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走低 通脹壓力尚存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12日 10:46 《財經時報》 | |||||||||
2005年CPI究竟會漲多少,最終將取決于中央政府如何平衡資源性產品以及服務價格上調壓力,如何使價格調整的力度和社會承受程度統一起來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 財經時報 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中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1.9%,生產資料
同比漲幅回落 但環比上升 1月份,中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月上漲1.9%,低于去年12月份2.4%和2004年全年3.9%的水平,但環比價格上漲0.6%,比2004年12月份的0.1%提高0.5個百分點,顯示消費價格仍處于上升過程中。 分類別看,食品價格比去年同月上漲4.0%,非食品價格上漲0.8%;消費品價格上漲1.8%,服務項目價格上漲2.2%。在食品類價格中,糧食價格上漲14.2%;居住類價格上漲5.5%。其中,水、電及燃料價格上漲10.0%,建房及裝修材料價格上漲2.3%,租房價格上漲2.2%。1月份的物價繼續延續2004年食品和服務價格上漲、工業消費品價格下降的走勢。 1月份,生產資料銷售價格比去年同月上漲7.5%,漲幅比去年12月份的8.2%下降0.7個百分點。當月環比價格下降0.1%,說明價格絕對水平和2004年12月基本持平,而2004年12月份環比下降0.8%,生產資料絕對價格水平下降的幅度明顯趨緩。 分具體品種看,原油及成品油價格明顯回落,與原油價格相關的下游產品價格漲勢明顯趨緩,煤炭產品價格繼續上漲,鋼材產品價格和有色金屬產品價格漲幅縮小。 通脹壓力尚未顯現 物價上漲可分為兩個部分:翹尾因素和當年新漲價因素。其中,翹尾因素是上年價格上漲而自然轉移到當年價格指數的部分,與當年的經濟運行情況無關。 從翹尾因素看,2005年物價仍處于上升態勢。翹尾因素可根據2004年的月環比數計算得到,根據國家統計局和國家發改委公布2004年12個月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生產資料價格指數月環比數據,推算出2005年各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的翹尾因素分別為:1.3%、1.5%、1.2%、0.7%、0.8%、1.5%、1.7%、1.0%、-0.1%、-0.1%、0.2%,全年平均為0.8%,峰值會在7月份出現。生產資料價格指數2005年各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的翹尾因素分別為:5.9%、3.9%、2.6%、1.7%、3.1%、3.4%、2.5%、1.3%、0.5%、-0.1%、-0.2%和0,全年平均為2.1%,峰值會在1月份出現。這樣,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的1.9%中,翹尾因素為1.3個百分點,新漲價因素為0.6個百分點。生產資料價格指數上漲的7.5%中,翹尾因素為5.9個百分點,新漲價因素為1.6個百分點。 從物價傳導的新漲價因素看,最突出的是2004年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的影響。在中國各類價格的變化過程中,生產資料價格是先導指標,生產資料價格上漲通過成本推動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再傳導到零售環節工業消費品價格上升。關于生產資料價格向居民消費價格的傳導時間,國內的研究結論不盡相同,但基本認為影響會在15~20個月內基本完成。我們利用國家信息中心開發的《中國多部門價格模型》測算,如果生產資料價格向零售環節工業消費品價格傳導順暢的話,2004年生產資料價格上漲13.6%,通過成本可推升2005年工業消費品價格上升6%左右,拉動居民消費物價指數上升2.6%。 上游產品價格的傳導 從2005年可能出現的長期新漲價因素看,首先,公用事業和服務價格調價壓力加大。2005年,政策性調價因素影響公用事業和服務價格上漲,將可能成為拉動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的因素。由于2004年各地公用事業和服務價格上調受到政策制約,使各地上調價格措施出臺的時間后移到2005年,對2005的價格總水平上漲將產生壓力。同時,調整水、電、燃料等資源性價格也是通過價格杠桿解決中國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生產方式的根本舉措,是樹立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 其次,國內糧食產量低于實際消費量,2005年中國糧食消費在4.8億-4.9億噸,糧食產需缺口1000萬-2000萬噸,只要糧食供求有缺口,仍有可能促使糧價走高。2005年糧食和其他食品價格會穩中略升,對居民消費價格上漲仍有一定影響。 再次,生產成本壓力加大,工業消費品價格指數有可能從今年某一時點起由負轉正。在2003-2004年,生產資料價格大幅上漲的同時,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價格等工業消費品市場價格不升反降,上游產品漲價后不能及時向下游傳導有兩個原因,一是中國加工工業生產能力過大。工業消費品生產能力明顯大于消費能力,制約了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向消費物價的傳導,使得上游價格上漲傳導到最終的消費領域的難度增加,程度減小,時滯延長。 二是就業壓力大,工資成本偏低,沒有形成物價、工資輪番上漲的機制。面臨供給過剩、消費需求平穩的格局,多數生產加工企業只能通過自身消化或降價促銷的方式開展競爭,盈利空間縮小。但目前,下游企業消化成本上漲的能力減小,工業消費品生產企業利潤增長出現減慢的趨勢,企業破產兼并增加,過剩生產能力得到消化;工資偏低已經導致一些地區出現“民工荒”,工資上漲的壓力開始顯現,沿海地區的民工短缺已導致這些地區民工工資水平上漲了10%~30%。 因此,一旦加工工業生產能力得到壓縮,工資增加,上游產品價格上漲就會順暢傳導到下游產品,帶來物價全面上漲。2005年,由于生產成本加大、工資會提高,上游產品價格上漲向下游工業消費品傳導的趨勢將比較明顯,工業消費品價格水平會由負轉正,并成為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的重要因素。 最后,生產資料價格將延續2003年以來的上升態勢。在繼續實施緊縮性宏觀調控的政策下,2005年投資增速有所放慢,需求放緩會引致生產資料價格上升的幅度低于2004年,初步判斷,2005年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幅度大約在8%左右。從主要品種看,煤炭產能短缺,價格會繼續上漲。煤炭產能建設嚴重滯后,造成煤炭短缺。煤炭供應不足又是缺電的一個重要原因,當前中國60%以上的煤炭都用于發電,煤炭價格提高會給電價帶來壓力。2005年,世界鐵礦石協議價格上漲71.5%,將導致鋼材價格上升。國際石油價格仍處于高位。 總之,2005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平均漲幅在4%左右,1月份較低的物價水平并不意味著通脹壓力的消除。但2005年CPI究竟會漲多少,最終將取決于中央政府如何平衡資源性產品以及服務價格上調壓力和低收入階層、經營困難企業的承受能力,如何使價格調整的力度和社會承受程度統一起來。 (執筆:祝寶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