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分化影響和諧社會 政協委員談扶貧新思路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8日 03:09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本報特派記者 安明靜 發自北京 貧富分化已經成為影響和諧社會的最重大障礙。如何扶貧也成為近幾天政協委員小組討論的焦點話題。 3月7日上午,政協經濟組委員鐵道大廈聯組討論中,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中國經
從開發式扶貧到救助性扶貧 中國“開發式扶貧”方式得到了世界的認同。但隨著貧困問題的特征改變,我們面臨著如何對喪失勞動能力的人以及貧困人口進行扶貧等多種新問題。 來自民政部門的統計顯示,2003年全國有1972萬農村人口因為重殘、重傷、重病等原因已經到了“不救不活”的程度。 明確區分貧困人口和極端貧困人口的界限,對我們下一階段的扶貧工作將有著重要的意義。 擔心“老無所養”、“病無錢治”已經成為農民最大的憂慮。林毅夫提出,考慮到極端貧困人口中相當一部分已喪失了勞動能力,政府應該致力于建立一個開發式扶貧為主并有針對性的結合救助式扶貧的綜合扶貧體系。“這個體系除了對有勞動能力的人進行開發式扶貧以外,還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 但根據資料顯示,目前我國農保制度的覆蓋面只占農村勞動力的12%,而且主要以東部發達地區為主。 農產品換保障 記者在提案組了解到,截至目前,已有多名委員對如何開展農村保障以及合作醫療制度上交了提案。 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云南省委副主委萬彤在提案中建議,應該建立農民用農產品直接換取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制度。 這一制度的運作方式大致是:年輕農民實行用農產品換農村社保;老年農民和土地被征用的農民實行土地換保障;非農化職工實行用農產品換農村社保和土地換保障的雙軌制;鄉鎮企業職工實行股權換保障或貨幣換保障或土地換保障。 萬彤建議,“用農產品換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應該實行國家統籌,并在全國建立垂直領導的管理機構,由勞動社會保障部管理,由各級勞動保障機構負責監督其運行。 “安徽在‘以糧食換保障’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試點,他們的經驗表明,以農產品直接換取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辦法在農村是可行的。”萬彤說。 目前,安徽省已經有4個國家級貧困縣在進行試點。萬彤建議,這一模式可以繼續在西部地區做試點和探索,政府應該在總結各地經驗的基礎上,盡快設計出一套完整的、科學合理的運行模式在全國推廣。 教育扶貧 薄弱的農村基礎教育已經成為開發式扶貧工作的主要障礙。而教育不公是造成貧富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承諾,到2007年將在全國農村普遍實行免除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書本費、學雜費,并補助寄宿學生生活費。代表委員們對這一承諾給予了長時間的掌聲。 但仍有人認為,這個承諾來得太晚了。9年制義務教育已經提了12年,但至今在農村仍未實施。 林毅夫呼吁,目前的扶貧在做好“自然資源開發”的基礎上應重點轉向“人力資源開發”。通過推動基礎教育、成人教育和科技培訓來提高貧困人口適應市場的能力。 改革小額信貸制度推進扶貧 根據過去幾年的扶貧經驗,小額信貸在進行開發式扶貧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對此,林毅夫提出,政府應該在以下方面進行改革來進一步推動小額信貸的發展:逐步放開各種類型的小額信貸市場,并建立相應的管理體系和機制;準許小額信貸機構根據市場狀況和運行成本自主決定貸款利率;通過鼓勵競爭來保證小額信貸機構不斷創新、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務質量;政府可以將目前經由商業銀行發放扶貧貼息貸款的資金轉由小額信貸機構來發放。 另外,政府還可以探索利用龍頭企業家、金融機構加農戶的方式,由龍頭企業為農戶的貸款提供擔保,以解決金融企業對農戶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使農戶順利獲得貸款資金。 《國際金融報》 (2005年03月08日 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