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人慶問計財政預算改革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9日 00:48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汪生科 羅小軍 北京報道 財政轉軌信號
雖然金人慶今年不需要在兩會上做報告,但這位財政部長也沒有閑著。3月4日上午,財政部部長金人慶召集了17個省市財政廳的人大代表和3個財政系統的政協委員,開了一個座談會。 據本報了解,這次座談會,按照原來的安排,本來是配合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請代表和委員對財政部的工作作風提提意見。“但是大家談著談著就談到工作上去了。”與會的財政部預算司司長張弘力說。 綜合與會人員的介紹,會上大家談了很多問題,談得最多的還是財政預算的會計核算制度。 預算編制和預算執行,正是近年兩會上代表委員每每談論的要害問題。但僅此兩項,改革遠未完成。參照國際上的經驗,一個完整的財政系統由幾個密不可分的部分組成:預算、政府會計、政府報告、政府審計、國庫、收支分類、統計、財政信息管理系統等。 根據打造公共財政的改革目標,目前的財政預算改革顯然還要往前推進。參會的上海一位政協委員就轉述金人慶的話說,“財政預算制度,執行力和透明度都好了,但還有很多值得改進。” 參會的全國政協委員鄭健齡傾向于認為,這場座談會,是財政部釋放出的一些改革信號。 會計核算爭議 會議整整開了一個上午。大家輪流發言,但由于時間緊,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輪到了這個機會。 當今各國政府,財政預算的會計核算主要有兩大類:一個是收付實現制,一個是權責發生制。 我國政府預算主要實行的是收付實現制。1997年6月25日,財政部出臺的《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中規定,總預算會計核算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 所謂收付實現制,按照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研究院劉尚希的解釋,是說以實際發生的現金支付為基礎。如一個單位有1億元的年度預算,在收付實現制下,該單位在年度內有1億元的現金支出權,超過了自然要說明,但是如果用不掉,剩下的也不能轉到下一年度用。 “收付實現制下,即使用不了話,不用白不用,這導致了年終突擊花錢。”全國政協委員鄭健齡說。 收付實現制,不僅有此弊端,在地方財政廳廳長看來,還給地方財政預決算編制帶來混亂。一個事例是,2003年廣西財政年度決算都完成了,中央轉移支付的錢才到位,當時的人大代表還以為是錢用不完。 “問題是年底,計委才下項目,中央年底才給我錢,或者明年才給我錢,我當然花不出去。”安徽省財政廳廳長朱玉明解釋說。 在朱玉明看來,這種情況按權責發生制來操作就比較好——“發生了,就算你支出了”。因為權責發生制,是按權責發生的時點決定預算的收支:總的給了,今年沒有用完,明年可以接著用,根據項目進度來用,不管是否發生現金收支。 “都有優缺點。”會上有人提議說。最后達成的總的意見是,要分類指導,不能一刀切來“下藥”。 本報就此問題采訪了財政部預算司一位官員。該人士承認此前已經有類似聲音,但是他明確地說,“權責發生制暫時實行不了。” 他認為,權責發生制是根據權責發生的時點來決定預算的收支。但我國財政預算現實是,當年有大量已列支而未支事項,如果用權責發生制,可能出現漏洞。 “權責發生制下,預算給你后,這種節余是虛假節余,但是這事還要辦,真到了要辦的事,做起來很復雜,不是一下子能辦到的。” 該人士還談到此間的一個危險傾向:資金都列支后,單位容易沉淀了大量資金,有可能造成資金挪用做別的事。 記者就此征詢另一位全國人大代表、原上海市財政局分管預算的副局長程靜萍的意見。程從人大代表審議的角度,給出了否定性傾向的看法:“現在實收實付制,代表都看不懂,權責發生制更容易讓代表糊涂。” 不過,財政部預算司司長張弘力說:“權責發生制,在總預算會計里面可以考慮實行。” 財政部門改革超前? 雖然只有一個上午的座談,但代表委員們意猶未盡。全國政協委員鄭健齡說,“全部談開來,一天一夜都談不完。” 記者從財政部獲悉,財政部預算改革下一步的改革計劃是會計科目的體系變化,會計核算體系還不是當前改革的重點。 而地方財政廳廳長們之所以著眼于改革政府會計核算,這里面潛藏著這樣一層邏輯關系,就是財政部門編好預算后,預算報告跟各預算單位脫節。 一位省財政廳廳長舉例說,他們一般從3月到12月編制下一年度的預算草案,預算做好后,拿到人大財經委審核,審核過后,拿到省委省政府。“但沒過兩三天,很多部門,如發改委就提出一個計劃要錢,而這些錢不在已經上報的預算方案里頭。” 這位財政廳廳長很無奈地說,“但我的錢都已經安排下去了,如果我先預留一筆錢,那么人大就要問我們,你們留一筆錢干什么呀,是不是要濫用職權,是不是財政廳自己要用掉。”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在于部門并不是都能在預算編制期間把預算計劃都報上來,下一年不可預見的事情,往往沒有申報。 另外,根據一位地方財政廳廳長的敘述,地方財政部門在分配財政資金時,還受到部門的牽制。 “我們的預算報告沒有說明把錢花到哪里,預算沒有說明如何花錢,比如水利多少,三農多少,那個項目多少。在我們國家,預算要分到具體項目,還要經過計劃委員會和農委等很多部門,所以財政部門說不好錢該花到哪里,也說不清楚的。”上述人士透露說。 而細化、明晰的項目預算,正是人大代表審議財政預算時所要求的。在審議今年的全國人大預算報告時,一位財政系統出身的人大代表就向本報指出,“有些重大項目表述不清。” 財政預算上的這些問題,不光是財政部門一家的事,財政部門只是綜合矛盾的反映。在一位財政廳廳長看來,跟其他部門比起來,財政部門還算是改革超前了,其他部門改革沒有跟上。 “我們建立了部門預算,細化預算,但是我們沒有建起來好的預算管理,因為這需要各個部門協調好。”上述人士說。 預算管理改革待推 不過,預算管理上的問題,情況也在改變。從2001年開始,財政部啟動了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試點。也是從這時開始,財政部才設立了國庫司。 國庫管理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國庫對財政資金的現金管理;二是國庫及時提供準確的預算執行報告。 根據財政部國庫司有關人員的介紹,我國國庫管理體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建立以單一帳戶體系為基礎,財政資金的繳撥方式以集中收付為主要形式的現代國庫管理制度。 作為過渡,我國的國庫管理制度還不能做到只保留一個國庫單一帳戶,而是設立了五類帳戶,分別是: 第一、國庫單一帳戶;第二、財政部門的零余額帳戶以及相應為預算單位開設的零余額帳戶;第三、小額資金帳戶;第四、預算外專戶;第五、特設過渡性專戶。 “趨勢是逐步地以國庫單一帳戶來保留和核算所有的財政性資金。”財政部國庫司上述人士說。 經過四年時間的試點和摸索,2005年開始,國庫集中收付在中央和地方全面推行。 五類帳戶的改革方案,顯然是財政部協調各方利益的一個折衷方案。而目前的預算執行,預算上的硬約束,除了財政部門,還要部門的自覺執行,“特別是單位首長自覺執行”,財政部一位人士說。 上述人士談到了要完善監督體系的問題——“監督體系要發揮作用才行,而監督體系應該是全方位的,不是單單財政部某個部門,審計機關、單位首長要自覺執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