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俐娜委員:要加強教育與科研經費的管理和審計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7日 11:01 中國青年報 | |||||||||
本報北京3月5日電(記者周凱) 全國政協委員、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教授張俐娜呼吁,應該建立健全教育和科研經費的使用、管理和審計制度,限制非科研或非教育性開支的比例。 張俐娜委員這次向大會提交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教育和科研經費管理和審計的建議》的提案,目的是“使國家的投入最大限度地用于人才培養和提高國家科技實力上”。
張俐娜表示,高校經費已經普遍增加,重點大學的學生學費已達4000元/年~1.2萬元/年,“且不說這對普通的中國老百姓是一個很重的負擔,這筆錢到底有多少是真正用于教學設施和教師隊伍建設上?” 張俐娜委員說,“很多錢都用于發工資了,因為很多高校非教學人員占1/2~2/3,而且有不少非教學人員還在想方設法擠進高校,因為這里的管理人員和行政人員的工資待遇高。” 張俐娜委員向記者解釋,過去科技人員和教授的工資很低,因此不少單位規定可從科研經費中提5%~10%給他們,以使他們更集中精力完成好科研或工程項目,“現在知識分子的地位和待遇已明顯提高,是否還要提10%作為生活補貼?” 張俐娜說,這一規定導致一些科研或工程設計經費實際上沒用于科研和工程上。她認為,在這種政策導向下,一些人就把爭取經費當成目標,不遺余力“跑錢”,而放松了腳踏實地干科研、出成果。“長此下去不僅影響科研水平,而且易形成不正之風。科研經費只要課題組長簽字就行,什么東西包括汽車都能買,也可以找一個由頭隨意出國。” 張俐娜委員建議,加大教育和科研成果檢查力度,建立和健全投入產出比的統計和獎懲制度,并加大透明度,對大項目、國家或部委實驗室的投入必須公布投入產出比,而且要有量化指標進行檢查和約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