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擬赴印尼建煤炭基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8日 13:41 南方都市報 | ||||||||
省長黃華華接受全國媒體集體采訪時還透露,2010年前投400億元整治珠江 2005全國兩會.省長訪談
●在2020年前準備建9條鐵路 ●到2010年人均GDP要達2.9萬元 ●月薪800元以上招工不成問題 ●有的企業工資偏低,就要加薪 昨天下午,省委副書記、省長黃華華在廣東代表團駐地中苑賓館接受了全國20多家媒體的集體采訪。他談到了廣東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計劃的可喜成績,但也指出了在經濟轉型過程中能源緊張的隱憂,他透露,為了滿足經濟發展中不斷增加的能源需求,廣東有想法到國外,比如印尼建立煤炭基地,目前正在進行可行性研究。在環境治理方面,廣東全力保護母親河,準備在2010年前投入400億元整治珠江。 【關于宏觀調控】 去年收回閑置土地5625公頃 廣東電視臺記者:去年國家采取了宏觀調控的政策,廣東不僅沒有受到影響,經濟發展反而更加穩健? 黃華華:廣東去年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政策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清理和整頓已建和在建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實現了固定資產的理性增長。清理了9500多個在建項目,經過清理,在五個過熱的行業,廣東基本上不存在過熱現象。二是治理整頓土地市場。清理各類開發區,全省開發區數量由499個減至102個,規劃用地面積從34萬公頃核減至10.2萬公頃;已退回土地42309公頃,復耕土地4736公頃,收回閑置土地5625公頃。三是嚴格控制信貸的投放,少貸了620萬。 今年的宏觀調控還是要按照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突出重點的原則,嚴控兩個大門:土地審批和信貸發放。另外還要發揮重點項目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以此促進“五個轉變”:產業結構由輕型、偏輕型向高級化、重型化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循環型轉變;外源型經濟由大向既大又強轉變;內源型經濟由弱向強轉變;經濟社會由偏重經濟高增長向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轉變。 【工作亮點】 今年再建500公里高速路 南方日報記者:廣東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五”計劃,請點評一下“十五”計劃的幾大亮點,分析一下“十一五”計劃中廣東經濟的走向? 黃華華:去年完成任務很好,亮點很多。一個就是認真落實宏觀調控政策,促進了經濟快速平穩發展。二是促進了縣域經濟的發展。三是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第四個亮點是區域合作,包括粵港澳合作和泛珠三角合作。第五個就是基礎設施建設成績很大。去年廣東實現了所有地級市通高速,今年還要加大力度,爭取再完成500公里。鐵路建設方面,廣東的鐵路在全國是倒數第四,我們準備在2020年前建9條鐵路,投資1390個億,現在已經上馬。其中廣州到武漢的客運專線已經動工了。 “十一五”規劃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點,已經啟動。總的目標還是建設經濟強省、文化大省、法治社會、和諧廣東,實現富裕安康。總的要求是到2010年人均GDP要比2000年翻一番,多少呢?2.9萬元人民幣。 【關于結構調整】 經濟轉型當前非轉不可 南方都市報記者:目前廣東正處于經濟結構的轉型期,請問廣東在這一過程中遇到什么樣的困難,又將采取什么措施克服? 黃華華:經濟轉型問題對廣東非常重要,主要是指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廣東經濟發展的速度目前很猛,但是要看到高增長的后面還是擺脫不了粗放型的增長方式,主要表現為三高一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廣東目前還屬于這種狀況。比如高投入,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一個億的GDP,投入需1.6個億;上世紀90年代到2000年,要2.6個億;2000年到2003年,則達到了3.2個億。高消耗,萬元GDP的煤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9倍,用水是世界的2.3倍。高污染,對環境的污染很大。低產出,產出效率都不是很高,工業效率和全國的水平也是持平。 轉型是個長期的過程,但是當前非轉不可,壓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老百姓不滿意以犧牲環境來換取高增長,另外國際上也有壓力,中國人口多,發展什么行業,哪個行業的原料就緊張。這樣能源、資源就會非常緊張。 具體來說,就是要調整經濟結構,這是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最重要的途徑。特別是產業結構調整。第二要注重能源、資源的節約綜合利用,要制定各行業消耗的標準,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同時還要靠科技創新來發展經濟。 【關于廣州】 支持廣州打造區域金融中心 廣州日報記者:目前廣州打造區域金融中心的呼聲很高,請問省里對此是什么態度?另外廣深港鐵路的建設進程如何? 黃華華:金融強省是廣東經濟發展的目標之一,廣州作為省會城市,建設區域金融中心也是理所當然的。我看廣州現在就是金融中心了,所以我們一定會全力支持。 廣深港鐵路目前進展順利,我們還準備將在廣州到深圳段的鐵路和廣東城際軌道建設合而為一,目前我們已經把項目建議書報到了國家發改委,爭取今年年底動工,2008年春節建成。 【關于民工】 缺工可能是一個契機 中國青年報記者:有人說,“民工荒”可能是廣東產業升級的一個契機,您怎么看? 黃華華:我倒不一定贊成“民工荒”的說法,應該從兩方面來看,從總量來看,農民工不僅沒有減少,還有新的增加。2003年底,半年以上外省民工在廣東打工的有1300萬人。2004年底則達到了1600萬人。同時部分企業缺工確實存在,但是結構性的,主要缺技術工人。我們抽樣調查了290個企業,技術工人大約缺18.2%。 為什么會缺工?主要是有些企業的工資福利和待遇偏低,現在來看,月薪700元以下很難招到工,800元以上就不成問題。第二,有些企業勞動強度比較大,生活工作條件比較差。另外,部分民工素質偏低,能做技工的人不多。 就像你所說的,這可能是一個契機,所以接下來將采取一些措施:一是調整招工條件。比如有的企業工資偏低,就要加薪。當然不是靠政府命令,而是靠市場調節。二是完善就業服務。三是開展泛珠三角的勞務合作。四是大力加強職業技術教育。大辦技工學校,同時辦好職業高中,還要加強本省農民工的培訓。 【關于能源】 還要建第四個第五個核電站 人民日報記者:產業結構轉型和能源緊缺的矛盾怎樣調節? 黃華華:廣東經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確實很大,目前能源緊張的狀況已經顯現了。“十一五”期間主要會采取三大措施:首先在能源方面,實行水電、煤電、天然氣電、核電等等都能并舉,加快電源建設。因地制宜發展煤電,山區有煤礦的發展煤電,在沿海也布了一些大電站。同時大力發展核電,廣東的第三個核電站定在陽江,國家發改委已經批準,我們還要建第四個、第五個核電站。適當發展天然氣電,要建一個300萬千瓦的天然氣電站。進一步發展水電和風電,廣東水資源比較豐富,但開發得也差不多了,目前已經利用了70%,我們要爭取利用到90%。風力沿海很充足,也要充分利用。煤炭方面,廣東90%要靠外地輸入,所以有想法到國外,比如去印尼建立煤炭基地。目前在進行可行性研究。 統籌:劉岸然 趙瑩 采寫:本報記者 田霜月 普德法 鄒琳 王海軍 石磊 楊傳敏 新京報記者 謝煒 申劍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