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2005年兩會與中國經濟 > 正文
 

解決三農問題多予之后是改革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7日 03:47 第一財經日報

  3月5日,在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明年將在全國全部免征農業稅。原定5年取消農業稅的目標,3年就可以實現。

  建設和諧社會,是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全新施政理念。21世紀前20年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新世紀初期,如何全面回應時代挑戰,把握民族發展機遇,是新一代領導人必須正視和回答的問題。只有以人為本,建設和諧社會,才能全面解決中國
社會存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

  建設和諧社會是對“五個統籌”的高度概括,其中,最關鍵的是統籌城鄉社會經濟發展,逐步解決“三農”問題。這是新一屆政府賦予自己的重大任務。從去年一年的情況看,開局還是很好的。2004年的“一號文件”以“兩減免、三補貼”為核心內容,“兩減免”,就是除了煙葉外,取消農業特產稅;對農業稅進行適當減免。“三補貼”就是建立對糧農的直接補貼制度、增加良種補貼規模和實行購買農機具補貼政策。2004年,僅“兩減免”、“三補貼”就使農民直接得到實惠451億元。

  各項政策的執行取得了良好綜合結果,200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934元,比2003年增加314元,增長12%,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6.8%,打破了1997年以來的低速增長局面;糧食總產量達到9390億斤,超過預期的9100億斤,增產9%。總的來看,2004年真正實現了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的統一。因此,當我們站在2005年初春,對2004年的“三農”狀況進行盤點時,可以認為,2004年“一號文件”的目標已經達到了。

  中國的“三農”問題發展到今天這個樣子,既有歷史的“必然”,也有20年來少數具體政策的偏差所帶來的“偶然”,絕非短期內能夠改變。長期以來存在著的三大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一是農民收入增長的長效機制并沒有形成,農業產業鏈條短、農產品成本高、農村資金外流嚴重,這些制約農民收入增長、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因素不可能在短期內消除。二是糧食增產的長效機制并沒有形成,農田水利建設落后的狀況沒有根本性改變,耕地面積減少和質量下降的趨勢也沒有徹底扭轉,農業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依然脆弱,因此,在科學技術沒有大的突破的前提下,糧食產量增長的空間越來越小。三是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長效機制沒有形成,連續兩年的“民工荒”,已經促使城鄉隔離的“凍土層”有所松動,但要真正形成農村勞動力向城市穩定的轉移和城市“化”的實質性進展,恐怕還要等到若干年以后。幸運的是,中央高層針對上述問題,高屋建瓴地出臺了2005年“一號文件”,把上一年的“少取”及時地轉向了“多予”,強調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這是構筑上述三大長效機制的基礎和起點。

  以“多予”的方式解決我國的“三農”問題,是由農業的公益性、弱質性決定的,更是由我國人多地少、戶均土地經營規模小的特點決定的。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表明,農業決不是一般的產業,它帶有明顯的公益性質。因此,不能把它像一般產業那樣完全推向市場,要根據國情、國力適當地給予補貼和保護;農業吸收現代科學技術的時滯長,一般要比工業晚幾十年,具有天然的弱質性質;我國農戶的規模小,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極易破產,要求有一個恰當的保護機制。因此,“多予”是農業產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從去年年初,中央決定在黑龍江吉林兩省進行全部免征農業稅的試點,到目前,全國已有26個省(市、區)宣布全部免征農業稅,有7.3億農民受益。預計到明年,農業稅將永遠成為歷史名詞。我們期待著,通過“多予”,農民收入能夠逐漸趕上城市居民,真正實現城鄉統籌,構建和諧社會。

  當然,僅僅“多予”也是不夠的,必須在此基礎上進行一系列綜合改革。如鄉鎮機構改革、農村義務教育制度改革、縣鄉財政體制改革、縣鄉政治體制改革等。這些改革,既以“多予”為基礎,又是“多予”的必然要求,也是城鄉統籌和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三農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彩 信 專 題
雙響炮
詮釋愛情經典漫畫
東方美女
迷人風情性感姿態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