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范利祥
安徽報道
“朱廳長到北京要錢去了。”安徽省財政廳一位負責人微笑著告訴本報記者。
他透露,在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財政廳廳長朱玉明的提案之一,就是希望中央能加大對安徽農業的轉移支付力度。
誰為財政缺口埋單?
從“家庭聯產承包”到“農村費稅改革”,農業大省安徽是中國農村改革的探路者。今年,安徽再次宣布取消農業稅。
免除農業稅后,安徽省2005年將因之減收19.2億元,同時增加對農民的糧食直接補貼資金1.85億元,兩項合計21.05億元,全省農民人均可增加收入43.8元。
但硬幣的另一面是,取消農業稅將形成巨大的財力缺口。對此,朱玉明說,彌補的渠道主要有兩條:
一是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補助。對于中央出臺的減免農業稅政策,這一塊的財政減收缺口中央財政將安排專項轉移支付補助。安徽省是農業大省和糧食主產省,能夠享受到中央的補助政策。
二是安徽省財政對下安排轉移支付。省財政將對縣鄉安排相應的轉移支付,補貼因取消農業稅造成的鄉鎮財力缺口,保證基層正常運轉和農村義務教育投入不減少,部分有條件的市,也會對縣鄉給予財政補助,幫助基層解決困難。
具體而言,安徽省農村稅費改革辦公室主任朱維新表示,中央原有對安徽省19個國家級貧困縣免除農業稅的政策;按照中央原定要逐年降低農業稅稅率政策,安徽農業稅稅率今年將降低2個百分點,不管安徽免不免農業稅,農業稅稅率降低后造成的財政減收,中央也是給予支付的,上述兩項中央要給安徽轉移支付11億元。另外,社會減免費1億多。這樣總體上將達12億元。
可是,據安徽省財政廳測算,全部免除農業稅后,安徽省級財政要增加對縣鄉轉移支付資金7億元,加上增加對農民的糧食直補資金1.85億共8.85億元,相當于安徽全省本級財政收入的18%,如此算下來,加上減收的19.2億元,免除農業稅給安徽省帶來的財政壓力將達到28億元,減去中央轉移支付和社會減免費的12億元,仍將有16億元的缺口。省級政府承受的財政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中央1號文件提出,2005年要繼續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同時實行中央財政對產糧大縣獎勵政策。財政部副部長朱志剛在兩會召開前表示,今年中央財政準備安排55億元對產糧大縣直接進行獎勵。
“安徽也會竭力爭取這部分資金。”安徽省財政廳負責人說。但能爭取到多少還是個未知數。
而在日前召開的安徽省“兩會”上,朱玉明對全省人大代表承諾,2005年安徽財政預算年度執行中的超收部分,將繼續執行新增財力主要用于農村教育、文化、衛生支出的政策。
重塑鄉鎮機構
盡管免除農業稅后縣鄉財政因此而帶來的資金缺口全部由上面轉移支付來填補,但這并不能徹底根除積重難返的縣鄉負債弊病。
記者從安徽省農村稅費改革辦公室了解到,作為全國率先在全省范圍內進行農村稅費改革的試點省份,安徽省自2000年開展農村稅費改革以來,已經陸續制訂了30多項配套措施。
比如在“精兵簡政”上,自2000年9月起,安徽合并、裁撤鄉鎮黨政機構9700個、事業單位11800個,分流人員3.5萬名。
值得關注的是,2003年,為解決鄉鎮財政管理中的矛盾和問題,緩解鄉鎮財政困難,安徽省選擇部分縣開展了以“鄉財縣管”為核心內容的鄉鎮財政管理方式改革試點,進一步堵塞了鄉鎮亂收費、亂開支和亂進人、亂舉債的漏洞;2004年,“鄉財縣管”在安徽全省得到強力推行。
隨后,安徽省又于去年3月份低調展開了“省直管縣”管理體制,得到中央的肯定。
安徽省農業廳一位官員透露,安徽省稅改辦正在醞釀免除農業稅的配套改革,將具體涉及鄉鎮機構改革、鄉鎮區劃和村級規模調整、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鄉村財政財務管理機制等。
