財政支出28360.79億元,收支相抵,支出大于收入2004.91億元。中央財政實際比預算超收2537.71億元。

  2005年我國將實施穩健財政政策。2005年全國財政預算收入29255.03億元,支出32255.03億元,擬安排中央財政赤字3000億元,比上年預算減少198.3億元;擬安排長期建設國債800億元,比上年減少300億元。

  前財政部部長、現任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會長劉仲藜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報告》最大亮點是中央財政支出安排加大向公共領域的轉移,并通過法定程序確立了穩健的財政政策。

  事實上,“財政政策在去年下半年已經在悄悄轉型。”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趙全厚介紹說,主要體現在國債的緩撥和財政超收部分沒有直接用于建設領域,并且在下半年面臨煤電油運緊張的時候,也沒有擴大相關行業的投資。

  對于今年仍然安排的800億元國債計劃,趙全厚解釋說,盡管宏觀層面上要對經濟過熱做到基本控制,但還有一些正在進行的項目仍然需要國債支持。

  《報告》表示,2005年財政預算支出的重點將是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緩解部分縣鄉財政困難,除了大幅度減免農業稅,還將新增轉移支付資金140億元。

  趙全厚認為,《報告》中對農業的支持部分釋放了一個更加強烈的信號,就是對農業的支持將加快步伐并加大力度,這不僅僅體現在農業稅的減免方面,還包括農村的基礎建設、公共建設、硬件環境和軟件環境的改善等等。

  另外,中央財政將加大對社會發展薄弱環節的投入,如教育、科技、衛生等方面,共支出1297.09億元,比上年增加178.76億元;支持就業再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對再就業支出安排109億元,比上年預算增加26億元;并繼續增加對地方轉移支付,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的轉移支付,除稅收返還和體制性補助4499.21億元外,安排對地方轉移支付6724.87億元。

  曾任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現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的烏杰教授對這個轉變表示支持。烏杰認為,比較起來,教育是應該放在第一位的,尤其是農村過多的學齡兒童教育質量不能保證,對社會的影響很大。

  今年《報告》對財政超收部分的支出和分配提出了依法理財的原則,趙全厚認為這是今年《報告》的亮點之一。“這表明了政府開始重視對超收部分的理性運用。”

  據趙全厚介紹,2004年對超收部分的使用已經有了變化,如解決了拖欠的出口退稅,增加了對農業投入等,并更多地用于解決生存矛盾方面的問題。

  他預測,2005年對財政超收部分的使用將遵循2004年的思路,既保持中央財力的集中性,也符合“依法理財”的原則。

  按照《報告》,2005年的地方財政總支出和地方本級支出預算分別為24410.62億元和23817.03億元,分別比2004年執行數增長15.9%和16.4%,屬增長較高部分。趙全厚對這一內容的解釋是,中央財政將更大力度支持地方財政的轉移支付。

  從1994年實行分稅制后,省級財政收入有了一定積累,而縣鄉級財政普遍出現困難。今年財政部在對地方的轉移支付以外,還拿出150億元推出“三獎一補”政策,用“地方轉移支付越多,獎勵越多”的政策來解決基層的財政困難。

  趙全厚說,這個辦法在去年進行選擇性試點后,收效顯著,今年可能推行到更多地區。“盡管是個臨時性政策,卻給了縣鄉級政府一個驅動機制,有助于加快財政制度改革步伐。”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穩健財政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賺錢
彩 信 專 題
雙響炮
詮釋愛情經典漫畫
東方美女
迷人風情性感姿態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