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企業競爭力 國企民企從競爭走向競爭合作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9日 01:14 中華工商時報 | |||||||||
□本報記者王擎 3月5日,溫家寶總理代表國務院向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作了政府工作報告。報告說,2005年,要用更大力量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突破。這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既包括“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也包括“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前者的內容共計346個字,后者的內容共計167個字。
國有資產流失之辯 3月6日中午,記者來到北京職工之家,敲開了人大代表、四川省工商聯副會長朱開友的房門。 一摞資料堆放在房間里的一張床上。最上面的是一份打印資料,文章的標題是:國資委官員說國資流失現象比郎咸平說的還要嚴重。 “我很關心這個問題,一直在研究。而且準備在發言時談這個問題。”朱開友說。 2004年夏天,由香港學者郎咸平引發的一場關于國有資產流失的大討論令人記憶猶新。也成為出席此次兩會的代表委員們關注的一個焦點話題。 近年來,在各地方政府的率先推動下,國有資產開始從更多領域大規模退出,活躍在各地國有資產產權并購活動中的民營企業格外引人注目。也正因為如此,在這場大討論中,民營企業理所當然地被認定為是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一個主要嫌疑對象。 “國有資產處置中的國資流失問題并非出在民企收購上。恐怕很多流失的問題并非出在買方上,而是出在賣方上。”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金碚尖銳地指出。 “其實,國有資產到底有沒有流失,是有標準的。只要是在公開、透明、規范的過程下,通過競價產生的價格就是合理的價格。”國企改革專家周放生3月2日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 周放生告訴記者,國企改制的目的是為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活力,為了讓企業能夠長期發展,因此,價格并不是決定是否轉讓的惟一因素。而是誰有資源,誰有能力把企業搞好,尤其是誰能將職工安置好。 “國有企業改制要實行股權多元化,改制為混合所有制。因此必需要有其他的經濟成份參與其中。這些其他經濟成份包括:外資、民資、已經改制的股份制企業及企業管理層、職工四類。無論那一類投資者參與國有企業改制,只要不規范運作,國有資產都有可能會流失。”周放生說。 究竟誰受了歧視 2004年的宏觀調控,讓許多民營企業有了一種“倒春寒”的感覺。朱開友雖然也感覺到了壓力,但他卻乘此機會將企業的整個產業重新梳理了一番。 朱開友的另一個身份是四川匯源科技產業(集團)公司董事長。 “匯源科技現在的方向是做新型工業化的產業。在去年的宏觀調整中,我停止了與這三個行業無關的其他業務。其中包括鋼結構,藥業等行業。”朱開友說。 匯源的所謂“新型工業化”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從事IT產業,光纜光纖產業。二是從事電力系統中的電器產業。第三,從事礦資源產業。 “我們民營企業有一種擔憂。雖然國家對民營經濟非常支持,也出了很多非常好的政策,但是政策的執行部門對民營企業的偏見比較深,所以,我們一方面覺得前途光明,可一方面又覺得有思想包袱。”朱開友坦承。 朱開友舉了一個很實際的例子。 國有企業一旦遇上問題,可以通過各級國資委想辦法去解決,而民營企業遇到再大困難,除了依法起訴外,沒有其他的辦法,只能憑著自己的能力去協調。 “這種說法不對!”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冶金集團公司總經理閻鑫元斬釘截鐵地告訴記者。 “民營企業遇到問題可以去找政府主要官員。而國有企業只能找部門。我們的切身體會是,省里一個比較大型的國有企業要見省領導是很難的,但是一個同等規模的民營企業要見省領導是非常容易的。”3月7日,閻代表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現在的體制,到底是部門容易解決問題,還是領導更容易解決問題呢?”閻代表問記者。 閻鑫元說,現在有一種觀點總認為民營企業受到了歧視。這種觀點在80年代,90年代初時,顯然是對的。但是到了今天,除了一些特定的行業,民營企業受到相對的限制外,在更廣泛的競爭領域,民營企業反而在地方政府眼里是受寵的。 “我對一些企業做過比較,同類型的、同規模的民營企業、國有企業,法定稅負是一樣的,但是實際稅負,國有企業要比民營企業高出一兩倍。”閻鑫元說。 “政府對國有企業的監管和對民營企業的監管,在體制上完全不同。你要求政府公平中立,那是不太可能的,也不應該。國有和非國有之間,國家的制度安排肯定站在國有企業一邊。我們想把政府從出資人和監管者兩個角色分開,但不可能。但是,近年來地方政府的行為越來越趨向收入最大化了。也許會有這樣的情況,非國有企業給地方財政收入、就業、地方繁榮的貢獻更大,而當地的國有企業,其收入主要交給中央財政、國稅,主要行為聽從中央安排。那么,地方政府從自己的目標和利益考慮,沒準就會偏向當地的民營企業。”經濟學家劉偉說。 “國改民提高企業效率” 朱開友去年收購了兩家國有企業。一家是重慶的福利企業,一家是四川電器。 朱開友告訴記者,收購國有企業后,最難的問題是員工的觀念轉變。國有企業員工的依賴思想很重,因為過去都有國家補貼。 為此,春節后,朱開友專門給企業開了幾天的封閉式整頓會。在這個會上,朱開友講了20多個問題,講企業歷史存在的問題,講改制后員工應該怎么樹立新思想、新觀念,給新企業定標準,定法人治理結構,還確定了很多的標準,實行了干部代理制。 通俗一些說,除了制訂企業的新規章以外,主要是做員工的思想工作。 “民營企業改制國有企業最大的優勢,就在于可以用現代企業制度去改造企業。能夠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建立一個比較合理的,能夠持續發展的能人團隊領導企業”。朱開友告訴記者。 事實上,在民營企業改制國有企業的過程中,在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一種“國改民提高”的雙贏局面。國有企業通過改制提升了自己的競爭力,而民營企業也提升了自身的質量、規模、管理水平。 “我們還要積極地鼓勵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有企業的改制重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所副所長張文魁3月4日對記者說。 張文魁認為,除了極少數國有企業以外,我國現有的十幾萬個國有企業一定要加快改制,小一些的企業可以整體出售,大一些的企業可以實行股權多元化。 “如果國有企業改制與重組不到位,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環境就不可能得到徹底的、根本的改善。”張文魁說。 國企民企競合發展 《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2月25日正式頒發。《若干意見》從七個方面提出36條意見,因此又被稱為“非公經濟36條”。 “最近幾年,由于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民營企業有了一定實力,開始進入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而且,一些過去壟斷的領域也開始對民營經濟開放,允許進入。應該說,這對于民營經濟的發展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機遇。民營企業有其自身的優勢,比如,機制、活力,但是同時也有其劣勢,比如,很多民營企業管理水平并不是很高,而相當一部分國有企業的管理水平是相當高的,包括技術水平、產品研發、市場營銷都是有優勢的,而國有企業的劣勢在于它的機制不活,積極性不能充分調動,因此,民營企業在與國有企業合作的過程當中,也應該是一種優勢互補的概念。各自發揮各自的優勢,形成一個合力。”周放生說。 張文魁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正確、全面地認識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各自的功能。除了極少數特殊行業和領域,公有制經濟必須走下“神壇”,成為與非公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融合的成分,使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真正能夠享受到與公有制經濟發展“一視同仁”的政策環境。 “堅持科學的發展觀,促進社會和諧的發展,就是要把公有經濟,私營經濟,外商投資企業,工人、農民各個方面積極性統統調動起來,就像十六大所講的,讓創造社會財富的各種泉源充分涌流。”全國政協委員保育均如是說。 朱友開顯然也持相同的看法,他認為未來的社會是一個協作社會,企業之間不是競爭關系,而是競爭合作的關系。 “如果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的關系從競爭到競合的距離逐漸在縮小,那么距離和諧社會建立的距離也會越來越近了。”朱友開充滿期冀。 “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要想和諧相處很容易,只要二者有同樣的政策,繳同樣的的稅,承擔同樣的負擔。在一個公平的環境下,二者就能夠和諧相處。”閻鑫元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