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重慶982座病險水庫告急 21億整治費用缺口難填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10日 12:55 《時代信報》

  我市從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期間修建的眾多水庫,由于水利工程管理體制不健全,經營制度不合理,工程收取水費難,如今多半處于“有人用無人管、有人用無人修”的狀態。;急需修繕的982座病險水庫只有投入沒有產出,普遍盈利能力不足,融資乏力,市縣兩級配套資金面臨窘境。

  信報記者 李星辰 報道

  主城水庫九成有“病”

  3月4日,在重慶市水利局水利處一個相當雜亂的辦公室里,忙得不可開交的易星風趣地告訴記者,他成了市水利局的“作家”,每年他都要為各部門寫大量的文章。

  易星是重慶市水利局具體負責病險水庫修繕管理的人士,他最近忙于給政協人大代表回復提案、議案。每個“兩會”代表的提案都由他負責書面答復,然后報局領導簽字。

  2004年初,有三個“兩會”代表提交病險水庫方面的提案,而在今年元月重慶市剛剛過去的“兩會”上,關注我市病險水庫的修繕難題的代表上升到13位,每一個提案幾乎都希望市水利局將其相關的水庫作為市水利部門資金投放的重點。

  越來越多的“兩會”代表關注區縣的病險水庫是有原因的。

  據了解,病險水庫并不只是在農村。主城區共有6座中型水庫,庫容均在1000萬立方米以上,分別是渝北的新橋、兩岔水庫;巴南的南彭、下澗口水庫和北碚的勝天、海底溝水庫。除新橋水庫已摘掉“病帽”外,其余的均“疾病”纏身———有的水庫壩身高度不夠,有的壩體開裂、滲漏,有的放水設施老化等。據市水利局水利處劉副處長透露,這5座水庫的“病史”至少有10年。

  涪陵李渡一張姓農民告訴記者,當初他曾經參與老家水庫的修建。他說,那完全是一場轟轟烈烈的群眾運動,幾百農民同時參與到水庫的修建中,但是當時基本沒有什么技術方面的指導,多是土法上馬,加上工期較緊,難有科學依據。

  調查發現,涪陵區現有的145座骨干水利工程,大都修建于20世紀50~70年代,由于受當時政策、投資、技術水平、建筑材料等歷史條件的限制,多數工程沒有按照基建程序操作,而是采用邊規劃、邊設計、邊施工的辦法組織群眾進行突擊性修建,因此,該時期建設的大部分工程留下了許多質量隱患,加上運行多年,年久失修,病害十分嚴重。根據2003年水庫大壩安全鑒定結果,涪陵140座二、三類壩有80%屬于病險水庫,急需修繕加固。

  病險水庫成為雞肋

  這些病險水庫被視為區縣領導仕途的“定時炸彈”,涪陵區某知情人士王先生告訴記者,我市大量年久失修的病險水庫已經成為官員們眼中的雞肋。

  這不是某一個區的問題。在我市的40個區縣,病險水庫問題已經相當突出。來自市水利局的調查報告顯示,目前我市現有水利工程18.4萬處,有2753座水庫,水庫總容量達到了41億立方米。但是由于大都修建于上世紀的50-70年代,工程設計標準低,建設質量差,加之維護資金長期不足,經過30-40年的運行,不少水庫年久失修,病險情況十分嚴重。

  市水利局有關官員稱,1998年全國發生特大洪災后,根據水利部要求,重慶對全市水庫進行“把脈”,當時發現屬于嚴重病險的三類壩水庫(水庫大壩存在險情的水庫)有1485座,占水庫總量的54%,高于全國14個百分點。這1485座病險水庫涉及下游10個縣城、400多個場鎮、500多萬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到去年年底,我市利用中央補助和地方資金對其中的503座病險水庫進行了除險加固,全市三類壩病險水庫數量從1485座下降到了982座,這982座病險水庫迫切需要“對癥下藥”。

  “分布在各區縣的病險水庫常常讓當地的行政長官睡不好覺。”易星告訴記者,安全責任的強化和病險水庫隨時可能出現的險情讓區縣的主要領導的神經相當緊張。為了安全,大量的病險水庫無法按設計要求蓄水,有的水庫甚至空庫度汛,每年減少蓄水量4.3億立方米,影響有效灌溉面積123萬畝,造成農業經濟損失7億元左右。

  21億“藥”費缺口難填

  按照國家發改委和水利部的要求,到2010年前必須完成全市所有病險水庫的整治,然而要完成這一任務卻是困難重重。其中目前最大問題是資金困難,特別是地方的配套資金到位不足。市水利局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了解,全市982座病險水庫2010年完成整治,需要投入資金27.59億元,目前全市有142座水庫納入了國家計劃,爭取到中央支持解決的6.34億元;但其余840座水庫治理需要資金18億元,再加上地方為中央支持的資金配套3.25億元,需市里和區縣解決的資金高達21.25億元。

