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工資、鐵醫(yī)療、鐵養(yǎng)老”,這是計劃經濟時代城鎮(zhèn)居民大多享有的“三鐵”。那時,百姓雖然掙得不多,但不愁生老病死、子女上學,也敢于把錢拿出來消費。然而,與近年來投資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很多該“熱”的領域很長時間沒能“熱”起來,一個突出的表現(xiàn)就是消費市場:當前大多數(shù)老百姓消費信心不強,不敢隨便花錢。
到底是誰捂住了百姓的“錢袋子”?正在北京出席兩會的代表、委員們紛紛為此“把
脈開方”。
被動消費好似“無底洞”
“近年來,一些關系百姓切身利益的改革快步進行,取得明顯成效。但是,由于改革的不完善,醫(yī)療、養(yǎng)老、教育等被動消費項目給人以‘無底洞’的感覺!彼拇ù砑o盡善說,“這動搖了人們消費預期,降低了消費信心,成為阻礙擴大消費的‘死結’!
中國社科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楊圣明代表說,計劃經濟年代,消費率的高低是跟投資率成正比的。改革開放之后,消費逐漸不再跟隨投資軌跡變化,其增長主要依賴于收入增加等“硬指標”和消費心理等“軟環(huán)境”。就我國國情來說,消費主要依賴于中低收入群體。但是,老百姓卻無法估計未來養(yǎng)老、看病到底需要多少錢。心里沒有底線,當然不敢消費。
以教育為例,近年來持續(xù)高速增長。12萬、34萬、49萬……一個孩子上學到底要多少錢,沒有準確數(shù)字,但都是讓人生畏的大數(shù)字。
醫(yī)療費用畸高也是消費者反映強烈的問題。據(jù)調查,四川省有40%的人全年沒有去過醫(yī)院看病,但其中僅有9.3%的人是“沒生過病”,其余的皆為“看不起病”或選擇“到藥店買藥”。
天津市衛(wèi)生局局長張愈代表說:“一盒藥,中間經過無數(shù)道的回扣、盤剝,拿到消費者手上,價格不知翻了多少倍,這能不抑制消費嗎!”
越改革花錢越多出“怪圈”
一些代表形象地將教育、醫(yī)療、社保比喻為抑制消費的“三座大山”。他們認為,一些改革在制度設計上存在偏差,使本應由政府承擔改革成本的社會公共產品服務被推向市場,消費者難以承受,某些領域甚至給人以“越改革花錢越多”的感覺。多年來,醫(yī)療衛(wèi)生體制改革實行贏利與非贏利醫(yī)療機構的分離,國家投資不少。據(jù)有關機構調查,僅2002年國家撥款就達250多億元投入非贏利醫(yī)院,可還是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又回到靠藥品利潤支撐的老路上。結果是改革年年出新招,又是招標,又是降價,但實惠沒有落到百姓身上。
西南財經大學國際商學院院長易敏利代表說,我們搞教育改革的目的,是為了讓更多的孩子上得起學,享受更優(yōu)質的教育。可是,由于政府公共投入長期不足,一些地區(qū)的義務教育“先天貧血”,教育產業(yè)化在不經意間被不適當?shù)匾氲竭@一領域,學費也翻番地往上漲。高等教育費用漲得更厲害,一些貧困家庭甚至“一人上學,全家吃糠”。
再說保險,其險種設計也是利益驅動式的。許多保險公司只青睞年青人,因為他們收入高,收入穩(wěn)定,風險小。卻排斥55歲以上的人投保,嫌他們年紀大,體弱病多,風險大。一位大學教授向記者反映,他的老父親80多歲,錢攢著不敢花,說要“保命”。于是,他就去給父親買保險,可走了幾家保險公司,一聽說這么大年紀,就沒一家肯保的。(新華社記者叢峰陳芳譚浩)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將“努力改善消費環(huán)境……引導消費預期,增強消費信心,增加即期消費”。代表們認為,這些說到了擴大消費的“難點”上,而一旦打通部分領域改革的阻礙,營造出一個沒有后顧之憂的氛圍,就有可能出現(xiàn)消費全面復蘇的局面。
出席兩會的貴州代表李萬祿說,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消費能力應該是“突破口”。一方面,低收入者的消費傾向更強烈;另一方面,這一群體有著極強的社會示范效應。如果保障了這部分處于社會底層人群的衣食、醫(yī)療、教育、居住等底線,人們的消費信心就會大增。
通過消費補貼來彌補收入差距造成的消費差距過大問題,被認為是營造良好消費氛圍的有效途徑。張愈代表說,城市低保線要逐年增長,轉移支付力度也要加大。同時,可以采取實物發(fā)放的形式,按發(fā)放低保金的模式程序,定時、定點向低保戶發(fā)放。這種辦法既直接消耗了消費品,也鼓勵了低保戶將手中的現(xiàn)金消費出去。
一些代表還建議,應重點解決低收入群體的住房與就學問題,實行優(yōu)惠政策。比如購房方面,能否考慮實行銀行“差別利率”,對不同收入的人群,實施不同貸款利率,從而鼓勵低收入者買房。
“在一些改革無法一步到位的情況下,切實保障和提高低收入群體消費能力,至少將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社會整體消費心理轉變和消費水平的上升!奔o盡善代表說,“那個時候,捂在錢袋上的那只手,老百姓自己就會高興地拿開了!
消費率降至多年最低自改革開放以來,消費需求始終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但是,隨著近年來工業(yè)化和現(xiàn)代化進程加快,需求結構逐漸失衡,投資需求快速增長,投資率持續(xù)偏高,消費需求日趨削弱,消費率逐年走低。
2004年我國消費率已下降至53.6%,創(chuàng)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最低水平,同比在上年下降的基礎上又回落了1.9個百分點;與1978年相比下降了8.5個百分點,平均每年下降0.31個百分點。
為保持經濟持續(xù)快速穩(wěn)定增長,開發(fā)新的動力擴大消費需求,成為當前我國面臨的重要課題。
作者: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