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穩健的財政政策建設和諧社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10日 04:18 第一財經日報 | ||||||||
昨天(9日),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中外記者招待會,財政部部長金人慶、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謝旭人,就財政政策轉向穩健、個稅、燃油稅、農業稅、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出口退稅、國有銀行改革和人民幣匯率等問題作了比較詳細的解釋。 從今年開始,1998年以來連續實行的以財政擴張為主要特征的積極財政政策淡出,穩健的財政政策登上經濟舞臺。作為市場經濟條件下宏觀調控基本工具的財政政策,伴隨著舉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繼黨中央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以來,再一次從戰略高度放眼全局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它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的集中體現。推進和諧社會建設,需要從許多方面作出努力,而適時調整財政政策取向,是其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財政政策在社會經濟生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財政政策“上涉國計、下及民生”。中央政府日前宣布調整財政政策取向,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正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基于對財政政策的重要性的深刻認知,為建設和諧社會而采取的一項戰略措施,意義極為深遠。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經歷20多年的高速增長,成就舉世矚目,堪稱大國經濟史上罕見的奇跡。然而毋庸諱言,在總體經濟持續繁榮的背后,亦逐步積累起一些“不和諧因素”,尤其是人群差距和地區差距不斷拉大,基層財政困難加劇,“三農”問題,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尚未形成,生態環境持續惡化,莫不成為阻礙未來一段時期中國社會經濟再創輝煌的隱憂。在此背景下,黨和政府高瞻遠矚,適時提出建設和諧社會的偉大目標,并采取包括調整財政政策取向在內的一系列手段予以推進,可謂正當其時且切中要害。 我們深信,在進軍和諧社會的征程中,財政政策不僅應該有所為,而且能夠有所為。“兩會”不僅已經釋出調整財政政策取向、從積極財政政策轉為穩健財政政策的明確信息,而且明確披露穩健財政政策的四項具體內涵,即控制和削減赤字、調整國債投資方向或財政支出結構、深化財稅改革和增收節支。其中包含的許多政策措施,包括把更多的財政資金投入需要加強的農業、科教文衛、社會保障這些薄弱環節,進一步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完善出口退稅機制,將增值稅從生產型轉向消費型以及內外資企業所得稅,不僅是因應當前我國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而采取的對策,更是為建設“和諧社會”而在政策層面采取的富于遠見的行動。 隨著經濟的快速成長,我國財政收支規模正在以更快的速度成長。尤其是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中,財政收入的增幅超過25%,財政收入增量超過5000億元。財政規模的迅速擴大和財政實力的迅速增強,為通過調整財政政策取向促進“和諧社會”建設,提供了有力的經濟基礎和極為難得的歷史性機遇。與此同時也要看到,建設“和諧社會”是一項極為復雜的系統工程,要充分發揮財政政策在其中的積極作用,決不是一件輕松的工作。應深刻理解建設“和諧社會”這一系統工程的復雜性、艱巨性和重要性,深入分析調整財政政策取向、實施穩健財政政策的必要性和積極意義,有計劃有步驟地采取實際行動,在削減與控制赤字、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深化財稅改革和努力增收節支等方面,扎扎實實地開展工作,最大限度地發揮財政政策在推進“和諧社會”建設中的獨特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