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克文代表:歧視性規定阻礙農民工成為技工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14日 09:45 新華網 | ||||||||
臨時工小黃:每周干78小時,月工資卻比正式工低1500元 新華網北京3月14日電 (記者 黃冠) 黃進偉,男,28歲,河南許昌人,在北京某高校后勤部門打工。 黃進偉來北京兩年了,還是一口河南話,一提這事兒,他就臉紅,說:“這是老胳膊
來北京前,黃進違在廣東、福建打工3年,換了5個鞋廠。經常上班到凌晨兩點,早上也得8點半上班,到處是焦皮味,月工資700多元。 2003年2月,黃進偉來到北京,從事供暖、制冷與電工維修工作,最初月工資500元。他考取司爐工證(海淀區質量技術監督局發)、低壓電工證(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和空調制冷維修證(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之后,月工資漲到900元。 2004年12月,黃進偉又以入學考試第二名成績,考上北京建筑工程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夜大班,上暖氣通風和空調工程專業。問他為什么這樣執著要上學,他苦笑一聲:“還不是逼出來的!我想專業上再過硬點,看能不能與正式工一樣的拿工資。” 黃進偉是個臨時工,比正式工(學校在編人員)工作時間長,工資卻比正式工低得多。去年夏天,黃進偉與另兩名正式工分別搭班,開主樓中央空調。正式工一天一輪,一天工作10小時,一周最多40小時;進偉幾乎天天上班(有事請假),從早上6點干到晚上10點,一天至少工作13小時,每周至少工作78小時。黃進偉的工資每月900元,而正式工的工資為2400多元(由學校發的在1300元左右,由部門發的在1100元左右)。 干同樣的活,工資卻相差1500元。有的正式工反而“安慰”他:“出去沒準還不勝這兒呢,這兒工資穩定,活兒不重,又不拖欠工資。” “人活一輩子,不出來看看也太虧。大家都說只有學技術,才能混碗好飯。可現在為什么還是同工不同酬呢?”黃進偉說,妻子在北京一家餐館當服務員,孩子從一歲多開始就留在老家由父母照看。他尋思著,總有一天要把孩子接到北京,“河南,不想再回去了。人均7分地,種金豆也富不起來。” 末了,他問記者:“你說我上完學,能同人家正式工一樣嗎?” 靳克文代表(河南省漯河市市長): 改革開放之初,便有了“民工潮”這個詞,農民工伴隨著中國發展走過了20多年,貢獻巨大。可是,回頭看看,農民的權益得到保障了嗎?恐怕不容樂觀。近年來,農民工工資“清欠風暴”幾乎刮到了每個城市,清出來的一個個巨額數字,不正說明農民工權益長期得不到有效保障嗎? 農民工有了技術,也未必能改變命運。因為在農民成為“技工”的路上還遺留著好多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限制。比如,即使子女就學問題解決了,也因為戶籍制度仍然起作用,他們的子女卻無法在城里參加中考和高考。要提高農民工的待遇,不僅要加強農民工培訓,更重要的是革除那些長期侵害農民工權益的用工方式。 現有農民工用工方式不合理的癥結在于:把農民工的勞動視為低工人一等的勞動,進而用人單位有法不依。20多年來,干部的工資從幾十元漲到了數千元,而農民工的工資只增加了幾十元或一兩百元。農民工休息權經常受到侵害,醫療、養老得不到保障,干最苦最累的活兒,拿到的工資卻僅能維持“勞動力簡單再生產”。這實際上是剝奪農民工創造的社會財富,也違背了“按勞分配,多勞多得”的社會分配原則。 對農民工用工方式,急需國家主動進行全國性的執法監督,不能再“民不告官不究”了。我國經濟經過20多年的快速發展,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經濟實力。已經到了讓農民工堂堂正正享受工人待遇的時候了,工人所享有的憲法賦予的一切權利,“農民工”理應享有。(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