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債和財政赤字雙減 經濟結構調整現真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7日 02:54 第一財經日報 | |||||||||
在溫家寶總理前天(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與2005年中國實行的“雙穩健”政策(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相對應,國債規模和財政赤字“雙減”吸引了代表委員們的注意。根據安排,2005年長期建設國債由上年的1100億元調減到800億元;全年財政赤字由上年的3198億元減少到3000億元,凈減少198億元。 那么,在這一指標變化中傳遞了哪些積極信號?
實際上,長期建設國債規模并不是第一次調減。從2003年開始,中國在長期建設國債發行上就“邊調邊減”:2003年在上年1500億元的基礎上調減100億元;2004年又調減了300億元。 而財政赤字絕對數卻是首次從最高位開始下降,赤字率(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也從2.5%下降到2%。在2003年和2004年,中國財政赤字一直維持在3198億元這一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最高位。連續幾年,中國赤字率都逼近了國際上公認的警戒線——3%。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的專家說,財政政策是國家實施宏觀調控的重要經濟手段,在宏觀調控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長期建設國債和赤字則是財政政策實施過程中,表現出的最重要的幾個指標。長期建設國債和財政赤字“雙減”,是“雙穩健”政策的必然體現。 雖然長期建設國債和赤字雙雙下降,但根據安排,2005年中這兩項指標仍保持800億元和3000億元的規模。財政預算報告中稱,保持上述規模的長期建設國債和赤字,主要是為了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加強農業、科教文衛、社會保障、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等薄弱環節,特別是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尚不完善,需要財政加大支持力度。 而8000多億元的在建國債項目,仍需要國債資金繼續支持,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崛起,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也需要國債項目資金的支持。此外,國內外形勢還存在不少不確定因素,仍需要加快發展,并留有必要的財力準備。 由擴張性的積極的財政政策開始轉向穩健的財政政策,既要保持一定的財政赤字規模支持改革、發展和穩定,又要按照財政可持續性,積極防范和化解財政及經濟風險。 “雖然今年財政赤字絕對數仍然保持在3000億元,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GDP的增加,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將呈不斷下降趨勢。這種在傳遞松緊適度政策信號的同時求得漸趨中性的做法,不僅符合中國國情,而且也是歐盟等國家在由擴張性財政政策轉向中性財政政策時的經驗選擇。”財政專家們如此予以評價。“‘雙減’表明政府將在經濟結構調整上下‘真功夫’。” 全國人大代表常德傳說:“穩健財政政策將更加注重加強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薄弱環節,更加注重擴大消費需求。”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五個統籌”的要求,以“補短”為重點,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雙減”表明國家財政將致力于以改革促體制和制度創新,創造公平競爭環境,讓市場機制更大程度地發揮調節作用。今后,政府將大力推進財稅體制改革,注重支持收入分配、教育、社會保障、公共衛生等制度改革,積極支持國有企業和金融體制改革;而對與經濟過熱有關的、直接用于一般競爭性領域的“越位”投入,要退出來、壓下去,注重解決低水平重復建設和“形象工程”等方面的體制性問題。 “雙減”明確表達了政府在完善財政增收節支機制方面的效率取向,即財政要注重做大經濟和財政收入蛋糕,增強宏觀調控能力,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打造節約型政府。(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