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研究院報告認為,中國普遍被認為未來幾年內有可能進入全球FDI輸出大國行列,而且很多國家都將中國列為美國之后的第二大FDI來源國
文|舒眉
2004年,跨國并購成為中國企業走向海外的“關鍵詞”。TCL與阿爾卡特的手機業務合
并,聯想收購了IBM的PC業務,五礦集團也欲將加拿大最大的礦業公司諾蘭達鋁業收入囊中。
未來兩年,中國企業的“全球化、國際化”進程仍將加快。日前,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下稱“商務部研究院”)剛剛完成了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研究報告,該報告顯示:有近50%的受訪企業計劃在兩年內“走出去”,投資首選目的地是美國、德國和英國。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正試圖去國際舞臺一試身手。
半數中國企業計劃“走出去”
商務部研究院的該項研究得到了英國威爾士發展局的資助,邢厚媛是商務部經貿研究院主任,也是這份報告的負責人,她向《全球財經觀察》詳細介紹了他們的調研結果:在近年來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FDI)的方式中,跨國并購和股權置換呈現增長勢頭,戰略性投資正在成為企業海外發展新的途徑。
“30年前,日本公司大規模走向海外投資,日本經濟因此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我相信今天的中國也將經歷這一變化。”威爾士發展局亞太區副總裁戴威士對于中國企業走向海外的趨勢充滿信心。
商務部研究院對國內13個省份的企業采取了問卷和座談的方式進行調研,從企業的反饋來看,隨著中國外匯儲備的增加和企業對外投資戰略的調整,“并購國外當地企業”正成為目前中國企業計劃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各投資方式中,跨國并購上升到了34.4%,僅次于“設立辦事處、代表處等非生產性分支機構”的69.8%、“新建合資企業”的49.0%和“新建獨資企業”的46.9%。
據統計,2003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中,企業以收購的方式實現的對外投資達到5.1億美元,占當年對外投資總額的18%,而2004年,聯想集團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一項就達到12.5億美元。
但該報告也認為,從多數企業選擇“設立辦事處、代表處等非生產性分支機構”可以看出,中國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還處于探索嘗試的初級階段,很多企業仍將設立非生產性分支機構作為前期進入海外市場的首選,跨國并購從整體上而言未來成長空間還很大。
在海外并購的行業分布方面,不同行業的海外并購冷熱不一,所占比例最高的是“家電制造業”的45.5%和“醫藥及生物產品制造業”的43.8%。該報告認為,“這兩個行業都是目前中國在全球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且擁有實力較強、規模較大的世界知名企業,因此開展并購的可能性最大。”而一直被認為是成長速度很快的軟件業,該報告的數據顯示,跨國并購在“軟件業”所占的比例偏低,只有9.1%,原因主要是“中國軟件企業處于平均規模較小、資本還不雄厚的發展階段”。
成為全球FDI輸出大國?
此外,該報告還引述聯合國機構的調研顯示,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二大對外直接投資來源國。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下屬的“全球投資前景評估機構”2004年初對全球335家最大的跨國公司、158個國家的投資促進機構和87位投資區位專家進行的關于2004年乣2007年全球FDI前景預測的問卷調查顯示,中國普遍被認為未來幾年內有可能進入全球FDI輸出大國行列,而且很多國家都將中國列為美國之后的第二大FDI來源國。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在成長為世界第二大FDI輸出國之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據統計,截至2003年底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為332.2億美元,僅占全球FDI存量的0.41%。商務部今年1月5日公布,2004年前11個月中國內地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為18億美元,而據韓國財政經濟部發布的《2004年度海外直接投資動向》統計公報顯示,韓國企業2004年海外FDI達到了79.4億美元。
減稅、信用以及補貼成為最能吸引中國投資者的首要因素。報告顯示,中國投資者尋求進入發達國家市場擴展業務時,會因為難以得到簽證和市場信息不暢等問題受到困擾;此外,企業還希望有關政府部門能夠進一步明確赴海外投資的審批手續。
48.4%的被調查企業表示,將在未來兩年內拓展海外市場,70%左右的受訪企業表示,4年內將會為擴展海外業務做好準備;20%的企業預期其海外投資總額將逾1000萬美元。而建立代表處或簽訂代理協議則是最受企業青睞的海外拓展方式。
2003年中國企業投資最多的歐洲國家是西班牙,其次是德國和英國。中國對外投資的絕大部分投向亞洲,主要是香港,其次是北美、非洲、歐洲、大洋洲以及拉丁美洲(不包括開曼群島和維京群島)。對于這一現象,邢煥媛分析:“這恰恰反映了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動機,中國企業現在最想做的是拓展市場,從貿易的角度,英國、西班牙、德國都是中國對外貿易的主要伙伴,說明中國企業認為這些地方的市場最大;其次,這幾個國家的投資環境好,法律、外匯、稅收制度對于中國企業來講,有適宜的投資環境,中國企業沒有把歐盟當作單一市場來看,更希望直接到達最想去的國家的市場,這也是為什么這三個國家成為最大的對外投資目的地的原因。”
政府的角色
“目前,中國企業對政府關于‘走出去’戰略的政策理解有誤,需要政府加大宣傳力度。”在調研過程中,邢煥媛發現,一些企業以為政府鼓勵所有的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甚至一些企業混淆了國家戰略和企業發展戰略的關系,認為既然是國家鼓勵“走出去”,企業的投資決策即便是錯了,也會得到政府的支持。
“在并購過程中,企業應該搞清楚,我是做什么的?我想達到什么目的,并購這家企業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實現自己原有的判斷?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要付出什么樣的代價?特別要強調的是,企業的并購是企業自己的事情,不要把國家戰略這樣的大口號作為自己的出發點,而要想到最終是要為企業的整體盈利來服務。曾經有過這樣的企業 ,要跨國并購,他想的是,我虧損了,國家會支持我,因為這符合國家的戰略。我認為這顯然是錯誤的。”邢煥媛強調。
“政府的任何一個官員,都沒有權力替企業做出決斷,說同意海外投資。”邢煥媛談道。
“政府可以做的一個重要工作是促進技術援助的部門成立。“中國的很多企業,對跨國并購有愿望,或者對海外投資感興趣,但缺乏相關經驗知識,需要援助。這方面我認為政府官員同樣很難去幫助他們,而應該有專門的投資促進機構提供這樣的技術援助。”
“政府可以利用掌握的行政資源直接為企業斡旋,這點上,中國政府應該向西方國家的政府學習,他們的總統每次來,都會帶來龐大的商務代表團。”對于政府在企業對外投資中應當發揮怎樣的作用,戴威士提出了他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