2005年,安徽省新任省委書記郭金龍將會親自抓一件事——轉變鄉鎮機構職能。
郭金龍向全省明確提出一個號召,在全面免除農業稅的情況下,農村基層整個的工作機制要作出相應的變更發展。
“整個農村,尤其是鄉鎮一級,應該抓住這樣一個免除千年‘皇糧國稅’的時機,徹底地變管理為服務。”郭金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以前,我們對農民是管的,不準這樣,不準那樣,現在要變管理為服務。”
“這是以一種‘倒逼’的形式,把農村各項改革的時間表大大提前。”著名農村問題專家、安徽省政府參事何開蔭告訴本報記者,從這個角度來看農村稅費改革,它產生的意義、帶來的功績,要大大超出減負本身。
“我們的‘醉翁之意’,在于牽稅費改革之‘一發’,而動農村綜合改革之‘全身’。”何開蔭指出。
農業稅全免后,盡管挑戰猶存、考驗仍在,但更深層面的鄉鎮改革已經有如開弓之箭,不再回頭。一位分析人士如此評價。
此外,在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上,首次提出了“工業反哺農業”這個概念。但本報記者在安徽省各部門采訪時感覺到,很多部門負責人都慎言談及這些。
“安徽省工業并不具備反哺農業的實力。”另外一位安徽省政府參事說。
不過,在今年的安徽省“兩會”上,朱玉明表示,今后,安徽省還將采取有效增收節支措施,加強工商稅收征管,調整支出結構,全力解決縣鄉財政缺口。
朱玉明承諾: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全面振興縣鄉財政。
融資400億支農
通過上級財政的轉移支付,實現對農民的承諾、填補農村稅費改革帶來的巨大缺口,只是解決“三農”問題的一個方面。
“向國家要政策,要資金,不僅僅是為了農業稅的問題。”長期在農村奔波的全國政協委員、安徽農業大學知名教授張自立表示,免除農業稅,只是安徽解決“三農”問題的一個小插曲。“這是一個標志性的開始,接下來,就要想著如何讓農民增收的問題。”
安徽已經展開了疾風般的行動。
3月1日下午,安徽省政府與中國農業銀行金融服務“三農”安徽行動計劃合作協議簽署。
省委書記郭金龍、省長王金山雙雙出席簽字儀式,安徽省副省長趙樹叢親自主持。
根據雙方簽訂的協議,中國農業銀行將在未來5年內向安徽提供400億元人民幣的信用額度。
一位參加儀式的安徽省政府官員說,這是安徽最近幾年以來獲得最大的一筆專門扶持農業發展的信貸協議。
該筆資金將重點支持安徽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村市場體系建設、農村基礎設施、農村能源和資源開發、農村城鎮化建設、扶貧開發及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農村教育衛生事業等經濟社會發展項目方面的資金需要。
先后在四川、西藏等地擔任黨政要職的郭金龍曾長期從事農村政策研究。對于“三農”的發展問題,他深有體會。更何況,安徽是一個農業大省,“三農”問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郭金龍在一次會議上指出,沒有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繁榮,就沒有農民的小康和富裕,也就沒有全省的崛起和繁榮。
“三農”問題將始終是安徽的重中之重。為此,主政安徽后,郭金龍向金融界發起了“猛烈沖擊”。
張自立則表示,農民增收離不開農業自身的發展,而這離不開農產品市場體系的建立。安徽農業發展相當薄弱,“不管是無償資金(中央財政的支持)還是有償資金(商業銀行的信貸支持),對于建立農產品市場體系都很重要。”
“我們對安徽的農業發展充滿信心。”中國農業銀行安徽省分行一位負責人說,目前安徽農業的發展潛力相當大,而隨著國家對農業扶持力度的加大,這一潛力將會被激發出來。
“讓農民增收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但如何做到這一點,還有不少門檻,這將是對安徽省政府今后的重要考驗。”張自立說。
|