  而這21億元對我市的區縣財政而言并不輕松。

  同樣以涪陵為例,2004年5月,該區規劃在2004年—2010年整治病險水庫128座,計劃投資3.3億元,改擴建13座水庫渠道,投資5337萬元,新建水庫5座,投資7.4億元。整治山平塘5224口,投資1.8億元。該規劃總投資高達9.8億元,但是目前涪陵每年用于水利建設的資金僅97萬元。

  配套資金嚴重不足

  按照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和市水利局共同研究的市及區縣配套資金分擔辦法,國家級貧困、省級貧困和一般區縣市由市級承擔的配套資金比例分別為50%、30%、20%,其余由區縣配套。2003年的情況是,市、區縣兩級的病險水庫資金到位率為4.25%。由于配套資金到位差,不少工程只完成了主體工程的除險加固,而安全監測設施、管理設施等配套工程則無法完成。

  從2005年開始,重慶納入中央補助投資除險加固的病險水庫有110座,總投資9.59億元,其中申請中央補助6.34億元,需要地方配套3.25億元,也就是說單是這110座水庫,今后六年平均每年需要地方配套0.54億元。而全市未列入中央補助的三類壩病險水庫有840座,按照國家2010年全部完成的要求,市縣兩級財政每年各需要投入資金1.5億元。但是由于區縣財政狀況普遍不好,現在每年用于水庫除險加固的資金約為4000萬元,市級財政無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專項資金,今年用于病險水庫的資金只有2500萬元。這樣的投入,根本不可能在2010年完成病險水庫全部銷號的目標。

  有關人士指出,配套資金的嚴重不足,將影響中央財政對我市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資金支持。

  資金運轉難以為繼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全市的2753座水庫,98%為區縣管理的小型水庫。而這些水庫主要是公益性效益,經營收入通常很少。區縣財政對水庫正常運行、維護的投入也少得可憐,根本不能滿足水庫正常運行、維護的需要。

  市水利局的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我市的水庫管理單位的運轉大都比較困難,全市水庫管理單位人均工資僅300元左右,還不夠請一個保姆。水庫管理單位職工的低收入必然造成其從業者素質低,管理水平低,不少水庫管理人員甚至在水庫出現安全隱患時也不知道上報。

  近年來,由于大量的農民外出打工,農村的廉價勞動力大都外出,各區縣的水庫要雇到管理人員已經很不容易,因此區縣有的水庫基本處于無人管理的狀態,某些水庫甚至連多年來少得可憐的承包費都沒有收齊。

  按照當地農民的話說,病險水庫已經成了不下蛋的老母雞。調查發現,有的中型水庫每年的收入也只有8萬元左右,基本只夠相關管理人員的人頭費用。

  由于當初水利工程管理體制不健全,經營制度不合理,工程收取水費難,我市大多數水利工程處于“有人用無人管、有人用無人修”的狀態。

  銀行不愿提供貸款

  從病險水庫的修繕可以看出銀行在目前區縣投資方面所起的核心作用。

  “誰敢再給病險水庫貸款呢?”市農業銀行的孟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即使是近年投資的水庫,只要沒有規劃能發電,這些水庫連銀行貸款的利息償還都有困難,所以金融機構一般很難給病險水庫的加固除險提供融資服務。

  水庫的收益相當低,投資后銀行很難收回投資本息,所有的金融機構都不愿意再貸款給上世紀50-70年代修建的水庫。除去銀行貸款,病險水庫的惟一資金來源只能是財政撥款。

  區縣財政難以負擔

  “一旦要區縣財政出資的時候,這些地方財政的窘迫就顯露無疑。”浙江到重慶來投資的單先生告訴記者,盡管近年來,各區縣大打招商引資牌,拉動了當地GDP的快速增長,但是區縣實際可支配的財政收入并沒有隨著GDP的大增而同比增長。從區縣財政投入到病險水庫的修繕就可以明顯看出,實際上重慶市的投資熱并沒有能夠從根本上改變區縣財政的窘迫現狀,部分區縣的GDP增長對其地方財政狀況的改善并沒有明顯效果。

  在投資狂潮中,部分企業利用各縣急于引進外來投資的心態,以低廉的價格獲取大量土地而不進行實業投資,而是直接或變相倒賣土地以獲取巨額利潤,或者大量的利潤實際上并沒有通過稅收流入地方的財政賬簿。

  同時,由于外來投資總量較小,而招商引資工作是考核區縣領導的硬性指標,造成不少區縣招商引資并沒有以稅收增加作為一個考核指標。首先,區縣在原定的產業布局和規劃難以實現,往往是“來者不拒”地散亂引資。其次,缺乏對項目產業帶動性的考慮,沒有仔細測算比較財政讓利與企業遠期貢獻相比是否合算。

  顯然,區縣財政狀況的普遍不近人意已經顯示出區縣投資的泡沫成分。在財政捉襟見肘的情況下,要將20多億元投入到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中去,還有待強硬的措施來保證地方財政向公益投資傾斜。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病險水庫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第77屆奧斯卡盛典
蘇丹紅一號食品風波
3.15 消費者權益日
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
騎士號帆船歐亞航海
CBA全明星賽陣容公布
購房還貸計算器匯總
解讀商品房銷售合同
林白:婦女閑聊錄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