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準備活動”
本報記者 王法爭
濟南報道
3月3日下午開幕的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上一號提案緊扣“三農”。而在同一天,山東省各部門開始陸續接到省政府下發的2005年一號文件,主題也是“三農”問題。
山東省財政廳農稅處的一位負責人注意到,在涉及到農業稅減免政策時,該文件的表述是“將農業稅稅率再降低2個百分點”,使稅率降為1%。
而此時,全國已有北京、山西等26個省(區、市)決定繼續或從今年起免征農業稅。沒有宣布全面取消農業稅的只有山東、河北、云南、甘肅和廣西5個省區。
不“一刀切”
山東省農業廳一位人士告訴記者,山東是糧食和農業大省,農業稅征收的基數太大,各地方發展又很不平衡。山東沒有采取“一刀切”的做法,而是小步快跑,按照“先減再免”的思路,在2004年降低3個百分點的基礎上,今年再降2個點,2006年將全部取消,而有條件的縣市可以自主決定今年全部免征農業稅。
截止到目前,山東的濟南、青島、東營、淄博等城市已經宣布全面免征農業稅,有些條件成熟的縣(市、區)如龍口、兗州等也已經自行取消了農業稅。據不完全統計,到現在山東已經有80余個縣(市、區)徹底取消了農業稅,覆蓋了山東總人口的2/3以上。
前兩年費改稅之后,農業稅收入一直為山東省的財政增收發揮著積極作用。2002年1至11月,山東全省完成農業稅收入34.1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收24.87億元,在各稅種中增幅最大;2003年前三季度又增長了5.83%。而到了2004年,全省降低了3個百分點農業稅稅率,取消了除煙葉以外的所有農業特產稅,全省有10個縣(市、區)全部取消農業稅,去年1—7月份,全省農業稅收入18.97億元,減收33.8%,農業特產稅收入只有區區105萬元,減收99.88%。
但是,地區間的經濟實力差距決定了不能“一刀切”式的全面取消農業稅。山東省農業廳的負責人說,山東省是農業大省,有些縣的基層財政對農業稅收的依賴性很強。去年農業稅收政策調整后,全年減收近39億元,扣除中央和省財政安排的轉移支付補助后,仍有10多億元的減收缺口,地方財政面臨較大困難。
據悉,在山東的部分鄉鎮和行政村,因農業特產稅的取消和農業稅的降低,致使農業比重大的鄉鎮財政負擔加劇,主要依靠征收農業稅運轉的鄉村,面臨的問題更為突出。所以,省里的意見是,既要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業稅制改革,又要加大對部分特困鄉、村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所以,就采取了現在的過渡措施,給部分落后的地方留出“做準備活動”的時間。
先“做準備活動”
2004年,山東的農業稅稅率3%,但據山東省農業廳提供的數字,農民人均純收入依然達到了3500元,增幅達11%,是1997年以來最高的,也是山東農民收入八年來首次以兩位數增長!斑@組數字表明,山東的農民增收還有很大潛力可挖,而不是靠減免農業稅一次促成的!鄙綎|經濟學院公共管理系的一位專家認為。
為了把取消農業稅對基層組織的財政銳減震蕩盡可能地減少,山東省在目前尚無力取消農業稅的地市,采取基層人員精簡、農民增收、財政向農村公共產品傾斜等措施,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為2006年全面取消農業稅鋪路搭橋。
臨沂市的做法是調整合并減少行政村2429個,占原有行政村總數的25.4%。沂南縣辛集鎮房莊子村因蔬菜比較出名,鄰村小莊子村的村民過去一直冒用這個村的名義賣菜,現在根據群眾意愿兩村合并,問題迎刃而解。另外一個欠發達的地方菏澤市,利用村委會干部換屆選舉的機會,重新編制和定崗位,當選村委會成員比上屆減少了1.1萬余人,此舉將直接減輕村級組織經濟負擔2000余萬元。
2004年,山東省在“糧食直補”、小麥良種補貼、畜牧良種補貼和中低產田改造等方面投入了近十多個億。
在提供農村公共產品方面,山東按照城鄉統籌發展的理念,在“路、水、電、醫、學”等方面提前準備:1.2萬個行政村新通了柏油馬路,近90萬人的飲水困難解決了,7個縣(市、區)開始進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140萬平方米的中小學危房改造一新,貧困地區的中小學生得到政府提供的助學金、免費發放的教材、減免的學雜費共計1億多元。去年一年,山東省圍繞這些方面的各項財政性投入達222.74億元,同比增長48.5%。
山東省財政廳廳長尹惠敏認為,農業稅減免后,后續財源要提高。進一步深化財稅改革,完善稅源動態監控體系,重點抓好營業稅、契稅、房地產稅等稅收控管等就顯得尤為重要。沒有開征契稅的縣市一律開征,落實和完善營業稅超收返還獎勵辦法等,以此迎接農業稅減免的挑戰。
章丘樣本
去年,濟南市下屬的章丘作為取消農業稅的試點,成為山東省第一個免征農業稅及附加的農業大縣。山東省委副書記、濟南市委書記姜大明專門就此作出批示,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參考章丘的做法。于是,濟南的免征農業稅范圍逐步擴展,先是市中區、槐蔭區、歷下區和高新開發區4個區,到現在延伸到了全市范圍。
章丘和濟南市的農業稅改革正是山東的一個縮影。
根據國家統計局2003年的一項排名,章丘列全國百強縣(市)第37位,全省30強縣(市)第10位,2003年地方財政收入達到7.06億元,經濟實力較為雄厚。
取消農業稅后,章丘做得最多的工作就是要加大轉移支付力度,以確保基層組織的正常運轉。具體做法是,對全市16個實行“兩定一保”財政體制(定收入、定支出、保工資發放)的鄉鎮,免征農業稅后減少的3048萬元收入,市財政給予等額轉移支付;6個實行分稅制的鄉鎮,免征農業稅后減少的1029萬元收入,市財政視其財力情況,給予30%-50%的補助,轉移支付資金483萬元。
在免征農業稅前,章丘經過了認真調研,全市908個村總收入1.28億元,平均每村14萬元,大體可分為三類:1/3有較強經濟能力,取消農業稅影響不大;1/3尚能自保;1/3的村級財務不能自保。對于不能自保的村,市財政按照一定標準給予補助,大概需要補助328萬元。
免征農業稅后,村干部工資和辦公經費,村集體收入能夠解決的,由村里負擔;村集體無收入或不能全部解決的,由市財政通過轉移支付予以補助。具體補助辦法:對村干部實行嚴格限額定向管理,2000人以上的村,村干部職數5職,2000人以下的3職。村支書工資每月300元,村主任每月260元,其他人員每月200元。辦公經費中每年電話費1200元,煤炭費500元,報刊費600元,五保戶補助費2000元,電費200元,其他500元。按照上述確定的限額標準,各村的正常運轉限額減去各村收入的60%后的差額,為市財政的補助資金。經測算確定,全市對村集體收入在2萬元以下的323個村共安排補助資金348萬元。
在章丘試點之后,進入2005年,濟南市終于下定決心,在全市范圍內全部免征農業稅。據介紹,為此,全市農民直接減負10325萬元,人均減負30.36元。為確保農民負擔不出現反彈,確保鄉(鎮)村兩級政權正常運轉和農村事業發展,將進一步加大財政轉移支付的力度,尤其是對經濟實力稍弱的長清、平陰、濟陽和商河等縣區實行重點傾斜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